第三章 第二節中、西方的黃色(1 / 1)

第三章 第二節中、西方的黃色

在中國黃色是大地的顏色,這種色彩代表著“天德”之美,“中和”之美,被稱為尊色。作為尊色,黃色大量地出現在中國文人騷客的筆墨中。宋王懋在《野客叢書·禁用黃》中寫道:“唐高祖武德初,用隋製,天子常服黃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黃有禁自此始。”《元曲章》裏有:“庶人不得服赭黃。” 白居易在《賣炭翁》中也寫到:“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這裏的“黃衣”就是指唐代宮廷裏品位較高的宦官。在佛教中也崇尚黃色,和尚的袈裟就是黃色的。由此可見,黃色在中國封建社會裏是法定的尊色,它象征著皇權、輝煌和崇高。至今,黃色仍然是古老中國的象征。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黃色代表著“帝王之色”。陰陽五行中說:“黃色中和之色,自然之性,萬世不易。”《通典》也有說明:“黃者中和美色,黃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為諡也。”這些文字足以證明黃色的尊貴。在中國古代漢語中與“黃”有關的詞語還有:“黃屋”,其實就是古代帝王乘的車;“黃榜”,是指皇帝發布的文告;“黃門”,是漢代為天子供職的官署。在這些文化的推動下,黃色被蒙上了一層象征著明亮與富貴的神秘麵紗,它代表著沉甸甸的財富。

在中國,黃色是皇權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裏黃色就沒那麼好運了。在西方,黃色是憂鬱、病態、令人討厭、膽小等負麵意義的代名詞。成吉思汗的西征和義和團運動讓白種人心驚膽寒, 因此白種人就誣稱黃種人為“The yellow peril”翻譯成中文就是“黃禍”。其他用黃色來表示的不雅的詞還有“yellowdog”,譯為:卑劣的人;“yellowdog contract”,譯為:以不加入工會為條件的雇傭契約;“yellowlivered ”,譯為:膽小的;“yellow looks”,譯為:陰沉多疑的神色;“yellow streak ”,譯為:膽小與卑怯;“ yellow back”,譯為:19世紀流行的通俗小說; “yellow journalism”,譯為:黃色報刊作風,用不正當的手段吸引讀者。在西方的黃色文化中,“yellow book”不能直譯為“黃色書刊”,因為它是法國等一些歐洲國家的政府報告書;而“yellow pages” 是美國電話本中按行業、職業分類的部分,常用黃紙印刷;“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則是美國著名的黃石公園。

由於黃色的雙重性,它在西方文化裏也有美好的一麵。在西方世界裏人們用黃色比喻愛情。80年代在國內上映的一部叫做《神秘的黃玫瑰》的法國影片裏,講述的就是一位綽號為“黃玫瑰”的英雄的故事。而在西方的紋章學裏,黃色象征著堅定、正義、智慧和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