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節“黃色”與“桃色”
在皇權統治的封建社會裏,黃色是帝王所專用的顏色,是絕對不可能與卑汙、下流之類的意義聯係在一起的,但在當今的文化中,“黃色”成為了“桃色”的代名詞。在《現代漢語詞典》裏,“黃色”一詞在引申的含義中解釋為“象征腐化墮落,特指色情”。因此,在漢語中對“黃色”有著強烈的貶義含義,“黃色書刊”、“掃黃打非”就是其中的表現之一。為何昔日象征著皇權、威嚴的“黃”,今日卻被冠以“色情”的意義呢?其實這個引申的含義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再經過一個約定俗成的階段後,才逐漸形成的。
1894年的英國,一批有世紀末文藝傾向的小說家、詩人、散文家、畫家創刊了一家雜誌,取名為《黃雜誌》,這些文化人圍繞著這本雜誌,形成了一個被稱為“頹廢派”的文藝集團。他們將自己的作品發表在《黃雜誌》上,有時會帶有一點色情意味,但算不上是淫穢。
第二年的4月3日,當時極負盛名的英國劇作家王爾德,因為同性戀的罪名遭到逮捕。當時的報紙上說,在逮捕王爾德時,他的腋下正好夾著一本《黃雜誌》,沒想到這個小插曲讓《黃雜誌》名聲大受損害。這樣人們想當然地認為,《黃雜誌》和王爾德一樣是不名譽的,第二天就有人到《黃雜誌》的出版商門前示威,還用石頭將櫥窗玻璃砸得粉碎。
其實王爾德被捕的當天,腋下夾著的書是法國作家比爾·路易的小說《愛神》,恰好這本小說與當時法國的許多廉價小說相同,也是黃色的封麵,由此產生了誤會。但這本《黃雜誌》“yellow book”,從此就被人們認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書籍。與此同時,“黃色”在西方社會也被認為是色情、媚俗與低級事物的代名詞。
《黃雜誌》也好,“yellow book”也好,都讓“黃色”與性、色情、惡俗等概念聯係在了一起。就在此時,大洋彼岸的美國報業,則有著另一番 “黃色”的景象。當時紐約的《世界報》和《紐約日報》,為了爭奪發行量而展開瘋狂競爭。《世界報》是富商普利策買下的,他用繪聲繪色、聳人聽聞的報道和對政治腐敗的攻擊,贏得了全美報紙的最大發行量。1895年,礦業巨頭之子赫斯特買下了《紐約日報》,並與《世界報》成為了對手。赫斯特所采用的手段更為厲害,他把當時很受讀者歡迎的連環漫畫《黃色小子》的畫家請了過來。因為當時兩大報紙都采用了通欄大字標題、彩色連環畫、大量圖片等手法,以此來迎合讀者的口味。在美國的曆史上,這段時期就被稱為了“黃色新聞”時期。
在中國,“黃色”被認為是色情、媚俗與低級事物的代名詞,還反映在歌曲中。1980年,一些老資格的音樂人,在北京召開了一場專門針對時下流行音樂取向的討論會,這次討論會稱為“西山會議”。會議上,一些專家對於以鄧麗君為代表的港台音樂表示了否定的觀點。他們宣稱,這些港台音樂的歌曲軟綿綿、萎靡不振,並帶有低級的趣味,是反映了腐朽頹廢情調的樂曲。在這次會議上,鄧麗君的歌曲被正式冠以“黃色歌曲”與“靡靡之音”的稱呼,並遭到了封殺。
在當時那個文化貧乏和情感封閉的年代,到處渲染的都是政治宣言式的音樂與歌聲,鄧麗君所演唱的婉轉淺輕的抒情歌曲,在那個年代是模糊了政治立場,誇張了個人的情感,喚回了人們心中沉睡已久的溫情與美好,自然成為了曆史的犧牲品。然而30年後的今天,在物質生活飛速發展、精神生活空前開放的年代,當人們再次回望鄧麗君,在她的歌聲中有著甜蜜、溫潤的真本性,讓人們擁有了自由呼吸的空氣與土壤。
黃色的身上背負了太多人們給予的負麵意義,但這些都不能否認它是太陽的顏色,因此在它身上也有很多的正麵含義。它被美化為金子的顏色,金黃色的麥穗、金黃色的果實、金黃色的樹葉、金黃色的秋天,這些也讓它成為了代表成熟的色彩。詩人們把成熟的黃色比喻成愛情感性的色彩,這其中就有一個古老的複活節風俗:如果一位姑娘向她的愛慕者贈送染黃的複活節蛋的話,就表明她答應對方的追求。因此,黃色象征著愛情所收獲的回報,是頂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