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節綠色的毒藥
綠色作為文化的載體,很早就出現在了曆史的舞台上。尤其在西方,綠色是劇毒的顏色,其中含有麻痹成分的苦艾酒就是梵·高的最愛——“綠色繆斯”。梵·高曾經說過:“咖啡館是個會讓人毀掉自己、讓人發狂的地方,因此我用路易十五的柔綠色、用孔雀綠,再襯以黃綠色、粗糙的青綠色,我用這些來表現在低矮的咖啡館裏蘊含的黑色力量;所有的一切都籠罩在魔鬼熔爐一樣的氛圍中,泛著硫磺的顏色。”他在這裏所形容的正是苦艾酒,它是一種藝術家和詩人趨之若鶩的毒藥,它可以讓人們超越理智到達正常思維下很難達到的境界。
苦艾酒是碧綠透明的液體,他的氣味略帶點怪味,味道特別苦。它之所以如此神奇,能使人產生一種特別的興奮感,是因為其中含有苦艾腦成分,這種化合物是一種類似於大麻的化學成分,也是苦艾酒致幻作用的來源。但一般人看來,它簡直就是去精神病院的門票。然而接觸到它的人都深深地愛上了它,沉醉在它所帶來的夢境裏無力自拔。
1792年誕生於瑞士瓦爾德特拉韋爾地區的苦艾酒,是68度的烈性酒,它的主要成分是苦艾、茴香、海索草、茴芹等藥草,最早是被醫生用來治百病的藥酒,它還曾一度被軍隊當成防疫品發放給官兵。它有輕度的致幻作用,因此這種綠色烈酒,很快就流傳開來了。到了十九世紀的下半葉,苦艾酒受到歐洲藝術界和知識界人士的喜愛,而在法國更成為流行時尚,人們親切地稱它為 “綠色小精靈”。在十九世紀的最後十年中,享樂主義在法國蔓延,舉辦波希米亞飲酒狂歡會的紅磨坊盛極一時,人們在紅磨坊喝得最多的也就是這種苦艾酒。
關於苦艾酒的傳奇故事有很多,在這些故事中大多都是以藝術、風雅、時尚、性、凶殺、醫藥、毒品等為主題,雅俗皆很有看點。很多大名鼎鼎的畫家都與苦艾酒有各種瓜葛,除了大名鼎鼎的梵·高以外,莫奈也是他的終極擁護者,英國作家奧斯卡·懷爾德,詩人查裏斯·波特萊爾,愛倫坡和二十世紀著名的作家海明威等也都醉飲過這種酒。他們把苦艾酒稱為綠色仙子,它被認為是一種功效強大的催欲劑,更是他們創作的靈感泉源。設想一下,如果沒有苦艾酒,就不會有這麼多文學作品及藝術品誕生了。因此苦艾酒也被稱為是唯一一種適於藝術家喝的液體。
在此後的一百多年的時間裏,苦艾酒深深地嵌入到了歐洲的文化發展曆程裏,它能夠激發藝術家的靈感,這體現在畢加索和梵·高的作品中,甚至於還體現在梵·高血淋淋的耳朵上。 1876年,法國印象派大師埃德加·德加創作過一幅油畫,就是以苦艾酒為名。而整個作品中充滿了酒精麻醉下的消沉和淡淡的憂傷。《梵·高傳》中也有一段描寫梵·高飲用苦艾酒的描述:“梵·高白天在阿爾卡薩的鄉間寫生,金黃的烈日讓這頭寂寞的獸幹渴難耐,便在星夜裏一頭紮入 ‘綠色繆斯’的懷抱。”多年之後,阿爾卡薩——這個苦艾酒徒們密集的地方竟因這種“令人瘋狂的綠色”,成了繪畫史上的一處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