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三節黑色的象征含義(1 / 2)

第十章 第三節黑色的象征含義

黑色不僅是顏色的代表,還是事物的象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黑色幽默”。1965年3月,美國人弗裏德曼編了一本短篇小說集,其中收入了12個作家的作品,題名為《黑色幽默》,於是“黑色幽默”一詞由此產生。它是60年代美國小說創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進入70年代後,“黑色幽默”的聲勢大減,但不時仍有新作出現,它在美國文學中至今仍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黑色幽默”產生時期的美國,動蕩不安。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荒謬可笑的事物和“喜劇性”的矛盾不是作家們憑主觀意誌所能創造的,它是那種社會生活的反映,這種反映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然而“黑色幽默”的小說家們突出描寫人物周圍世界的荒謬和社會對個人的壓迫,用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嘲諷態度表現環境和個人之間的互不協調,並把這種互不協調的現象加以放大、扭曲,變成畸形,讓它們顯得更加荒誕不經、滑稽可笑,同時又會使人感到沉重和苦悶。雖然作家也抨擊了包括統治階級在內的一切權威,但是他們強調社會環境是難以改變的,因而作品中往往流露出悲觀絕望的情緒。為此,一些評論家把“黑色幽默”稱為“絞架下的幽默”或“大難臨頭時的幽默”。

“黑色幽默”作家常常塑造一些怪僻的“反英雄”人物,借用他們可笑的言行影射社會現實,從而表達了作家對社會問題的觀點。在描寫手法方麵,“黑色幽默”作家打破傳統,小說的情節缺乏邏輯聯係,他們常常把敘述現實生活與幻想和回憶混合起來,把嚴肅的哲理與插科打諢混成一團。較為著名的有平欽的《萬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而有些“黑色幽默”小說則嘲笑人類的精神危機,例如巴斯的《煙草經紀人》與珀迪的《凱柏特·賴特開始了》。

文學在60年代初興起後,“黑色幽默”就很快躋身於美國乃至整個西方重要文學流派的行列。它之所以能得到社會的重視,除了它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審美價值以外,還由於它在創作手法上的獨到之處。然而美學形式上的“黑色幽默”,屬於喜劇範疇,但也具有一種悲劇色彩的變態喜劇效果,由此體現出了黑色的特點。綜合而言“黑色幽默”的特色首先是,特殊的幽默風格,“黑色幽默”和傳統文學中的幽默不同;其次是,“反小說”的敘事結構法;再次是,“反英雄”式的人物;最後是,特殊的題材。正是這些特點讓“黑色幽默”至今風靡在影視以及文學創作中。

“黑色幽默”產生後不久,在西方社會又出現了“黑色星期五”。在西方星期五和數字13一樣都代表著壞運氣。一名叫德塞的民間傳說史學家,他是《恐懼和樂趣》的作者,他認為對於黑色星期五的恐懼在遠古就根深蒂固了。在西方星期五與數字13都代表著壞運氣,兩個不幸的個體最後結合成超級不幸的一天。因此,無論是哪個月的十三日這天恰逢是星期五的話就叫“黑色星期五”。

德塞把對13的恐懼追溯到一個神話故事中。這是有關12位神在他們的天堂瓦爾哈拉殿堂進行宴會的挪威神話。沒被邀請的洛基是宴會上的第13位客人,他到達那兒之後,便讓黑暗之神用帶有槲寄生尖端的箭射擊快樂喜悅之神。喜悅之神死了,整個地球都陷入了黑暗和哀傷之中。從那一刻起,數字13就成了不祥之兆。而在聖經中也有涉及到不吉利數字13的故事——背叛耶穌的傳道者猶大是最後的晚餐中的第13個客人。同時,在古羅馬,傳說中聚集了12個巫婆,而第13個則被認為是惡魔。

現在社會中,紐瓦克特拉華大學數學和科學教育資源中心的科學家托馬斯·費斯勒認為,數字13遭遇如此不幸是由於它的位置在12之後。按照費斯勒的說法,數字科學家認為12是一個“完全”的數字,一年12個月,奧林匹斯山12位神,赫拉克勒斯12勞方,黃道12宮,以色列的12個部落,以及耶穌的12位傳道者。然而超過12一點點,13就“稍微超過‘完全’一點點”,因此這個數字就變得不安定。

如今在西方社會,人們對13的恐懼仍然很強烈。根據德塞的調查,80%的高樓沒有第13層,醫院和旅館通常沒有房間號13,很多機場漏過了第13扇門。在法國聞名的十四行詩社交名流中,他們曾經認為自己能夠成為宴會的第14位客人就可以擺脫一種不幸的命運。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街道,門牌號12和14之間是125。

關於星期五,它是知名的基督徒耶穌被迫害的日子。有些聖經學者認為夏娃誘惑亞當食禁果也是在星期五。其中最重要的一種信仰,是認為該隱在13號的星期五殺害了亞伯。與此同時,黑色星期五還是一種電腦中的文件型病毒。這種最早是在1987年秋天被發現的老牌PC機病毒,它的流傳最廣,變種很多,別名也多。除了它的多個變種之外,基於其發展出來的其他病毒也最多。當文件被黑色星期五感染以後,會在文件的末尾放有標誌串 “sUMsDos”,一些病毒檢測程序以此作為識別黑色星期五病毒的標誌,但如今,很多黑色星期五的病毒的變種已將這個標誌變成各種各樣的其他字符串。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