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72年4月,其所屬分行已達10家。1973年,黃祖耀又買下了利華銀行的全部股份。崇僑銀行原是客家人的銀行,利華銀行是廣東幫的銀行,向來各有其客戶體係,此次首度合一,並入福建人開設的銀行,在東南亞僑界再度引起轟動。1974年,黃祖耀正式繼任大華銀行主席,投資25%與新加坡建設銀行、華僑銀行和華聯銀行等組成了新加坡國際銀行;同年,大華銀行與附屬的崇僑銀行和利華銀行成立了集團銀行。
1975年,他又如願以償地收購了胡文虎的已有70餘年曆史的虎豹公司。
作為閩人後裔,黃祖耀在商界向來以高人一籌、快人一步著稱。他的經營常態往往是一麵打理著銀行,一麵卻在四處觀察,總是在尋找著各種機會,一旦機會出現就絕不放過。因而當新加坡政府決定建立黃金市場時,他立即感到這是一個大好時機,先人一步地以獨資方式創建了大華黃金公司,在第一時間裏成為新加坡主要黃金商。不僅如此,他還認購了新加坡黃金結算所的25%的股份——該黃金結算所是一家負責買賣結算、擔保會員之間所訂立合同履約的有限公司。25%的股份使黃祖耀成為公司主要股東之一,自然也使其有了發言權。
在黃祖耀主持下,大華銀行的增長速度更是令業界歎服。1984年大華銀行收購了新加坡工商銀行872%的股份,以及該行在新加坡本土所擁有的15家分行,外加設在東京、我國香港等地的多處辦事處,因而黃祖耀當仁不讓地成為工商銀行的新董事長。至此,大華銀行躋身為全球百強銀行,成為東南亞銀行至尊。至1992年,大華銀行總資產已達到41829億新元,比黃慶昌在任時增長了10多倍。2003年,大華銀行由2002年國際華商排行榜的第5名升至第4名,市值達110億餘美元。
總結自己的一生,黃祖耀認為自己從父親身上得益良多,他認為使自己成功的不僅僅是父親創下的基業,更重要的是父親一生經商所得的經驗。在東南亞和港台,有相當多的包括華商在內的企業家的第二代都平平無奇,甚至於把先輩的家底也賠了出去,但也確實有很多優秀企業家的第二代,繼承了上一代的經營傳統和商業精神,使家族企業取得長足進展。正如他的名字一樣,黃祖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成為閩商的榮耀。
其實,守成難就難在不能單純地守,而要寓守於創,以創為守。黃祖耀的可貴之處正在於他在繼承之後又有發揚,破而後成,把上一代的基業刷新為充滿活力的更為輝煌的江山。事實上,這樣做的難處在於家族企業的運作模式本身就製約企業自身的長期發展,限製了個人的發展空間,而黃祖耀卻突破了這一怪圈,成為比其父親黃慶昌更為耀眼奪目的華商明星,這在華僑商人中確實是不多見的。在閩商家族中,把傳統與經驗代代相傳的家族之所以比比皆是並富貴至今,往往在於閩商不重讀書重經商,商人家庭多以商業知識為課本教導子弟,因而得以屢出商業奇才,子承父業後仍可以過關斬將,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