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工於炒作,廣告高懸 2.國貨宣傳,振奮人心
社會上好像一直在流行著“複古”風潮,早年間的東西都被拿出來捧上天了。看見大家對國貨充滿信心,其實心裏挺高興的。不過也有些許的無奈。自己國家的東西好不好,居然要淪落到別人來告訴你答案,說出來倒是充滿著諷刺。好多我們棄之不用,甚至是瞧不上眼的產品到了別的國家受到追捧,我們隨即傻眼了,繼而也開始了屬於我們的獨特擁護國貨之路。
運用各種媒介傳播、強化某種消費者本身固有的、有利於產品銷售的價值觀念,來勸導目標消費者購買其產品、提高銷售量,這是中外企業慣用的廣告經營謀略。該價值觀念可以是一種民族情感、一種對真理或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等心理趨向。用廣告宣傳國貨,是民族企業家宋則久吸引人們眼球的重要手段。
宋則久創辦的國貨售品所的遊行廣告,在當時的天津是一種新事物,吸引了眾多人駐足觀看。最早出動的遊行廣告,是由國貨售品所同人組織的法鼓隊領先,後麵跟著幾麵大旗,上麵寫著:“勸同胞,用國貨,富人民,強中國”。售品所的總理宋則久帶領同人沿途散發傳單,並作街頭演講。宋則久首創這種宣傳方式,曾受到不少人的非難和譏笑,認為一個商號經理沿街叫賣,有失身份。宋則久卻毫不在意。畢竟身份那個東西都是外界給的,如果為了身份一味的矜持在那裏,那還不如將自己進化成一座雕像,上麵有著“僅供觀賞”。
多年來,宋則久用多種形式,宣傳提倡國貨,要求國貨售品所全體職工都要用國貨,不用洋貨。宋則久有時甚至主動示範,身體力行,起到一種表率作用。清朝末年,比利時商人在天津建立電車公司,駛行電車,宋則久寧可自己走路,絕不坐比商的電車。從接辦售品所之初,宋則久便發動職工,利用星期日或節假日,參加各種業餘活動,練習演說,唱歌,演奏樂器,說相聲,演話劇,變魔術,還練習京劇清唱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並不單純為了活躍文娛生活,更著重於使職工掌握各種宣傳手段,成為廣泛宣傳國貨的能手。
北馬路國貨售品所大門兩旁牆上鐫刻著醒目的八個大字:“歡迎參觀”、“隨便入看”。售品所的後商場常常是宣傳國貨的演說場地。鄧穎超、劉清揚都曾在這裏登台演講過。演講以後,由國貨售品所職工或約請外人在此演出各種文藝節目。宋則久還約請地方知名人士到各演講所作宣傳國貨的演講。在主持直隸國貨維持會時,宋則久首創專門宣傳國貨運動的《白話報》,四開鉛印一張,使用通俗易懂的天津味兒白話文體,比五四運動提倡白話文還早七年。他用白話,編了不少合轍押韻的順口溜,來宣傳國貨。這裏選出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