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0~3月的寶寶營養(2 / 3)

4個月後,寶寶可以增加輔食,此時在寶寶的餐桌上,必須要時常出現含碘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等。但是爸爸媽媽也要注意,1歲左右的寶寶牙齒還未出齊,消化功能、咀嚼功能也不完善,因此給寶寶準備的海帶紫菜等要泡發好,並且一定要切碎、燉爛才易於咀嚼。

在製作含碘食物時,要注意食鹽的放置時間,一定要在菜已煮好之後才可以放入,因為碘易於在受熱、日曬、久煮、潮濕時揮發而失效。

細節提示:也有些人認為服用碘越多,身體越健康,孩子就越聰明。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和危險的,碘過量對身體是非常有害的。碘過量後可抑製甲狀腺素分泌,通過內分泌機製的調節作用,會出現高碘性碘甲狀腫大,出現頭痛、惡心、嘔吐、口唇水腫及過敏等不良反應,所以並不是補碘越多越好。

NO.89 0~3月寶寶碘的補充

據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調查得出:嬰幼兒的每日碘攝入量為:0~1歲為50微克,2~6歲為90微克,此時嬰幼兒營養的主要來源是媽媽的乳汁,或者母乳的代替品:牛奶、奶粉等。而哺乳婦女的碘營養對於嬰幼兒的大腦發育十分重要。乳腺具有濃集碘的能力,可以保證嬰幼兒攝取到足量的碘,這體現了母親對嬰兒的保護功能,這也是提倡母乳喂養的根據之一。

人類的腦發育存在兩個突發期,也是對碘缺乏的兩個重要易傷期。第一個易傷期是在妊娠的第12~18周之間,第二個易傷期是從妊娠中期開始直到出生後2年之內,尤其出生後的頭半年更為重要。由此可見胎兒期及出生後早期的碘營養對於正常的腦發育是不可缺少的。孕婦隨著妊娠時間的延長和胎兒的生長發育對碘的需求量逐漸增加,她們的碘攝入量要同時滿足胎兒和孕婦本身的雙重需要。

如果哺乳期供碘不足,初期由於乳腺濃集碘而優先保證了嬰兒的碘供應,而後乳母自身就會缺碘,隨著缺碘時間延長,乳汁中碘含量越來越少,最終造成嬰幼兒碘缺乏,從而影響了嬰幼兒出生後大腦發育以及全身的生長發育。

另外,孕婦的碘代謝不同於非妊娠婦女。近年的研究發現,正常婦女妊娠後,其腎髒對碘的清除率增高,即孕婦的腎髒能夠排出較多的碘而發生內源性碘丟失,所以容易發生孕期碘營養不良。鑒於上述情況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建議孕婦每日碘攝入量應不低於200微克。

一些未采用母乳喂養嬰兒的父母尤其要注意對嬰兒碘的補充。還應注意,嬰幼兒與其他人群不同,他們每日對碘的攝入量應大於排出量,才能滿足其甲狀腺儲備碘逐漸增加的需求。

一個足月嬰兒的碘攝入量至少為15微克,早產兒應為30微克。為達到這一水平,理論上乳汁中碘含量對足月嬰兒來說應為100微克/升,對早產兒應為200微克/升。

根據這些考慮,有關專家認為孕婦、哺乳婦女及嬰幼兒應是我國目前碘缺乏病防治、監測的重點人群,因此,應積極提倡孕婦和哺乳婦女食用合格碘鹽,並應適當食用一些富含碘的天然食品,如海帶、海魚等產品。

專家提示:母親體內碘不足會隨著時間的延長,影響到乳汁中的碘含量,最終造成幼兒缺碘。嬰幼兒與其他人群不同,他們每日對碘的攝入量應大於排出量,才能滿足嬰幼兒甲狀腺儲備碘逐漸增加的需求。

NO.90 混合喂哺是怎麼回事?

無論是多次喂養,還是擠奶喂養,都需要特別的條件,如環境、器具等。因此,更多的上班媽媽,會在結束產假後,采取混合喂養的方式來喂哺寶寶。

混合喂養是指在母乳不足,或母乳不方便時,采取用其他奶類或代乳品喂養的一種方式,通常母乳不足的情況多采用混合喂哺的形式。

簡單說來,混合喂養是指以母乳喂養為主,以其他奶類或者代乳品為輔的方式。因此,其他奶類或代乳品是以一種補充營養的位置出現。混合喂養時補充的奶量,可根據嬰兒哺乳前後重量相減計算其奶量,但這種方法比較繁瑣,因此也可讓嬰兒從奶瓶自由吸吮到飽足,幾天後視嬰兒消化情況而確定補充量。一般應按照嬰兒年齡、月齡及母親母乳喂養的量來決定。如母乳足,應盡量以母乳喂養。

一般混合喂養所采用的奶製品為牛奶和羊奶。其中,牛奶和羊奶的蛋白質含量比人乳高一倍以上,但其中有80%是酪蛋白,而較易消化的白蛋白隻占20%,酪蛋白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較白蛋白少,且在胃中遇胃酸常會結成較大的凝塊,不容易消化。牛、羊奶含有脂肪較人奶略多,但質量不如人奶,必需的脂肪量比人奶少,而且脂肪球較大,不利於消化吸收;它們的乳糖含量也比人奶低,不能滿足新生兒的需要,並容易受到汙染。因此,在給寶寶喂養這些奶製品的時候,需要彌補其缺點。

父母可以在準備給寶寶吃的牛奶或羊奶中,加一些白糖,以補充這些奶製品中乳糖的不足。如果寶寶在混合喂養後,出現了大便幹燥的情況,父母可以在奶製品中適當加一些米湯或糕幹粉之類的碳水化合物,既可增加糖的來源,又可使蛋白質疑塊變小,易於消化吸收。

另外,細菌很容易在牛奶和羊奶裏繁殖,特別在夏季更明顯,因此,新取來的奶要煮開,然後放在冰箱裏保存。每次吃奶前再煮開一次,如發現有豆腐樣凝塊,表示奶已腐壞,不能再吃。

細節提示:上班媽媽在給寶寶進行混合喂養時,一定要注意保證乳汁的正常分泌,因為乳汁分泌有著寶寶越吸,分泌越多的特點,相反,如果寶寶沒有及時吸吮乳汁,或者乳房沒有及時排空,乳汁分泌就會越來越少,最後到不分泌。這是上班媽媽堅持母乳喂養,所遇到的最常見的問題,各位上班媽媽要注意。

NO.91 寶寶要按需喂養

按需喂養,就是指不受喂奶時間和次數的限製,隨餓隨吃的一種喂養方式。這種喂養方式說起來容易,但要想真正做好卻不容易。小寶寶不能用語言表達需求,怎樣才能知道寶寶餓了呢?很多父母認為寶寶哭就是餓了,給寶寶喂奶卻發現哭著的寶寶並不是餓了,他對奶根本不感興趣。

新生父母應該正確掌握按需喂養的方法,這就要求年輕的媽媽們要多了解一些喂養知識,並要細心觀察和掌握寶寶的饑餓規律。一般來講,如果母乳充足,喂養方法正確,寶寶吃飽後就會安靜入睡。如果哭鬧,應先查明原因,不要盲目喂奶。寶寶不隻是餓才哭,哭是寶寶表達不適的方式,是本能的情緒反應,當寶寶感到不適、饑餓、口渴、尿布濕了、太冷太熱、疼痛、生病等都會哭鬧,不能一哭就喂奶。寶寶若是饑餓性哭鬧,媽媽用手觸摸寶寶麵頰或口唇時有覓食反應,吃飽後安靜入睡,如喂奶後仍然反複哭鬧不安,或有其他異常表現,應想到寶寶是否生病,必要時應去醫院就診。

在研究工作中,專家常常發現,由於父母不了解寶寶喂養的正確規則,而導致寶寶腹瀉。比如,大部分產後的媽媽們都會進食較多高脂肪高蛋白的飲食,這就使母乳中的脂肪含量過多,這本就不利於小嬰兒消化,如果再一哭就喂,反複哭反複喂,就造成喂養奶量過多。小嬰兒特別是新生兒,消化酶缺乏,消化力弱,喂奶過多過頻很容易加重消化負擔,造成消化不良。常見的表現是,寶寶食欲下降,吃奶減少,腹部不適,吃奶後會更加哭鬧不安,嚴重的出現腹瀉、嘔吐、腹痛腹脹等,查大便常規還可見到脂肪球,這時應該帶寶寶去看醫生或進行谘詢。

細節提示:對0~3個月的寶寶來講,如果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漿補充,但注意無論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適當稀釋,以利於消化和吸收;寶寶食欲不振時,更不宜強製進食。

NO.92 0~3個月寶寶的喂養方法

0~3個月的寶寶是最脆弱的時候,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初臨人世的他都需要父母或者親人的愛護和嗬養。對他們來說,一天之中最大的一件事就是睡,大部分時間他們都在睡眠;其次就是吃的問題。

通常在寶寶近2個月時,可將哺乳時間減少為5~6次。如果母乳充足,在哺乳1~2個月後,寶寶哺乳後表現出愉快的神情,哭鬧較少。如果無法按正常時間哺乳,可選擇混合喂養的方式,即在早晨起來時哺乳1次,在上午10時及下午14時各給寶寶喂1次奶粉,在晚上18時及睡前各哺乳1次,這樣可保持母乳的充足,如果每日隻哺乳2次,乳汁的分泌將會逐漸減少。寶寶在3個月時,生長發育迅速,食量增加,是腦細胞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也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高峰期,在此時不但要注意寶寶奶量的多少,還要注意母乳的質量,母親可在此時加強飲食營養,以提高母乳的質量。

采用混合法喂養寶寶,1個月的寶寶每晝夜應喂哺8次左右,其中牛奶、奶粉的喂養次數需根據母乳的情況而定。母乳喂養和人工喂養需間隔進行,喂寶寶牛奶或奶粉的量,每次應在150~180毫升之間,以免影響寶寶腸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到2個月左右可將每晝夜的喂哺次數減少至5~6次。

用牛奶喂養寶寶,在寶寶1個月後就不需要稀釋牛奶了,直接喂全奶就可以,由於寶寶的活動量、食量各不相同,因此喂奶的量要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而定,不能強求。通常3個月以下的寶寶,每日需乳量不應超過1000毫升,根據寶寶月齡每日可分5~10次喂哺。

細節提示:由於人工喂養和混合喂養的各方麵營養不如母乳喂養吸收均衡,因此如果寶寶能夠適應蔬菜水和鮮果汁,可在兩次喂奶中間添加少量鮮果汁或蔬菜水,添加時要注意從單一品種、少量開始,逐漸適應後才可繼續。在寶寶兩餐之間應適當地補充水,但不能用奶瓶給寶寶喂水,需要用小勺、小杯或滴管給寶寶喂水。

NO.93 寶寶推薦營養食譜——配方奶

配方奶是現代家庭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嬰兒喂哺食品。很多上班族在有了寶寶後,都會采用配方奶的方式喂養寶寶,因為一來配方奶可以減輕媽媽負擔,為媽媽日後按時上班打下基礎;二來,現在配方奶的成分越來越接近母乳成分,比較能符合寶寶的需要,尤其是剛出生的0~3個月的寶寶。

喂寶寶配方奶雖然簡單,但是選擇優秀的配方奶粉就成為寶寶爸爸媽媽應該重視的問題。近幾年,由於寶寶吃了不合格的奶粉,引發了一係列疾病或者身體畸形的案例很多,這多少讓準備給寶寶喂奶粉的爸爸媽媽焦慮了一下,有什麼方法能夠簡單、快捷地分辨一款好配方奶呢?

通常配方奶與普通奶粉有質的差別,因此在價格上就表現出很大的差別。由於配方奶粉是一種專用奶粉,生產需要大型的自動化設備,科技含量高,一般廠家很難完成,所以,價位一定比普通奶粉要高,如果便宜,肯定是假的。

配方奶的選擇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段按需所購,不能隻看外包裝。嬰兒Ⅰ段配方奶粉一般隻適合6個月以內的孩子食用。嬰兒Ⅱ段適合6個月以上到一歲的孩子,一般要考慮到孩子加輔食的因素。幼兒配方奶粉,適合1~3歲的孩子。越小的孩子,對配方奶粉的要求越高,因為在嬰兒早期,奶粉是孩子的主食,是獲取營養的主要途徑。因此,越是小年齡段的配方奶粉,科技含量越高,價位也越高。

在選定了一款配方奶後,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食用後的效果,注意孩子的消化吸收情況,適當做些調整,以防止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細節提示:配方奶的衝調很方便,隻要向奶瓶裏倒入適量溫開水,然後加入規定比例的配方奶粉,搖動奶瓶至均勻就可。一般的配方奶粉都含有足夠的糖,不需要另外添加。衝好的奶要等涼到和體溫相同時再喂寶寶。

NO.94 寶寶奶粉問題全解析

奶粉又稱乳粉,是寶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奶粉是以牛乳或羊乳為原料,經濃縮、幹燥製成的粉狀產品。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奶粉類別為脫脂奶粉、全脂乳粉、速溶奶粉、加糖奶粉、嬰幼兒奶粉和特殊配置奶粉六類。

脫脂乳粉是牛乳脫脂後加工而成,口味較淡,適於中老年、肥胖和不適於攝入脂肪的消費者;全脂奶粉基本保持了牛奶的營養成分,適於全體消費者,最主要適於中青年消費者;速溶奶粉和全脂奶粉相似,具有分散性、溶解性好的特點,一般為加糖速溶大顆粒奶粉或噴塗卵磷脂奶粉;加糖奶粉是由牛乳添加一定量蔗糖加工而成,適於全體消費者,多具有速溶特點。特殊配製奶粉是指適於有特殊生理需求的消費者。這類配製奶粉都是根據不同消費者的生理特點,去除了乳中的某些營養物質或強化某些營養物質,也可能二者兼而有之,故具有某些特定的生理功能。如中老年奶粉、低脂奶粉、糖尿病奶粉、低乳糖奶粉、雙歧杆菌奶粉等。

嬰幼兒奶粉與以上奶粉都不相同,一般來說,嬰幼兒奶粉是為分階段配製的,分別有適於0~6個月、6~12個月和1歲~3歲的嬰幼兒食用。它根據不同階段嬰幼兒的生理特點和營養要求,對五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元素進行了全麵的強化和調整。

而奶粉廣告中經常提到的DHA和AA,分別代表了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兩種化學物質。添加了AA和DHA的嬰幼兒配方奶,喂養效果接近母乳,其生理接受度以及生長發育指標的確可以達到較佳水平。

細節提示:父母不應該過分相信嬰兒配方奶粉中的DHA和AA,據專家提示,過量的DHA和AA肯定會對寶寶產生副作用,並且不同月齡和年齡的孩子需要的DHA和AA也不同。因此,爸爸媽媽在給寶寶購買嬰兒配方奶粉時,一定要注意奶粉包裝上所提示的適用年齡段,千萬不可胡亂買。

NO.95 給寶寶換奶的技巧

每個寶寶都要經曆換奶的過程,隻是上班媽媽的寶寶要盡早熟悉。因為現在國家法律規定的媽媽的產假有3個月時間,正好是寶寶最需要媽媽的這段時間。從第四個月開始,寶寶就要學會適應沒有隨時隨地都可以進食母乳的情況。因此,媽媽要盡可能在寶寶出生後3個月內,讓寶寶熟悉白天沒有媽媽的生活。

一般說來,寶寶的換奶情況分為從母乳換成配方奶粉,或從一種配方奶粉換成另一種奶粉兩種方式。而經過眾多媽媽的經驗發現,讓寶寶從母乳換配方奶粉的過程相對容易些。因為嬰兒配方奶粉多以牛奶粉為主,以母乳化為設計理念,和母乳營養成分較接近,所以寶寶比較容易接受。但有一個重要問題時,嬰兒配方奶粉中不含可幫助寶寶消化的酵素,因而在母乳換配方奶粉過程中,父母應該從一小匙配方奶粉的量開始測試。如果嬰兒吃後沒有不良反應,則可逐漸增加至全量的奶粉。

從一種配方奶粉換成另一種奶粉的換奶方式,比較難。因為不同的奶粉,其中的成分是有很大差別的。因此,在給寶寶從一種奶粉換另一種奶粉過程中,父母應該采取交替漸進性方式進行。即基本原則為減少1小匙原配方奶粉,改成新配方奶粉1小匙,如嬰兒沒有不良反應再互為增減2小匙,以此類推。

對寶寶來說,換奶是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件,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寶寶腹瀉、過敏等症狀,因此父母要格外小心。然而隻要爸爸媽媽掌握好以上給寶寶換奶的技巧,堅持按照慢慢適應、循序漸進的原則給寶寶換奶,這件大事件也並非難事,相信寶寶定然會有一次健康、快樂的換奶經曆。

細節提示:通常在奶粉互換的過程中,會造成寶寶腹瀉、過敏。腹瀉原因大多數是因為奶粉濃度不當,所以換奶時一定要看奶粉的使用量說明。而過敏多是因為新更換的奶粉與原配方成分相差太大。在此時,最好給寶寶換用免敏配方奶粉,因為這種又稱為黃豆配方奶粉的奶粉配方中不含乳糖,是針對天生缺乏乳糖酶的寶寶,以及慢性腹瀉導致腸黏膜表層乳糖酶流失的寶寶設計。寶寶在拉肚子時可停用原配方奶粉,直接換成此種配方,待腹瀉改善後,若欲換回原嬰兒配方奶粉時,仍需以漸進式添加奶粉方式進行換奶。

NO.96 如何給寶寶斷奶

關於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食品這一點,媽媽了解的十分透徹。但是對上班媽媽來講,上班後的工作壓力增大,有其他因素影響等原因,很多媽媽會選擇給寶寶斷絕母乳,讓寶寶完全適應配方奶。

一般情況下,小兒斷奶時間,8~12個月是最佳時期。如遇夏天,最好延到秋季斷奶,夏天小兒消化力差,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消化道疾病。如遇冬天,最好延到春季斷奶,冬天氣候太冷,小兒因斷奶晚上睡眠不安,容易感冒,當飲食改變時,也易引起消化不良。其次,要為其準備好斷奶前要添加的各種輔食品,因為小兒需要對飲食和消化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在給寶寶斷奶時,應該遵循母乳喂養漸次減少的原則。按照最佳斷奶時間來看,自8個月起,母乳喂哺次數可先減去一次,以牛乳、奶粉或其他輔食品代替,以後逐次減少到完全停止母乳。必須指出,斷母奶並非斷其他乳製品食物。如無牛乳代替,可保留每日1~2次母乳,但最遲不超過一歲半。

對上班媽媽來講,如果打算上班後斷奶,在寶寶3個月時,就應該減少母乳喂哺的次數和量,可漸漸用配方奶粉代替。有些寶寶在斷奶時,會出現哭鬧、不肯用奶嘴的情況,這時媽媽千萬要定下心來,不能放棄。否則,斷奶計劃就前功盡棄了。

寶寶斷奶後,要注意寶寶的飲食,密切關注寶寶的營養、消化狀況,有些1~2歲的孩子常出現的麵黃饑瘦、消化不良、多哭、多病等現象,這多數是由於斷乳過程中,未能補充適當食物使營養素平衡失調所致。父母要注意這一點。

按照生理發展特點,在給寶寶斷奶時,可以適當給寶寶加一些果蔬水,以平衡其斷奶後的營養。

細節提示:在哺乳寶寶時,媽媽要注意不宜大量吃味精,味精進入寶寶體內會導致寶寶鋅元素缺乏,妨礙體格與智能發育;不宜大量飲用麥乳精,因麥乳精有回奶作用。在整個哺乳過程中還應始終避免食用含雌激素的食品,如雌性的動物、家禽和魚類等。這是由於在食用這些雌性食物時,會同時攝入過多雌性激素。

NO.97 寶寶斷奶的準備工作

由於寶寶3個月後,媽媽就要上班。因此,在寶寶接近3個月時,就可以逐漸走向斷奶,這需要有一個過程,並不是馬上斷奶,改喂其他食品的,而是給嬰兒吃些半流體糊狀輔助食物,以逐漸過渡到能吃較硬的各種食物的過程。

給寶寶斷奶的首先準備就是代乳食品的準備。在這裏代乳品絕不是一定要特別製作給嬰兒專用食物不可,但也不是大人平常吃的各種食物。此時,可以給寶寶配備一款適合他的配方奶粉,然後哺喂一些蔬果汁即可。

在喂代乳食時,應讓嬰兒上身直立,用東西撐住他,並試著抱著嬰兒坐起吃東西。另外,在喂哺蔬果汁時,媽媽要練習用匙給嬰兒喂食物。因為斷奶後,寶寶要吃的很多固體食物是奶嘴無法解決的。為了能使嬰兒順利地添加輔食,吃上固體食物,練習用匙喂是很重要的,這也是為日後能順利斷奶打下基礎。

父母不要輕視這個問題,開始用匙喂時,嬰兒往往不習慣,以往隻要唇一吸就到嘴,而現在卻要麵對一匙硬邦邦的東西,且不說食物的味道和質地發生了變化,光是匙子本身就足以讓他反感。因而,嬰兒會露出“拒絕”的態度,這不要緊,父母可在每次喂奶前先試著用匙喂些食品或在吃飯時順便喂些湯水,時間一久,慢慢習慣了,等他覺得匙中之物是好吃的了,就會接納匙了。有時,父母看到孩子把喂進去的食物又用舌頭頂出來,以為孩子不願吃,索性就不喂了,其實不是孩子不願吃,隻不過他的舌頭不靈活、不好使而已,多喂幾次就熟練了。

細節提示:練習用匙喂,也是在給孩子進行食物教育,父母關鍵要引導孩子主動地去學習吃食物。讓孩子在不斷品嚐到新的滋味中,激發他們吃食物的熱情,隻有接受了匙子,嬰兒才能在匙中吃到豐富的食物,享受人生的一種樂趣。

NO.98 寶寶不肯用奶嘴,怎麼辦

研究發現,當新生寶寶連續接觸過三次牛奶後,他對母乳的興趣就會大大減少,相反如果寶寶從出生後,一直吃母乳,待3個月後,進行混合喂養時,寶寶很難接受橡皮奶嘴。每當餓了想吃奶時,如果用奶瓶來進行哺喂,寶寶就會大哭不止,並且不含奶嘴。但是媽媽卻由於上班或母乳不足等問題,不能繼續母乳喂養,此時媽媽可以試試以下這些辦法:

第一次用奶瓶喂奶,寶寶不接受時,不要將奶嘴直接放入寶寶的口裏,而是將奶嘴像母乳喂養一樣放在寶寶嘴邊,讓寶寶自己找尋,並主動含入嘴裏;把奶嘴用溫水衝一下,使其變軟些,和媽媽乳頭的溫度相近;給寶寶試用不同形狀、大小、材質的奶嘴,並調整奶嘴孔的大小;試著用不同的姿勢給寶寶喂食;喂奶前抱抱、搖搖、親親寶寶,在地上抱著寶寶走一走,使寶寶很愉悅,這時再喂奶瓶可能會更好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喂奶瓶時,最好用媽媽的衣服裹著寶寶,讓寶寶聞到媽媽的氣味,會極大降低對奶瓶的陌生感。

如果在試過了這些辦法後,寶寶仍拒絕奶瓶,爸爸媽媽不妨先改用杯子、湯匙等喂食,然後再慢慢過渡到奶瓶。

同不接受奶瓶的寶寶不同的是,有一部分寶寶在試過添加牛奶後,就喜歡上了牛奶。他會因為橡皮奶嘴孔大、吸吮很省力、吃得痛快,而母乳流出來比較慢、吃起來比較費力的緣故,就開始對母乳不感興趣了,而對牛奶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這時,媽媽要視寶寶和媽媽本身的情況,來決定讓寶寶吃母乳,還是牛奶。如果寶寶在3個月內,並且母乳完全可以充足地供給寶寶所需營養,媽媽也暫時不想給寶寶斷奶,那就應盡量減少喂寶寶牛奶的次數和量。如果寶寶已經三個月了,並且媽媽馬上就要上班,而且打算讓寶寶斷奶,這樣的情況,可以適當地添加牛奶,減少母乳喂養。

專家提示:寶寶餓了的表現:大聲哭鬧,聲音洪亮,並用嘴找奶頭;當奶頭在寶寶嘴邊時,他會急不可待地銜住,滿意地吮吸,而且吃得非常認真,很難被周圍的動靜打擾。吃飽的表現:吸吮力會減弱;注意力極易被轉移;會將奶頭作為一種玩耍的工具,含進去,吐出來。

NO.99 上班媽媽要了解回奶的方法

有的媽媽因為上班,或者給寶寶斷奶等原因,不得不在乳汁分泌充沛時期回奶。在乳汁分泌充沛的情況下回奶,對媽媽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一方麵,媽媽不得不忍受寶寶尋找母乳時撕心裂肺的哭聲,另一方麵,乳汁正常分泌卻沒有及時排空,會引起媽媽乳房脹痛。正確的回奶方法可以使媽媽避免這樣的痛苦。

回奶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回奶及人工回奶兩種。一般來講,因哺乳時間已達10個月至1年而正常斷奶者,常可使用自然回奶方法;而因各種疾病或特殊原因在哺乳時間尚不足10個月時斷奶者,則多采用人工回奶方法。另外,正常斷奶時,如果奶水過多,自然回奶效果不好時,亦可使用人工回奶方法。

自然回奶,是比較輕鬆的回奶方法,媽媽可以通過逐漸減少喂奶次數,縮短喂奶時間,同時應注意少進湯汁及下奶的食物,使乳汁分泌自然減少以致全無的方法。使用這種方法,一般不會給寶寶帶來突然改變的壓力,同時媽媽乳房脹痛的痛苦也會在無意識中消盡。

人工回奶,即用各種回奶藥物使乳汁分泌減少的方法。可口服或肌肉注射雌激素類藥物,如口服乙烯雌酚,每次5毫克,每日3次,連服3~5天,同時緊束雙乳房,少進湯類;或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每次2毫克,每日2次,連續注射3~5日。

另外,在飲食方麵也要注意。應該少吃湯類、流質及油膩等下奶的食物,並且緊束乳房,不要再讓孩子吸吮乳頭或擠乳。在乳汁尚未分泌之前,還可用以下方式回乳。

用芒硝250克,分兩包用紗布包好,分別敷在乳房處,再行包紮。24小時更換一次,連用三天,或者用生麥芽90克,水煎服,兩天一劑,連服三天。也可以食用維生素B200毫克,每日三次。兩天後改為100毫克,每日三次,共服三天。

細節提示:俗語說“是藥三分毒”,媽媽們在回奶時可酌情選用或者配合使用上述方法。但在使用藥物時更要注意,口服或外用中藥類回奶藥雖有較好效果,通常雌性激素類藥物適合於不需要哺乳的階段回奶。

NO.100 牛奶過敏寶寶要怎樣喂養

通常有牛奶過敏症狀的寶寶,主要有乳糖耐受不良和牛奶蛋白過敏兩種狀況。其中乳糖耐受不良是由於寶寶的腸道中缺乏乳糖酶,對牛奶中的乳糖無法吸收導致的消化不良情況。此類患兒隻有胃腸方麵的不適,大便稀糊如腹瀉般,如果停止奶水,則症狀很快會改善。

牛奶蛋白過敏是因為有部分寶寶對牛奶中的蛋白質產生過敏反應,每當接觸到牛奶後,尤其是胃腸道最多,身體就會發生不適症狀;各個年齡不論大人小孩皆會有,因為嬰幼兒多以牛奶為主食,所以是最容易發生牛奶過敏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