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0~3月的寶寶營養(1 / 3)

第三章 0~3月的寶寶營養

從出生到3個月大,是寶寶成長最快的一段時間,對各種營養需求也迅速增加。從一開始的吃了睡,睡了吃,並且隻吃奶就可以的生活規律,到向父母要“飯”吃,並需要進食一些稀薄果汁的改變,父母所要做的,不僅是仔細地將寶寶喂飽即可,還有要將0~3個月寶寶所需要的營養都熟記在心。而且麵對就要上班的媽媽,父母要幫助寶寶度過這段時光,最大的問題就是解決食物的問題,隻有營養的食物才能讓寶寶更加健康,也才能讓媽媽日後更加安心的工作。

科學資訊

0~3月份寶寶營養指南

光陰荏苒,轉眼間寶寶出生已經3個月了。在這三個月中,媽媽與寶寶日日相對,無時無刻不在一起,寶寶的每一個新變化,每一次露出的若隱若現的笑容,無不讓媽媽感動不已。媽媽要好好珍惜這段美好的時光,因為對寶寶來說,這是他重要的人生經曆;對媽媽來說,媽媽要為三個月產假結束以後的日子做準備。因此,媽媽應該詳細的了解寶寶0~3個月的成長紀錄以及營養指南。

寶寶出生3個月期間,都要以母乳或者其他乳類喂養為主,從母乳或配方奶中獲得充足的熱量和營養。如果是人工喂養的寶寶,從出生後的第三周開始,應該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而母乳喂養的寶寶,每天應添加濃魚肝油滴劑2~3滴,到3個月時增至4滴,每天分2次喂食。

人工喂養寶寶從2個月開始,能夠添加的輔助食品隻是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果汁或果蔬汁,如純鮮蘋果汁、純鮮橙汁、純蘋果胡蘿卜汁等。這些物質能更好地促進鐵在腸道吸收,防止寶寶發生貧血。而母乳喂養的寶寶則不必增加輔食,因為母乳中就含有寶寶所需的物質。

有人說“媽媽的乳汁是寶寶的甘泉”,這話一點都沒錯。特別是3個月內的寶寶更加依賴母乳的滋養。有些媽媽總以為自己的乳汁看上去像水一樣,沒有營養。看著嗷嗷待哺的寶寶,很多媽媽總擔心他們沒有吃飽,迫不及待地想給他們換配方奶。其實,母乳絕對是寶寶最迷戀的美味,任何乳品都無可替代。雖然母乳看上去稀稀的,可是這裏卻包含著足夠0~3月寶寶成長發育的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不僅可以增強寶寶的抵抗力,而且還能促進寶寶EQ的發展,因為在這看似稀稀的乳汁中,卻包含了媽媽濃濃的愛。

當有的媽媽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放棄母乳喂養時,需要喂養配方奶粉,而且由於這幾年嬰兒奶粉廠商的大力推廣,母乳化配方奶粉的喂養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並且已經逐漸普遍化。這裏需要提醒年輕父母的是,配方奶粉的成分畢竟與母乳不同,而且過程較母乳喂養繁瑣,父母應該注意配方奶粉衝調過程,以及喂養過程。

對於人工喂養0~3個月的寶寶,父母必須注意以下四個方麵:

魚肝油

0-3個月的寶寶需要添加魚肝油,這往往先於鈣劑的需要,所以,如果去醫院複查別忘記讓醫生為寶寶開好魚肝油,並一定詢問好合適的用量。

通常,伊可新膠丸每天服用1粒,1歲以下的配方含維生素D為500微克,1歲以上的配方含維生素D為700微克。魚肝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D,能促進寶寶對鈣質的吸收利用,保障骨骼、神經發育,每天大約需要400微克的維生素D。但過量服用維生素A、D,也很容易蓄積在身體裏,引起中毒反應。因此,在補充魚肝油時要嚴格遵守劑量。

果蔬汁

果蔬汁是媽媽應該為0-3個月的寶寶做的“飯”,像青菜水、橘子汁、番茄汁、西瓜汁、胡蘿卜水,甚至山楂水,寶寶都可以開始嚐試了。它們能給寶寶帶來天然的維生素,但在喂食寶寶過程中要注意,0~3個月的寶寶還不能進食濃稠的食物,因此這些果蔬汁應該按照50%的比例稀釋後,再給寶寶飲用。

在飲用的量上,2月大的寶寶每次隻喝一湯匙就足夠了,可以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在果汁的保存過程中,要注意果汁加熱時間不宜過久,溫度不宜過高,以免維生素C被破壞。最好讓寶寶多次、反複嚐試不同口味的果汁。因為,均衡的營養來自不同的水果,這樣可幫助建立多樣化的良好飲食習慣。如果發現寶寶有皮膚過敏或腹瀉症狀時,應立刻停止喂食果蔬汁。

傳統觀點認為,寶寶0~3個月之間都是不用喂水的,因為母乳或者衝調的配方奶粉中就已經包含了寶寶日常所需的水分。如果寶寶發生發熱、出汗多、便秘或母親奶水不足、人工喂養不足等情況,才需要適當喂些溫水,但盡量不要加糖。1個月以上的寶寶,每天可以定時喂水,或是用果菜水的形式給他們補水。

但現在的觀點認為,從寶寶吃奶後,就應該適當地給他喂水。這樣做的理由不是因為寶寶缺水,而是因為要保證寶寶口腔清潔。每天一湯匙的白開水,可以衝淡殘留在寶寶口腔的奶,避免寶寶鵝口瘡的形成。

0~3個月大寶寶的飲食喂養,是日後寶寶成長的重要基礎。而無論是母乳喂養,還是人工喂養,都要讓寶寶有一個平衡的營養基礎。

NO.80 0~3個月寶寶的消化特點

0~3個月的寶寶就像剛剛出土的芽,一切都是脆弱而稚嫩的。在消化係統上,也表現為粘膜細嫩、血管豐富的特點,下麵為大家一一介紹。

食從口入,寶寶出生後,最先接觸食物的地方就是嘴巴了。小嬰兒口腔的粘膜非常細嫩,血管豐富,容易受傷。嬰兒出生後唾液腺就有分泌機會,但分泌量甚少。舌短而寬,齒槽發育較差,咀嚼肌發育較好。這些情況,都有利於銜住乳頭,壓迫乳頭和吞咽乳汁。

接下來是食管特點。小嬰兒的食管呈漏鬥形,粘膜細嫩,彈力組織、粘液腺和肌層的發育不全。

寶寶的胃粘膜纖薄,血管豐富,但彈力組織比較少,肌層、神以和淋巴結發育不良。當寶寶躺著的時候,時呈水平位,開始行走時漸為垂直位。而且胃的幽門緊閉,賁門則關得不緊,這也是寶寶容易溢乳的原因。在胃容量上,初生寶寶的胃容量特別小,隻有30~35毫升,但是成長是迅速的,到3個月時,胃容量就可以達到100毫升。

嬰兒的小腸和大腸平均發育,以後則大腸的發育較強。乳兒腸肌層發育不好,但粘膜發育頗佳,粘膜較為細嫩,富有血管和細胞成分。粘膜下層的彈力纖維生育較弱,神經絲細,髓鞘發育不足。

在消化功能特點上,嬰兒胃液內有鹽酸、蛋白酶、凝乳酶和脂肪酶。乳兒的胃機能完全適宜於消化人乳。胃的排空時間,以食物種類和性質而不同。母乳喂養的排空時間為2~3小時,牛乳喂養的需要3~4小時,水約1~2小時。

腸消化液內有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澱粉酶,腸液從出生時起,已含有肽酶、乳糖酶、麥芽糖酶、蔗糖酶、脂肪酶等。加上膽汁與脂肪的消化,使各種食物消化得更完全。食物經過小腸,除了不能消化的部分外,都已分解成為最簡單的食物,如氨基酸、單糖、脂肪酸、甘油等,而被吸收。

細節提示:出生後1-2周的新生兒可先喂2:1牛奶,即鮮奶2份加1份水,以後逐漸增加濃度,吃3:1至4:1的鮮奶到滿月後,如果孩子消化能力好,大便正常,可直接喂哺全奶。奶量的計算:嬰兒每日需要的能量為100-120kcal/kg,需水分150ml/kg。100ml牛奶加8%的糖可供給能量100kcal。

NO.81 小寶寶需以母乳喂養為主

每一位媽媽的乳汁都是她的寶寶的最佳食品,從感情上來說,因為“寶寶是媽媽的心頭肉”,通過懷胎十月的溝通與身體的適應,待寶寶出生後,媽媽的乳汁中就分泌出最適合寶寶的營養素。

從科學角度看,母乳也是寶寶最理想的食物。通過研究發現,母乳中含有嬰兒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各種營養素,而且營養比例最適合嬰兒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少量蛋白,並且組成部分合理,其成分及比例還會隨著寶寶的生長和需要呈相應改變,即是嬰兒的成長同步變化,以適應嬰兒不同時期的需要,這是神奇而偉大的。

另外,吃母乳的寶寶要比人工喂養寶寶的免疫力更高,因為母乳中的含有豐富抗菌作用的溶酶菌,使得母乳的抗菌力比牛奶高數千倍,這也是其他任何食品不能比擬的。而母乳中豐富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也能保證寶寶增強抵禦疾病的能力,使嬰兒不易發生胃腸道、呼吸道、泌尿道的感染,並可降低腹瀉和肺炎的發生率。

母乳中所含的無機鹽、鈣和磷僅是牛奶含量的17%~25%,大大減輕了寶寶腎髒的負擔,對腎髒發育尚未發育完全的寶寶是很有利的,所以,母乳喂養的孩子在4個月之前很少得病,吃母乳的孩子長大後相對也更加健康,就是這個道理。

同其他代乳品,比如牛奶,相比,母乳的成分與其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對嬰兒的作用也不相同。如牛奶中酪蛋白的某些成分極易在胃中容易形成凝乳,難以消化,而母乳中含量則較少;牛奶中的某種蛋白,還易引起過敏反應,而母乳中則沒有這種成分;牛奶中的某些物質,有時還可引起嬰兒腸絞痛。而寶寶吃母乳,就沒有這類的情況。而且母乳中,乳鐵蛋白可以結合鐵,對寶寶腸道內的某些細菌有抑製作用,可以預防某些疾病。

由此可看,母乳是小兒的最佳食品,不僅增強寶寶的抵抗能力,而且有益增進母嬰感情,使嬰兒在母親的懷抱中得到愛撫,有利於母親與嬰兒感情的交流,與孩子的心理、語言和智能的發育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同時產後哺乳有利於母親健康,嬰兒吸吮時刺激乳頭,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促進子宮複原,有利於母親產後的恢複。

細節提示:有的母親乳頭扁平或內陷,會增加初期哺乳的困難。嬰兒因一時含不住乳頭,吸吮不到乳汁而大聲哭鬧、手足亂蹬,母親見狀會著急。實際上乳頭對於哺乳並不重要,它的作用是引導孩子將乳暈全吸入口腔。所以乳頭內陷的母親喂奶時可先用手指輕輕按摩一下乳頭,使其凸出一點。最有效的辦法是先用手將脹滿的乳房中的乳汁擠掉一些,使得乳暈區變得比較柔軟,再用拇指和食指將乳暈區壓成扁平形態,使乳暈和乳頭形成“奶頭”,這樣,嬰兒就容易吸住了。

NO.82 母乳喂養的五項注意

初乳很重要

傳統觀點一直認為產後的初乳不幹淨,不適合寶寶食用。但是現代醫學卻證明,正是由於媽媽分娩後一周內分泌的淡黃色、黏稠狀的乳汁,保證著寶寶出生後4個月內的健康。初乳是營養豐富的食品,不僅能增加孩子的抗病能力、保護嬰兒的健康成長,而且還能幫助孩子排出體內的胎糞、清潔腸道。因此,盡管初乳很少,媽媽也要讓寶寶吃。

母乳喂養的方法

正確的哺喂方法應該是:在寶寶出生的後的24小時內,就讓寶寶吃母乳。在寶寶吸吮的過程中,媽媽應將一手的拇指和其餘四指,分別放在乳房的上、下方,把乳房托起成直錐形,讓寶寶的頭與雙肩都朝向乳房,母嬰必須緊密相貼。媽媽的身體要放鬆,可略向前傾,用手掌根部托起嬰兒頸背部,四指支撐嬰兒頭部。喂母乳時,無論白天或夜間,都要把孩子抱起來喂,乳汁排空了才能更好地刺激乳腺再分泌。

要注意的是:喂奶前要將乳頭洗幹淨,先擠出幾滴,然後再讓孩子吃。

新生兒日哺乳量

正常足月寶寶的哺乳量是有規律的,通常剛出生的第一天一般不會進食。從第二天起,到兩個星期後,寶寶每天的哺乳量是迅速增加的。第二天通常為90毫升,然後分別為190毫升、310毫升、350毫升、390毫升、470毫升,到第14天的時候,可以達到500毫升的進食量。以後,哺乳量增長緩慢,到1個月大時,可達到560毫升。

要注意:這個標準不是絕對的,具體情況不同的寶寶,哺乳量可略有出入。

孩子是否吃飽

對於孩子是否吃飽,母親可以從幾方麵觀察。如果孩子尚未吃飽,則不到下次吃奶時間就哭鬧;在哺乳後用奶頭觸動孩子口角時,如果孩子追尋奶頭索食,吃時又更快更多,說明母親奶量不足;由於饑餓,可造成嬰兒腸蠕動加快,大便次數增多,且便質不正常;長時間能量不足,可能影響孩子發育,出現體重不增加的狀況。

母親奶量是否充足

母親奶量充足時,乳房脹滿,嬰兒吃奶有力,每次哺乳均能聽到幾次到幾十次的咽奶聲;哺乳後,嬰兒能安靜入睡或玩耍;嬰兒每天大便2-3次,呈金黃色,稠粥樣;嬰兒體重逐漸增加,發育情況良好。反之,如果母親乳房不能脹滿,乳汁稀薄,每次哺乳已超過30分鍾而嬰兒仍頻繁吸吮,或無其他原因嬰兒不能安睡,經常啼哭,嬰兒體重不增加或增加不明顯,大便量少等,都表明了母乳不足。

細節提示:新生兒的營養需要包括維持基礎代謝和生長發育的能量消耗。在適中環境溫度下,基礎熱量消耗為50Kcal/kg,加上活動、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和社長需要,每如共需熱量為100-120 Kcal/kg。早產兒由於吸吮能力較弱,食物耐受力差,常在生後一周內不能達到以上需要。

NO.83 怎樣給新生寶寶哺喂母乳

給新生寶寶喂奶要遵從注意乳頭衛生,媽媽寶寶都舒適的原則。因此哺乳前,媽媽先應用肥皂洗淨雙手,用濕熱毛巾擦洗乳頭乳暈,同時雙手柔和地按摩乳房3~5分鍾,這樣做的目的是促進乳汁分泌。然後準備喂奶。

在喂奶過程中,媽媽要精神愉快,眼睛看著孩子,抱著的寶寶,要臉、胸、腹部和膝蓋都麵向媽媽,下頦緊貼媽媽的乳房,嘴與乳頭保持同一水平位。然後媽媽可將拇指和其餘四指分別放在乳房的上、下方,托起整個乳房,使乳房成錐形。

通常新生寶寶的進食量不大,所以媽媽可用剪刀式手法托起乳房。先將乳頭觸及寶寶的口唇,在寶寶口張大,舌向外伸展的一瞬間,快速將乳頭和大部分乳暈送入寶寶口腔。同時用溫柔愛撫的目光看著寶寶的眼睛。這樣寶寶在吸吮時既能充分擠壓乳房,使乳汁排出,又能有效地刺激乳頭上的感覺神經末梢,促進泌乳和噴乳反射。

在新生寶寶的哺喂過程中,媽媽要注意,產後乳兒、乳母自己身體會極度疲勞,加上晚上要不時醒來料理寶寶而睡眠嚴重不足,很容易在神誌迷迷糊糊中哺喂寶寶,從而導致悲劇的發生。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媽媽可以想法使晚上哺喂寶寶的時間間隔比白天延長一些,傍晚睡前,或者晚上喂寶寶時每次讓寶寶吃飽些就可以延長間隔時間。開始寶寶會按照慣性醒來要吃,隻要媽媽注意一步步延長間隔時間,晚上母乳喂養次數可以逐漸減少。媽媽要想法爭取三個月後晚上不再給寶寶哺喂,這樣母子都可獲得充分的休息。

細節提示:在這裏要提醒新生父母的是,夜晚哺喂要特別注意,最好媽媽側身對著稍側身的嬰兒,然後用手臂摟著嬰兒,但這樣做會較累,手臂易酸麻,所以也可隻是側身,手臂不摟嬰兒進行哺喂;也可以采取讓嬰兒仰躺著,母親用一側手臂支撐自己俯在嬰兒上部哺喂,但這樣的姿勢同樣較累,而且如果母親不是很清醒時千萬不要進行,以免在似睡非睡間壓著嬰兒,甚至導致嬰兒窒息。

NO.84 工作後,怎樣堅持母乳喂養

媽媽知道母乳對寶寶身體的有利作用,因此一直想要用母乳喂養寶寶。但隨著產假的結束,媽媽用母乳喂養寶寶的計劃也出現了難題。上班後,究竟要怎樣堅持母乳喂養呢?下麵專家給出了幾點建議。

根據上班媽媽的工作特點,要保證寶寶的母乳喂養,有兩個方麵可以嚐試。其中一個就是多次喂養;另一個就是擠奶貯存喂養。

多次喂養,是指上班媽媽要在一天之內盡可能的,多次給寶寶喂母乳,特別是下班期間,比如早上上班前、下午下班後,以及夜間哺乳等。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帶嬰兒一起去上班,或者在休息的時候回家給寶寶喂奶;或者托人定時把寶寶帶到你工作的地方喂奶,但是在現在的普通公司製度中,似乎還沒有為3個月後的哺乳媽媽,提供這種便利的條件以及規定,所以媽媽隻有盡可能的在夜間、清晨、節假日,或是其他在家的時間裏,繼續堅持母乳喂養。

擠奶喂養,是現代職業女性比較容易接受的一個堅持母乳喂養方法,因為這種方法不似多次喂養那樣,需要公司或者親人有幫助的條件。擠奶喂養隻要媽媽做到,上班當天早起半個小時,用這個時間來擠奶。然後將奶擠在一個幹淨的瓶或杯子裏,再用一塊清潔的布蓋好或加蓋放入冰箱或家中最涼爽的地方。媽媽上班後,如果寶寶餓了,就可以由家人拿出了提前擠好的母乳喂給嬰兒吃。白天工作時間,媽媽最好也能堅持擠奶2~3次,以免奶脹、漏奶和乳汁分泌量的減少。

單位無冷藏設備時,可自備保溫桶,桶內放置冰塊,將擠出的奶放入儲奶杯冷藏保存、下班時帶回家,放入冰箱,留給寶寶第二天吃。無條件保存奶時,你可擠掉,這樣能促進媽媽分泌,保證泌乳量不減少,以便媽媽下班回家有足夠的奶水喂養嬰兒。

總之,無論是多次喂養,還是擠奶喂養,上班媽媽都要注意,保持乳汁的分泌。隻有保證了媽媽乳汁的分泌,才有可能讓母乳喂養繼續下去。

細節提示:寶寶的哺乳次數,也是有規律的。新生兒出生後就應開始哺乳,並實行按需要不定時喂哺。嬰兒出生後的4~8天最需頻繁哺乳以促使母乳量迅速增多。對於嗜睡或安靜的嬰兒,應在白天給予頻繁哺乳,以滿足其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

NO.85 媽媽應怎樣保存母乳

由於母乳中含有少量的蛋白以及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擠出的奶放置在常溫下極易被汙染變質,而如果上班媽媽想要堅持母乳喂養,那麼母乳的貯存就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眾所周知,冷凍溫度可以保持食品一定的營養,母乳也是如此,因此現代提倡少量母乳冷凍法。具體做法是:通過正確的擠奶方法將母乳直接擠入需要貯存的杯中;每杯貯存寶寶一次奶量,重量大約保持在60克到120克之間,這樣不至於浪費,同時也便於根據嬰兒的饑餓程度或日常喂養量選擇食用;每杯奶在擠夠後要立即加蓋,浸入冷水中1~2分鍾,然後貯放在4度的冰箱裏冷藏,在24小時內使用。

如果要給寶寶喂冷凍後的母乳,要先用貯存期最長的奶,因為即使冷凍,母乳中的一些物質也會發生變化,時間過長後,母乳中營養成分已經改變,則不利於寶寶食用。在讓寶寶吃之前,可采用提前隔水加熱的方法,待溫度適宜後就可喂寶寶。

如果媽媽上班的地方沒有冰箱,而乳汁需要冷藏的話,父母可以每天準備絕緣的熱水瓶或小型冷卻器。早晨,把冰塊投入熱水瓶,使之冷卻,然後倒出冰塊,倒入所擠出的乳汁。也可以在冷卻器內保存冰塊,而後放入裝著乳汁的容器,這樣可以保存24小時。若乳汁放在冰箱內,可保存48小時,期間視需要隨時可以食用。

如果母乳保存時間已經超過了48小時,就必須冰凍起來,因為冰凍起來的母乳貯存期相對較長,可以保存一至兩個星期,但是一旦母乳解凍,就不能再行冷凍。

細節提示:母乳冷凍前,一定要在容器上標好時間。因為過長時間的冷凍,會破壞母乳的成分,不適合寶寶再次食用。另外,給冷凍母乳標上日期的最大作用是提醒爸爸媽媽,注意母乳保存時間,以防止無意中,爸爸媽媽給寶寶吃了“過期母乳”,導致寶寶不適。

NO.86 上班媽媽如何擠奶

如果上班媽媽想要繼續堅持母乳喂養寶寶,就必須學會擠奶的方法。因為隻有讓上班媽媽及時排空乳汁,才能保證乳汁的正常分泌,也才能保證寶寶吃母乳時,所需要的營養。

擠奶是一項細致的工作,因為它不僅關係到上班媽媽的乳房健康,也關係到寶寶的身體健康。在擠奶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首先要準備多個經煮沸消毒的能加蓋的透明塑料儲奶杯,並徹底清洗雙手和乳房,可以采用清潔水輕輕摩擦的方法;在心理上,媽媽要假設自己處於愉快的環境,多想有關嬰兒令人喜悅之事,以利排乳反射;然後再用幹淨的濕熱毛巾熱敷雙側乳房3~5分鍾,並輕輕按摩乳房,以幫助乳汁分泌,在這些準備工作基本完成的時候,媽媽可以找一個舒適的位置坐下,把盛奶的容器放在靠近乳房的地方,然後身體略向前傾,用手將乳房托起,準備擠奶。

擠奶時,把大拇指放在乳頭上方乳暈處,食指放在乳頭下方乳暈處。用拇指和食指的內側向胸壁處擠壓乳暈,使乳頭夾在拇指與食指之間,做“擠、捏、擠、捏”循環的動作,乳汁自然會流出。在剛開始進行擠奶的時候,媽媽用“擠、捏”的方法,可能並不能產生乳汁,並且還會給媽媽帶來不適,比如乳房疼痛等,但是擠過幾次後,待媽媽逐漸適應了這種方法後,乳汁就開始滴下。若噴乳反射活躍,乳汁會不斷流出。

在擠奶的過程中,媽媽要特別注意,要用同樣的方法,不同角度的雙側擠壓乳暈,要盡量使所有乳腺小葉中的乳汁都排出。而且手指應該隨著擠壓的節奏環繞乳房轉動,這樣才能有效地擠空所有的乳管。而每次擠奶的時間應以20分鍾為宜,並且雙側乳房輪流進行。例如,一側乳房先擠5分鍾,再擠另一側乳房,這樣交替擠,下奶會多一些。

媽媽上班後,雖然通過擠奶的方式,來保證繼續母乳喂養寶寶,但是媽媽的愛卻沒有因為與寶寶少了喂奶的接觸而減少,相反,因為媽媽愛護寶寶的心,擠出的乳汁也因媽媽滿滿的愛而更加甜蜜。

細節提示:在用擠出的母乳喂哺嬰兒時,不需重新加熱煮沸,因加熱會破壞母乳中的抗病物質,隻需在杯子或奶瓶外用熱水複溫後即可哺喂嬰兒。另外,複溫的奶最好一次喂完,不可留到下次再喂嬰兒。

NO.87 如何保證媽媽乳汁充沛

有很多新生媽媽都會因為奶水不足甚至無奶而焦慮萬分,尤其是上班工作壓力加大以後,明顯感覺到寶寶不夠吃了。要怎樣才能保證上班媽媽的乳汁充沛呢?下麵教您幾招:

喝湯催乳

喝湯催乳,是經過一代代哺乳媽媽總結下來的寶貴經驗。但是,產後什麼時候開始喝催乳湯和喝多少催乳湯都是有講究的。過早喝催乳湯,乳汁下來過快過多,新生兒又吃不了那麼多,容易造成浪費,還會使產婦乳管堵塞而出現乳房脹痛。若喝催乳湯過遲,乳汁下來過慢過少,也會使產婦因無奶而心情緊張,分泌乳量會進一步減少,形成惡性循環。

產後喝催乳湯一般要遵循以下兩點,一是掌握乳腺的分泌的規律;二是注意寶寶媽媽的身體狀況。若是身體健壯、營養好、初乳分泌量較多的產婦,可適當推遲喝催乳湯的時間,喝的量也可相對減少,以免乳房過度充盈,從而引起不適。如果產婦身體比較差,就可早些服用催乳湯,喝的量也適當多些,但也要適可而止,以免增加胃腸的負擔,而出現消化不良。

媽媽的精神調節

想要確保乳汁充足,媽媽要樹立信心,了解到喂養寶寶是上帝賜予的使命,不要怕乳汁不足,或者擔心乳汁分泌在日益減少,要對堅持母乳喂養建立信心。為此,媽媽應該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並注意勞逸結合,營養豐富,掌握正確授乳方法,必要時可服用下奶藥物。

食物選擇有訣竅

母親要加強飲食營養,多吃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豐富的食物,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保證維生素的需要,同時湯類食物也必不可少。產褥期若氣血虛弱,乳汁不足者,宜選擇食用豬蹄、鯽魚、魚頭、花生、羊蹄、黃豆、豆腐、赤豆等食物。若因乳房脹滿,乳腺不通而缺乳者,宜選絲瓜、莧菜、芹菜、萵筍、番木瓜(萬壽呆)等食用,有舒肝行氣,通絡下乳的作用。

另外,充足的睡眠,良好的情緒也是保證乳汁分泌的重要因素。如果試用了以上辦法還無法使奶水充足的話,媽媽也可以服一些中藥或配合針灸治療。

細節提示:如果媽媽奶水不足,不要隨意給嬰兒添加牛奶或糖水,不要給嬰兒使用帶有橡皮奶頭的奶瓶。因為橡皮奶頭可以使嬰兒產生乳頭錯覺,會使其不願意用力吸吮母乳,從而使母乳分泌越來越少。

NO.88 寶寶易缺碘,媽媽要小心

碘是人身體需要的重要物質,一般來說,從胎兒到出生後2歲,是人腦發育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每日大概需要40~70微克的碘,碘是製造甲狀腺素所必需的元素,甲狀腺素除了調節身體新陳代謝之外,還可促進神經係統的功能和發育。

寶寶碘的補充,從出生後就應該開始,3個月內嬰兒尚未添加輔食,碘攝入如果僅靠代乳品將遠遠跟不上嬰幼兒的體格生長發育和腦發育需要。其實,最好的補碘途徑是通過母乳喂養的方法,從母體得到足夠的碘以保證嬰幼兒生理需要。有研究發現,母乳喂養的嬰幼兒尿碘水平高出其它方式喂養的1倍以上。這個時期隻要供給母體足夠的碘,嬰幼兒就不會發生碘缺乏,對哺乳期婦女每天至少要供給200微克碘,才能保證母嬰兩人的碘需要量,有效地預防碘缺乏對母嬰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