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科學搭配寶寶的素食(1 / 3)

第六章 科學搭配寶寶的素食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飲食中,高蛋白質、高熱量的食物逐漸成為主角,尤其是寶寶的飲食計劃中,更是如此。很多寶寶的爺爺、奶奶、姥姥等家人總覺得不能讓寶寶缺任何營養,特別是傳統的觀念所認為的高蛋白、高熱量的營養物質,因此,在寶寶飲食中便忽略了蔬菜、水果的作用。可是,你知道嗎?蔬菜、水果在寶寶的飲食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且在吃法上也頗有講究呢。

科學資訊

讓寶寶科學地吃蔬菜

蔬菜是人體中重要營養物質維生素、纖維素的來源,對人體的機體健康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類蔬菜、水果大約有上百種,雖然任何一種蔬菜或水果也不能提供我們所需的全部營養素,但是如果飲食中缺少了水果或蔬菜,對人體健康也是大大不利的,尤其是對身體發展迅速的寶寶來說,缺乏水果蔬菜的危害更大。

從營養上來講,蔬菜水果主要提供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絕大部分蔬菜、水果含蛋白質甚低,且蛋白質質量也不全麵,其所含的脂肪也低,因此,它難以作為我們膳食中蛋白質和脂肪以及熱能的來源。

蔬菜、水果的獨特功能,表現在它所含的維生素C。維生素C是體內氧化還原反應的必要物質,它與維持體內結締組織、造血功能、免疫功能有關。蔬菜水果的礦物質含量也比較豐富,尤其是鈣和鐵,其他礦物質如鉀、鎂、鋅、碘也含量豐富。

此外,蔬菜水果從營養角度上講提供的營養素有限,但是在維持身體健康方麵則作用很大。這主要表現在各類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現代的營養科學教導媽媽們,食物中膳食纖維低與許多疾病有明顯關係,而多吃水果蔬菜則能預防包括癌症等疾病的發生。

從這一角度講,在運動健身實踐中,蔬菜水果是維持健康,提高運動能力,防治疾病的重要保證。

蔬菜含有人體極為重要的各種維生素,如維生素A原和維生素C、B1、B2等。含胡蘿卜素較多的蔬菜有:胡蘿卜、韭菜、菠菜、塌菜、白菜、卷心菜、米莧、蕹菜、芥菜等;含維生素B1較多的蔬菜有:金針菜、草頭、香椿、香菜、蓮藕、土豆等;含維生素B2較多的蔬菜有:菠菜、芥菜、白菜、蘆筍、蕹菜、草頭、金針菜等;維生素C在蔬菜中普遍存在,其中以辣椒、番茄、青菜、草頭、甘藍等尤為豐富。而這些蔬菜中同時又包含了鈣、鎂等礦物質源,而且以食物的形式極易被人體吸收的,應該多讓寶寶進食。

然而,蔬菜、水果同其他的飲食一樣,需要科學的進食,在下麵的一章裏,就針對寶寶的蔬菜科學進食以及各種營養物質攝取,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NO. 190 寶寶是缺營養了嗎?

有人說現代生活水平已經大大提高了,不再會出現寶寶營養不良的情況了。而且在兒童樂園,滿眼看去,隻見臉兒圓圓的、胖墩墩的可愛的寶寶,不見麵黃肌瘦的寶寶了,因此爸爸媽媽經常放心的說,現在寶寶是不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殊不知,在現代生活水平之下,父母的營養知識缺乏,更易導致寶寶營養不良。通常寶寶營養不良會有如下幾種表現:

消瘦、發育落後

寶寶會表現出消瘦、食欲不佳、生長發育明顯落後的情況。所以父母應該多注意,觀察同齡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如果自家寶寶與同齡寶寶比較,顯現出麵黃、羸弱,就說明寶寶已經開始營養不良。

性格淡漠

營養不良得孩子在性格上會有表情淡漠,不活潑的表現,這可能是由於蛋白質和熱能不足的關係。

生牙晚

最早的四個月時,寶寶就開始長牙齒,這個時候應該開始補充鈣質。如果此時寶寶個頭較小,骨骼牙齒發育不良,出牙晚,小腿後麵肌肉常常抽搐,就說明寶寶缺鈣了,媽媽最好給寶寶補充鈣質。

臉色蒼白

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若鐵缺乏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缺鐵性貧血,表現為麵色、口唇、眼結膜、指甲蒼白、煩躁、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有的還表現為異食痹,即吃我們日常不能吃的東西,如紙張、煤渣子等。

飲食習慣怪異

若寶寶個矮,厭食、偏食、挑食、異食癖,反複發生口炎則可能是鋅缺乏。鋅是微量元素的一種,在人體內的含量以及每天所需攝入量都很少,但對機體的性發育、性功能、生殖細胞的生成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含鋅比較多的食物有海產品和瘦肉等。

皮膚異常

維生素A對維持皮膚和人體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上皮組織的健康非常重要,當維生素A缺乏時,皮膚粗糙、脫屑,有時表現像雞皮疙瘩,容易反複發生呼吸道感染,重者可出現夜盲症,甚至可造成失明;若寶寶夜驚、多汗、頭部呈方形、肋緣外翻,甚至有雞胸,O形或X形腿,可能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造成的佝樓病,但是如果寶寶有佝僂病卻並不都是缺乏維生素造成的,缺鈣也會導致;缺乏維生素B2,也叫核黃素時,寶寶可出現口角爛、口唇發炎、舌麵光滑,視力模糊,怕光流淚、皮脂增多、皮炎等情況;若寶寶常有齒齦出血,皮膚有出血點,鼻出血,甚至尿血等,可能與維生素C缺乏有關。

細節提示:如果寶寶出現了營養缺乏症狀,尤其是以上某些表現時,應該及早到醫院找醫生鑒別診斷,適當補充含某種營養素的製劑或保健品。但是有的藥物,如維生素A、 D以及金屬鋅等過量還可以造成中毒,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不可擅自隨便亂用。

NO.191 蔬菜對寶寶的作用

寶寶的平衡營養要求爸爸媽媽,要給寶寶提供包含各種營養物質的食物。在平衡營養過程中,很多父母卻都小瞧了蔬菜對寶寶的作用,認為寶寶多吃肉是好的,而且肉類食物可以大大增長寶寶的個子。其實,蔬菜也是人體必需的營養來源,它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作用非凡。父母要詳細了解蔬菜對寶寶身體的非凡作用。

食物中隻有蔬菜和水果含有維生素C和維生素A原的胡蘿卜素,還含有維生素B1、B2及尼克酸、維生素P等。其中,維生素C能防治壞血病,尤其是綠葉蔬菜;維生素A可保持視力,防止幹眼病及夜盲症。因此,讓寶寶吃蔬菜,是補充人體所需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途徑。

蔬菜中含有鈣、鐵、銅等礦物質,其中鈣是寶寶骨骼和牙齒發育的主要物質,還可防治佝僂病;鐵和銅能促進血色素的合成,刺激紅細胞發育,防止寶寶食欲不振、貧血,促進生長發育;礦物質可使蔬菜成為堿性食物,與五穀和肉類等酸性食物中和,具有調整體液酸堿平衡的作用,有利於寶寶智力的挖掘、發揮。

另外,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能刺激胃液分泌和腸道蠕動,增加食物與消化液的接觸麵積,有助於人體消化吸收食物,促進代謝廢物排出,並防止便秘。而且有些蔬菜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味道特別,如薑、蔥、蒜等含有辛辣香氣。這種獨特的香氣有刺激食欲的作用,並可防治某些疾病,是寶寶身體健康的良品。

從蔬菜對寶寶身體的四大作用來看,寶寶應該進食適當的蔬菜,以保證其健康、快樂的成長。

細節提示:在人體胃中,由於吃肉、米、麥等到食物消化後往往會發生酸性反應,這就需要蔬菜或水果來中和。一般蔬菜和水果屬堿性食品,而一般高蛋白食品屬酸性食品,而多吃酸性食物,易導致人體血液粘稠,影響人思維活躍性;因此多吃蔬菜有利於維持體內酸堿平衡。

NO.192 你知道蔬菜都有哪些營養嗎?

下麵向已經準備好的爸爸媽媽介紹幾種,生活中常見的蔬菜的營養成分,以供父母參考。

小白菜

小白菜富含維生素C、磷、鐵、鈣質及維生素B,是熱量低又含有高纖維質的蔬菜,可以調節孩子的腸胃機能,還能預防皮膚病、口唇幹裂與口腔炎。

菠菜

菠菜,被稱為“菜中之王”,營養價值非常的高,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生素,可以強健體魄、增加抵抗力。此外,豐富的鐵質和葉酸含量,能夠預防幼兒貧血與壞血病。

胡蘿卜

有“紅人參”之稱的胡蘿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能幫助眼睛發育,預防夜盲症、幹眼病,同時還能防止細菌感染,促進骨骼和牙齒的健康。但是如果食用過量,皮膚會變成橙黃色。

小黃瓜

黃瓜是生活中,媽媽最喜歡的蔬菜,因為黃瓜中含有豐富的水分和纖維質,是種清爽、熱量低的蔬菜,可以解渴利尿、減輕食欲不振、幫助減肥的功效。殊不知,它對寶寶也是清涼甜藥,它能預防幼兒常見的皮膚搔癢、長疹等問題。

豆芽菜

這個一如寶寶身體生長的名字的菜中,富含蛋白質、脂質、醣類、鈣、磷、鐵以及維生素A、E等營養素,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增強孩子的記憶力。而豐富的維生素B群,可以幫助消除疲勞。

蕃茄

番茄含有蕃茄紅素能夠預防癌症,曾被評為10種現代人最佳營養食品的第一名。此外,蕃茄還有維護皮膚健康、強化骨骼的功能。

玉米

玉米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鈣、鎂和纖維質,可以預防便秘、增強孩子的體力。此外,還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能夠促進大腦細胞正常代謝。

香菇

香菇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群、維生素D及礦物質,可以增強孩子的免疫力、保持骨質健康;又因為熱量低且多纖維的特性,可以預防孩子便秘與肥胖的問題。

細節提示:蔬菜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有利於促進腸胃蠕動,可以起到促進消化和預防便秘的作用。蔬菜還含有各種芳香油和有機酸,如生薑、大蒜、洋蔥、大蔥、辣椒、茄香、香菜等都含有各種揮發性芳香物質,使蔬菜又增加了許多特殊的風味。但是除了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外,蔬菜中還有黃酮類、雙黃酮、花青素等保健功能因子。但如果吃法不當,不但會讓有益的物質大量喪失或遭到破壞,還可能危害健康。

NO.193 你知道水果都有哪些營養嗎?

鳳梨

鳳梨又叫菠蘿,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鉀、錳和纖維質的水果,多吃可以幫助消化,促進鈣質吸收,有強化骨質的效果。而豐富的蛋白酵素可以促進組織複元,幫助治療瘀腫、扭傷。

西瓜

夏季的清涼解暑良品,含有大量水份、糖份,以及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幫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不過吃太多,則容易引起腹瀉、腹痛等腸胃問題。

香蕉

香蕉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免疫力、改善體質、幫助排泄、改善情緒,還能使皮膚光滑細致。不過,三歲以下的嬰幼兒,腸胃機能仍不夠強健,並不適合吃太多香蕉。

蘋果

素有“水果之後”之稱的蘋果,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和β胡蘿卜素,可以降低體內不好的膽固醇,有效地預防心髒病和癌症。此外,蘋果更是天然的整腸藥,能夠強健孩子腸胃功能。

葡萄

葡萄含有包括醣類、纖維質、有機酸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在內的豐富的營養素,可以健全寶寶腸胃功能,促進寶寶食欲、幫助寶寶消化。另外,還能預防貧血,增強孩子的體力。

草莓

草莓是一種漂亮的水果,極易討得孩子的喜歡。它的果肉中,維生素C含量相當豐富,可以達到蘋果的十倍。此外,它還有豐富的有機酸,不但能夠增強孩子的抵抗力,還可以預防感冒、防止牙齦出血、預防泌尿道感染。

木瓜

木瓜含有大量維生素A和C、鈣、磷及纖維素,可以保護眼睛,有助於腸胃功能。此外,木瓜的蛋白分解酵素、番瓜素,可以幫助消化,分解多餘的脂肪。

楊桃

從某個角度上看,楊桃是一種長相酷似五角星的水果,它有相當多的水分,還有豐富的糖份、有機酸、礦物質以及維他命B1、B2、C等營養素,可以幫助消化、生津止渴,還能舒緩聲音沙啞、喉嚨疼痛等問題。

細節提示:與蔬菜相比,水果中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以及人體必需的各種礦物質,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鉀,不但水份含量高,還有大量的纖維質,可以促進健康、增強孩子的免疫力,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不過要注意的是,有些水果的含糖量很高,如果多吃會變胖。

NO.194 素食與寶寶大腦的密切關係

讓寶寶聰明、健康的成長,是每個父母的希望。以往我們一直認為,寶寶的聰明與否是先天基因就已經決定的,但是近來卻發現,聰明寶寶不僅通過後天的教育可以產生,而通過補充一些相應的營養,也可以使寶寶變得很聰明。

據研究顯示,人腦的發育在懷孕5個月後到出生後18個月內就完成了。許多人以為經常不斷的思考或是接受外來的刺激,就可以增進智慧。這是不錯的,但實際上,頭腦和身體其他部位的器官一樣,需要不斷的補充營養。因為腦細胞的本質和間質及其彼此間的共濟協調都需要充分的營養。

現代父母們不會忽略孕期對寶寶的營養供給,但是在出生後18個月內,卻很少有人注意到給寶寶補充大腦所需營養。人腦在完全發育時,腦幹處有一層防護壁,可以防止一些有毒的物質進入大腦,但當嬰兒的腦尚未發育完全時,就有中毒的危險。所以應避免食入會造成腦神經傳導障礙的東西。例如含有水銀、農藥、PCB消毒劑、鉛和防腐劑的食物或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母親哺乳時,亦盡量避免接觸到上述的東西。

腦的發育在懷孕5個月或到出生18個月這段時間裏,是時快時慢的。所以在胎兒時期和嬰兒時期營養的選擇與保證是很重要的。通常狀況下,父母認為葷食類食物中營養豐富。比如動物肝髒就是一種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但因其本身是一個解毒器官,裏麵會含有汞等毒素。而魚肉類中魚脂亦含有PCB消毒劑等毒素,雖然遠洋的魚含魚脂較少,比較可以安心食用,但這些食物對嬰兒的腦發育都是有害的。

因此,專家建議寶寶最好多吃素食。如果想要攝取鈣質,不妨通過多喝牛奶,豆奶而得。攝取蛋白質可以從黃豆裏麵取之。豆腐裏麵除了含有石膏質外,不含任何防腐劑,可以放心食用。另外,維生素A,D,E,K等成藥不可食用過多,應以多變化的日常飲食中攝取自然的營養素為主。這樣才能盡量避免外界食物對大腦發育的損害。

細節提示:寶寶生長發育所需要的能量與嬰兒的生長速量度成正比。嬰兒能量攝入不足,生長發育就會停頓或遲緩。嬰兒用於生長發育的能量約占總能量的25%~30%。6月齡前的嬰兒每千克體重每日需要的能量可高至167或209kJ,1歲時每千克體重每日約需63kJ。以後逐漸減低,到青春期又增高。另外,父母不要以為小寶寶隻因為要“長大”需要能量,其實他“吃飯”的時候也需要!

NO.195 智慧成長的奇妙王食——素食

在寶寶大腦的營養補充過程中,嬰兒期的哺乳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以母乳為最好,因為母乳不會使嬰兒過敏,而且有防止疾病和免疫的功能。但也有不適合的母乳,例如患有苯酮尿症的母親,其乳汁則不適合哺乳嬰兒,如果嬰兒吃了這種奶,則腦力會遲鈍而且還會有癲癇發生的可能,此時隻好改用牛乳喂養嬰兒了。另外,有服用安眠藥習慣的母親,當然最好也避免哺乳了。

當寶寶長到1歲或者1歲半的時候,腦發育會達到高峰,此時應該多給寶寶吃一些促進思維活躍的食物,以此來促進寶寶大腦發育。下麵介紹一些營養頭腦和清醒頭腦的食物。

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很多父母認為大腦發展,應該攝取大量蛋白質,其實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蛋白質分解之後的氨基酸,在身體內或腦內被吸收的百分比尚未全部了解,而且肉類蛋白質呈酸性的,食用過多,反而會使體內的鈣質和維生素B1減少,從而導致寶寶精神不穩定,頭腦活力遲鈍,血液循環不好的結局。所以最好食用果菜類,海藻類等堿性食品,使血液的酸堿度偏堿性。

父母可以從豆類食品中,為寶寶補充蛋白質。因為豆類食品酸性物質少。另外,脂肪對腦營養也很重要,但宜用植物性油。其他堿性果類,則以橘子,橙子,蜜柑,檸檬等為佳。蔬菜類弈屬堿性食物,食用之後可以使血液常呈堿性,而保持頭腦清醒。

從另一個方麵來看,胃腸功能不好,如便秘等,也會導致頭腦昏沉。由於大便不通,留在腸子裏麵的東西就會發酵,而使頭腦昏沉。常食用蘿卜菜葉等多葉綠素蔬菜及多纖維素的蔬果,可以防止便秘,同時也能讓頭腦更加清醒。

另外,這幾年,專家們發現,在維生素C不足時,會有精神疾病或智能減低的現象;當維生素B1不足時,會產生神經組織代謝障礙,記憶力減退。維生素C可以提神解勞。含維生素C的食品有:蜜柑,檸檬,鳳梨,葡萄,紅柿,蘿卜菜葉,菠菜,豌豆,豆芽等。而維生素B1是腦細胞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含維生素B1的食物有小麥胚芽,芒果,苦瓜,青莧菜,油茶,香椿,紫菜等。

細節提示:使頭腦清醒有活力的食品,在我國較易得而沒有被汙染的食品有麥,黃豆,豆粉,海帶芽,海苔,蘿卜和胡羅卜的葉子,麻油,色拉油,天然醋,白麻油,紅糖,蜜柑,檸檬,香菰和蜂蜜等,此類食品每天均可食用。

NO.196 寶寶蔬菜吃法二誤區

父母往往注意到蔬菜在飲食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做法卻使得蔬菜的營養在無形之中就散失了。因此,父母要注意以下誤區:

誤區一:用水果代替寶寶不愛吃的蔬菜

因為蔬菜或苦或甜,很多寶寶都不願意吃,但對於水果,寶寶卻很愛吃。因為水果、蔬菜中所含的維生素和纖維素很相似,於是,一些媽媽就欣慰的以為,寶寶營養依然全麵而平衡。既然水果和蔬菜的營養差不多,不愛吃蔬菜就吃水果吧。

然而,營養專家卻指出,盡管水果果肉細膩,口味很吸引寶寶,可給他們的身體補充水分,並易於消化吸收,但水果並不能代替蔬菜。因為,一方麵,隻有新鮮水果才富含維生素,而平時吃的一些水果經過長時間貯存維生素損失很多,特別是維生素C。另一方麵,水果中無機鹽和粗纖維含量也少,含糖量卻較高,吃多易使寶寶產生飽腹感,影響正餐攝取營養。可蔬菜的品種卻很多,可隨意變著花樣吃,粗纖維含量也很豐富,利於腸肌蠕動,不易引起便秘。蔬菜中的無機鹽含量也較高,能夠保證寶寶攝取生長發育必需的鈣和鐵。

蔬菜和水果各有各的用處,誰也不能代替誰,寶寶同時都需要。媽媽要積極培養寶寶愛吃蔬菜的良好飲食習慣,特別是黃綠色蔬菜。

誤區二:生蔬菜比熟蔬菜更有營養

蔬菜中的維生素在加熱後,就會流失一部分,於是,媽媽認為蔬菜中的維生素C不耐熱,不如讓寶寶生著吃蔬菜,這樣可保證蔬菜營養的攝取。

其實,蔬菜無論經過煮、炒、涮後,都會或多或少地損失其中的維生素C,如果能夠生吃不妨采用這種吃法。但寶寶尚還年幼,特別是小一些的寶寶胃腸功能還較弱,生吃太多的蔬菜往往不容易消化,吃多了會影響胃腸功能。

細節提示: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對於維生素C特別容易破壞掉的蔬菜,如胡蘿卜、南瓜、青椒等,烹調時可采用沾上麵粉油炸的方式,因為這樣能保持維生素C的含量,還易被腸道吸收。稍大一些的寶寶媽媽可給他們調劑著吃一些生蔬菜,如把小黃瓜、胡蘿卜或白菜、花菜用水焯後撈出,與橘子、蘋果、草莓、菠蘿等水果做成沙拉吃。

NO.197 讓寶寶愛上吃蔬菜的方法

通常寶寶的飲食包括穀物、蔬菜、水果、動物性蛋白、乳類製品和豆製品五個方麵,其中每個方麵代表一種營養吸收,而且每一種都是寶寶生活中必需的,缺一不可。如果你家寶寶不愛吃菜,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好奇是寶寶的天性,對不愛吃蔬菜的寶寶來說也是如此。針對寶寶的這個特點,媽媽可以適當的換換菜的口味。因為寶寶不愛吃蔬菜,極有可能是因為他對經常吃的蔬菜的味道已經特別熟悉了。按照寶寶對熟悉的東西不感興趣的好奇心發展特點,隻要媽媽嚐試一些新的口味,寶寶不愛吃蔬菜的習慣就會改變了。

顏色對寶寶也有特別的吸引力,如果你家寶寶不愛吃蔬菜,媽媽不妨試著將蔬菜變成五顏六色的搭配形式。例如將日常午餐時的一盤炒芹菜,變成紅椒絲炒芹菜,或將一些綠葉蔬菜夾在寶寶愛吃的餅、米飯中,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寶寶知道:其實蔬菜是色彩斑斕的,有紅、黃、紫……每種顏色的蔬菜都能為餐桌增添新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據研究顯示,顏色不僅可以增加食欲,而且挑選不同顏色的蔬菜可以獲得營養攝入的最大化。

另外,就是尋找時令蔬菜。新鮮的季節蔬菜不僅味美而且利於健康。春天的朝鮮薊、蘆筍和蘿卜都相當有營養。下麵介紹兩款家庭常見蔬菜的不同做法,以供家有不愛吃蔬菜寶寶的父母參考。

冬天,家中常做的菜就是肉末白菜,天長日久,寶寶已經厭倦了那個甜膩膩的一段段的白菜樣子。父母可以試著做一下白菜肉卷。具體做法是,將白菜葉用開水燙一下,把調好味的豬肉餡放在攤開的白菜葉上,卷起成筒狀,再切成段,放入盤內加蔥、薑、醬油、鹽、花椒、大料等,上籠蒸30分鍾即可。

此菜清爽可口,而且不油膩。對冬季上火、幹燥的寶寶尤其有好處。

如果寶寶對蔬菜實在有抵觸情緒,爸爸媽媽還可以為寶寶準備一份蔬菜濃湯,以平衡其蔬菜營養。做法是將土豆1/8個、胡蘿卜1/8條去皮、切丁備用;西紅柿1/4個洗淨切丁,洋蔥1/8個去皮切丁,豆腐1小塊切丁備用。將油鍋熱好後,先炒洋蔥和胡蘿卜,加入青豆仁半湯匙,再放入其他材料,用小火煨燉至高湯濃稠,最後加入少許鹽即可食用。

這款蔬菜湯不僅營養豐富,粘軟好消化,而且口味獨特,很適合寶寶的胃口。

細節提示:茶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因為含有咖啡因,會使人頭腦清醒。純果汁和冷茶混合在一起,可以給小孩子飲用。茶除了醒腦外,還可以增加身體抵抗力。茶裏麵含有維生素C,不怕被熱破壞,同時茶裏麵還含有產生澀味的物質,具有殺菌,血管收縮和抑製分泌等效用,是唯一的堿性飲料。

NO.198 寶寶不吃蔬菜的後遺症

對於蔬果吃得不夠的寶寶,可能產生便秘、腸道環境改變、肥胖、維生素不足、免疫力低下、形成不良飲食習慣等問題。其中便秘是最常見的問題。因為寶寶不愛吃菜,所以纖維素攝取不足,使消化吸收後剩餘的實體變少,造成腸道蠕動的刺激減少。當腸道蠕動變慢時,就容易產生便秘;糞便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過久,還會產生有害的毒性物質,破壞寶寶腸道內有益菌的生長環境。

因為蔬菜、水果中的纖維素可以促進腸道中有益菌的生長,抑製有害菌的增生。不愛吃水果的寶寶,腸道的正常環境可能發生變化,影響腸道細胞的健康生長。另外,飲食中缺乏纖維素,可減少寶寶的飽足感,這樣會造成熱量攝取過多,不僅導致寶寶肥胖,而且對長大後的寶寶身體也不利,易患多種慢性疾病。

蔬果中主要營養物質便是維生素,如果長期不吃蔬果,可導致寶寶身體維生素大量缺乏。其中維生素C與膠原和結締組織形成有關,它可使細胞緊密結合;缺乏時,可能影響牙齒、牙齦的健康,導致皮下易出血及身體感染的現象。而維生素A攝取不足,則會出現夜盲症、毛囊性皮膚炎、身體感染等現象,甚至影響心智發展。黃、橘色蔬果富含可以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的β胡蘿卜素,對身體也極為有利。

因為維生素有抗氧化的作用,如果寶寶長期不吃蔬果,導致維生素攝取不足,嚴重時會影響細胞組織的健全發展,使免疫力下降,寶寶易感染、生病。

在這裏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寶寶飲食應該是一個平衡的過程。如果寶寶不吃蔬果,勢必吃其他零食、高蛋白食物過多,這不僅影響寶寶的正常餐欲,產生體重不足及營養缺乏症;而且甜食、油炸與過鹹的零食更會造成寶寶齲齒、肥胖或口味過重等不良影響。因此,寶寶不吃蔬菜是一個大問題,父母應該格外注意。

細節提示:抗拒許多營養價值高的蔬果,可能影響孩子的生理功能運行。惡性循環下,將會產生臨床常見的食欲不振、胃口不佳的發育不良病症。

NO.199 改變“老虎寶寶”飲食有妙招

現代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而且生活條件都不錯,因此,當寶寶提出要求時,父母往往會有求必應。在飲食習慣上,就培養了寶寶吃飯挑食,不愛吃青菜的習慣。當麵對大塊的雞腿、魚肉時,寶寶就會吃很多,這樣的寶寶,我們經常叫他們為“老虎寶寶”。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愛吃肉。這讓爸爸媽媽感到很煩惱。

眾所周知,青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纖維,長期不吃青菜容易引起便秘、維生素缺乏等症狀,影響孩子的健康。因此,父母應從小培養孩子愛吃菜的良好習慣。

如果寶寶特別不愛吃青菜,父母可以試試一下方法:

1、烹調時,要注意到寶寶年齡特點。寶寶年齡幼小,牙齒發育不好,咀嚼能力差,所以做菜時父母要講究烹調技術和方法,要適合寶寶的年齡特點。例如將菜切得碎些,燉得爛些。還可以通過搭配寶寶喜歡的顏色蔬菜,變換花樣的做法,引起寶寶的食欲。

2、飯前可給孩子講解各種菜的營養價值,對幼兒身體發育的作用。平時盡量少給孩子吃零食,並且多讓孩子參加體育鍛煉。隻有這樣,孩子才有食欲,才願吃菜。

3、對不願吃菜的孩子可先讓他喝菜湯,適應之後逐漸加菜,盡量少盛多添。如果不愛吃菜的寶寶,有一天將爸媽精心準備的菜湯吃了,父母應及時鼓勵,以增強他的自信心。

4、年齡稍大些的寶寶還可讓他和父母一起買菜、摘菜、洗菜,父母炒菜時讓他在一旁當助手。由於孩子親自參與,容易產生自豪感,吃起菜來也就感到格外香。

5、父母應起榜樣作用,吃飯不挑食,切忌對著孩子說這菜不好吃那菜不好吃。或孩子不喜歡吃某種菜,就不再做那種菜,這樣做等於給孩子加深不良印象。

6、如果孩子實在不願吃某一種菜,不要強迫他,避免孩子邊吃邊哭,一旦養成一吃飯就哭的壞習慣,必將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總之,年輕的父母們,在關愛孩子的同時,應堅持讓孩子吃得全麵、吃得愉快,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細節提示:蔬菜是人體礦物質的來源。蔬菜中含有的主要礦物質是鈣、鐵、磷等。如菠菜、芹菜、卷心菜、白菜、胡蘿卜等含有豐富的鐵鹽;洋蔥、絲瓜、茄子等到含有較多的磷;綠葉蔬菜含有豐富的鈣;海帶、紫菜還含有豐富的碘。

NO.200 避免蔬菜的不健康吃法

(一)控製好綠葉蔬菜的烹調時間

有些父母為了能讓蔬菜煮的更爛一些,常把綠葉蔬菜長時間地燜煮著吃。其實這是不對的做法,因為長時間的燜煮綠葉蔬菜,可以將綠葉蔬菜中的硝酸鹽將會轉變成亞硝酸鹽,容易使寶寶食物中毒。

(二)餐前吃西紅柿

西紅柿中含有大量的番茄紅素,它可使胃酸和食物混合大大降低酸度,避免胃內壓力升高引起胃擴張,使寶寶產生腹痛、胃部不適等症狀,所以應在餐後再吃。

(三)苦瓜做法要注意

苦瓜是清涼利尿的食物,很多父母都會給寶寶,做一份苦瓜釀肉或者苦瓜炒蛋。但是在烹調過程中,有些人不喜歡用熱水焯苦瓜,這樣對寶寶的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因為苦瓜中的草酸會妨礙食物中的鈣吸收。因此,在吃之前應先把苦瓜放在沸水中焯一下,去除草酸,需要補充大量鈣的寶寶不能吃太多的苦瓜。

(四)香菇洗得太幹淨或用水浸泡

香菇中含有麥角淄醇,在接受陽光照射後會轉變為維生素D。但如果在吃前不過度清洗或用水浸泡,就不會損失很多營養成分。煮蘑菇時也不能用鐵鍋或銅鍋,以免造成營養損失。

(五)紅白蘿卜泥要注意

不要把胡蘿卜與蘿卜一起磨成泥醬。因為,胡蘿卜中含有能夠破壞維生素C的酵素,會把蘿卜中的維生素C完全破壞掉。

(六)速凍蔬菜長時間煮

速凍蔬菜類大多已經被涮過,不必煮得時間過長,不然就會爛掉,喪失很多營養。

(七)熟韭菜不應存放過久

韭菜最好現做現吃,不能久放。如果存放過久,其中大量的硝酸鹽會轉變成亞硝酸鹽,引起毒性反應。另外,寶寶消化不良也不能吃韭菜。

細節提示:另外,雖說菠菜是蔬菜中的國王,對寶寶的身體發展有良好作用,但是也不能讓寶寶多吃。應為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人體內會與鈣和鋅生成草酸鈣和草酸鋅,不易吸收排出體外,影響鈣和鋅在腸道的吸收,容易引起寶寶缺鈣、缺鋅,導致骨骼、牙齒發育不良,嚴重的還會影響智力發育。因此,雖說是好東西,也要適量。

NO.201 選吃蔬菜的科學尺度

寶寶的健康離不開蔬菜,但是從現在蔬菜的種植環境和種植過程來看,有些蔬菜問題,父母必須注意,在這裏專家專門為剛剛適應輔食的小寶寶,製作了六條蔬菜選擇尺度,希望在父母在照顧寶寶過程中,視情況而遵守。

汙染蔬菜要避免

近幾年研究發明的大棚蔬菜,調節了蔬菜的季節操作,打破了蔬菜生長的時間規律,使得人們在一年四季中都可以吃上自己喜歡的蔬菜。但是大棚蔬菜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大棚溫潤的生長環境要求,蔬菜必須經過數次農藥的“洗禮”才能長大成熟,這樣的蔬菜對寶寶身體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應盡量給寶寶少吃,或不給寶寶吃。反而對那些果實在泥土中的莖塊狀蔬菜,如鮮藕、土豆、芋頭、胡蘿卜、冬筍等;以及有些因抗蟲害能力強而無需施用農藥的蔬菜,如圓白菜、生菜、莧菜、芹菜、菜花、番茄、菠菜、辣椒等,可以多吃一些。

蔬菜顏色有竅門

研究發現,蔬菜的營養價值高低與蔬菜的顏色密切相關。一般來講,顏色較深的蔬菜營養價值高,如深綠色的新鮮蔬菜中維生素C、胡蘿卜素及無機鹽含量都較高。另外,胡蘿卜素在橙黃色、黃色、紅色的蔬菜中含量也較高。研究表明,綠葉蔬菜有助於預防闌尾炎,紅色蔬菜有助於緩解傷風感冒的症狀。

新鮮時令蔬菜要多吃

反季節蔬菜主要是溫室栽培的大棚蔬菜,雖然外觀很吸引人,體積也很大,但營養價值與新鮮時令蔬菜是不一樣的。反季節蔬菜不如新鮮時令蔬菜營養價值高,味道也差一些。

各種顏色的蔬菜都要吃

蔬菜主要有綠色、黃色或紅色等幾種顏色。綠色蔬菜是指葉綠素含量較多的蔬菜,顏色總體是綠色的,如菠菜、韭菜、芹菜、香菜、青椒等;黃色或紅色蔬菜是指以類胡蘿卜素或黃酮類色素為主的蔬菜,顏色總體是黃色或紅色的,如胡蘿卜、黃花菜、馬鈴薯、瓜類、紅蘿卜、西紅柿等。

研究證實,蔬菜的顏色與營養含量有直接關係。一般來講,綠色蔬菜優於黃色蔬菜,黃色蔬菜優於紅色蔬菜。但不同顏色的蔬菜也是各有所長,並不是說一種蔬菜所有的營養成分都高於另一種蔬菜。飲食上應該多種蔬菜合理搭配,使它們的營養價值互補,這樣才能促進身體健康。

細節提示:營養專家指出,無論什麼季節吃蔬菜都應以新鮮為主。因為,所有蔬菜中都含有維生素C,它的含量多少與蔬菜的新鮮程度密切相關。一般來講,蔬菜存放得時間越長,維生素C就會丟失得越多。所以,蔬菜淡季也不要買太多的菜存放家中,最好現吃現買,這樣才能保證吃新鮮蔬菜。

NO.202 寶寶應從什麼時候開始吃蔬菜

俗話說“誰家的寶寶準像誰”,這在一定程度上,闡述了基因、遺傳在人類發展上的作用。另一方麵,也說明了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因為,無論是唯物主義者,還是唯心主義者,都不得不承認,精神對生活、對健康、對一些物質性事物的影響。就像寶寶一樣,在成長過程中,寶寶每天都能看到爸爸媽媽的臉,印象中最深的也是爸爸媽媽的臉,所以寶寶長大後,極像爸爸媽媽。縱使外表看起來不像,但是神情、動作也無不帶有爸爸媽媽的痕跡,這就是環境對寶寶成長的影響。

尤其是習慣、口味與家庭環境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也有人說“寶寶的口味實是大人培養出來的”。一般來講,小寶寶沒吃慣的東西,長大後也很可能不習慣接受。特別是到了1歲後,寶寶對蔬菜已經流露出明顯的好惡感,不愛吃菜的寶寶逐漸多起來。因此,培養愛吃蔬菜的習慣一定要從嬰兒時期開始,避免日後厭食蔬菜。

從嬰兒期開始,適時為寶寶添加蔬菜輔食。一開始添加時,可以喂寶寶一些蔬菜汁或用蔬菜煮的水,如西紅柿汁、黃瓜汁、胡蘿卜汁、綠葉青菜水等;逐漸喂一些蔬菜泥,可把添加的蔬菜輔食製作成胡蘿卜泥、土豆泥等;到寶寶牙齒逐漸長出後,他們的咀嚼力越來越強,可以給他們吃一些碎菜,如把各種各樣的蔬菜剁碎後放入粥或軟米飯、麵條中。這種循序漸進的培養方法,使寶寶很容易接受,通常不會在長大後出現討厭吃蔬菜的問題了。

細節提示:寶寶食用蔬果品類要有選擇,是本書一直強調的問題。其中水果也是如此,並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適合所有的寶寶,如舌苔厚、便秘、體質偏熱的寶寶,最好給吃寒涼性水果,如梨、西瓜、香蕉、獼猴桃、芒果等,它們可敗火;而蘋果、荔枝、柑橘吃多了卻可引起上火,因此不宜給體熱的寶寶多吃。

NO.203 媽媽們應該掌握的吃菜原則

關於寶寶不愛吃菜問題,媽媽要掌握以下原則,以免給寶寶長大後的飲食習慣製造陰影。

原則一:不強製

寶寶不喜歡吃菜,或者有不喜歡吃的蔬菜,媽媽不要勉強寶寶接受。一些有辣味、苦味的蔬菜,不一定非強製寶寶去吃,包括味道有點怪的茴香、胡蘿卜、韭菜等,以免嚴重地傷害寶寶的心理。其實,避免寶寶日後不吃蔬菜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在1歲以前就讓他們品嚐到各種不同口味的蔬菜,從而打下良好的飲食習慣基礎。

原則二:蔬菜吃法要講究先莖後葉

有些寶寶不愛吃蔬菜,是因為有被成團的菜葉卡住喉嚨的經曆,由恐懼而產生的不愛吃某種蔬菜的結果。因此,媽媽給寶寶添加蔬菜時,選擇蔬菜要按照先莖後葉的原則,避免寶寶被多纖維蔬菜卡著。特別是芹菜這樣的蔬菜,可先選擇一些纖維相對較少的蔬菜讓寶寶嚐一下,再逐步過渡到吃莖多的蔬菜。

原則三:愛上蔬菜是關鍵

蔬菜不僅隻是含有豐富的營養,而且它還能在咀嚼中給寶寶提供豐富的口感體驗。專家研究認為,蔬菜鮮脆、辛烈、清苦等諸般滋味,與幼兒日後形成良好的性格及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有密切的關係,拒絕蔬菜的幼兒往往有不願意接受周圍環境的傾向。一般而言,幼年時對食物的種類嚐試得越多,成年後對生活的包容性就越大,適應環境的能力也越強。這一點對於我國更為有意義,因為我國的飲食以豐富多彩而著稱。因此,父母不可在孩子吃蔬菜的問題上聽之任之。

細節提示:上班媽媽要培養寶寶愛吃蔬菜的習慣,除了要遵從以上的原則外,還要不誤時機地告訴寶寶多吃蔬菜有什麼好處,不吃蔬菜會引起什麼不好結果,並有意識地通過一些故事讓寶寶知道,多吃蔬菜會使他們的身體長得更結實,更不容易生病,以此來慢慢改變寶寶不良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