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血寶馬(1 / 3)

汗血寶馬

漢武帝雄才大略,在位時頻繁派兵向匈奴作戰。他出兵匈奴並不是為了擴大疆土,而是為了到匈奴那兒搶一種叫汗血的寶馬。

秋日裏的一天,漢武帝和武將文臣出城圍獵。漢武帝騎射功夫很是了得,不到半天工夫,一個人射中了十隻野雞,三隻麂鹿,還有一隻碩大的黑熊。忽然,一隻斑斕猛虎呼嘯著衝下山岩。

漢武帝騎的這匹黃色禦馬見林中衝出一隻猛虎,嚇得前蹄揚起,漢武帝一不留神,從馬上摔了下來。眾臣子慌忙下馬將漢武帝攙扶起來。讓漢武帝沒想到的是,這隻猛虎好像故意做對,竟然蹲在那向眾人狂吼。漢武帝說,誰要是捉住這隻猛虎,加官進爵,賞萬戶侯。眾人麵麵相覷,忽見禦林軍中衝出一員白袍小將,拍馬衝向猛虎。軍中的馬匹一見猛虎都嚇得紛紛揚蹄,這小將的坐騎為何不懼猛虎?就在猛虎稍有驚意之時,小將連發三箭,猛虎倒地而亡。眾人趕上前去一看,兩隻箭中猛虎雙眼,一隻箭中猛虎的咽喉。

漢武帝問眾臣,何人知道小將所騎是何良駒?貳師將軍李廣利奏道:“皇上,此馬在匈奴多得是,名叫汗血。”漢武帝問大將軍李陵,匈奴年年進貢,為何沒有進貢這樣的良駒?李陵回奏道,想是單於考慮到此馬並不算至寶,因而沒有進貢。漢武帝回宮,派遣使臣出使匈奴,什麼奇珍異寶也不要,每年要一萬匹汗血馬作為進貢之禮。其實漢武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用這些寶馬來做軍馬。

使臣回來了。不過,隻帶回來不到百匹汗血馬。單於說,匈奴每年不過產下三千匹漢血,這百匹就送給大漢皇帝的貢禮。漢武帝氣得當時就拍了桌案:“大膽單於,竟連朕的天威於不顧,藐視我大漢。”李廣利在旁說:“陛下,我大漢馬壯兵強,豈能受匈奴這等閑氣?給臣一支人馬,蕩平匈奴,到那時,汗血馬和整個匈奴盡歸我朝。”漢武帝令李廣利統兵三萬,征討匈奴。李陵進諫:“陛下,為了得到汗血寶馬就進兵匈奴,您看合適嗎?況且匈奴臣服我朝多年,並未有失禮之處,還望陛下三思。”漢武帝正在興頭上,對李陵的話哪聽得進分毫?

這個李廣利身份極其特殊,他是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親弟弟。為博美人一笑,漢武帝當然希望這個小舅子在邊疆一刀一槍地立點功勞,然後可以名正言順地封賞他。漢武帝知道他這個小舅子很難取勝,就讓李陵做他的前部先鋒。這樣,李陵打了勝仗,功勞自然就記在了李廣利身上。

作為飛將軍李廣的後代,李陵自然承襲先祖的神武,打仗勇敢,用兵如神。喝了皇帝賞的禦酒後,李廣利和李陵統兵出發了。李廣利隻給了李陵他五千精兵,倚仗自己和漢武帝關係特殊,絲毫也不把李陵放在眼裏,李陵獻計,一概不聽。

這天,兵至白狠山穀,李陵說,見好就收,山穀呈甕式,如上有伏兵,部隊必將遭受重創。李廣利揮鞭笑道:“將軍多慮,現在匈奴人馬見我大漢勁旅,望風披靡,哪兒來的伏兵?隻管進兵便是。”李陵不是主將,隻好統兵過穀。

這條山穀果呈甕形,壁立千仞,狹長近十裏。李陵的先頭部隊過後,李廣利便統兵過穀。李廣利心說,這山穀寂無人聲,哪兒來的伏兵?此穀一過,便可直搗單於的老巢。忽聽崖頂號炮連天,箭矢如雨,驚現匈奴旗號。更要命的是,正值秋冬交接之際,穀下是幹草,上鋪硫磺,匈奴人射下的多是火箭,一時間烈焰飛騰,隊伍大亂。李廣利被燒得焦頭爛額,直到悔不聽李陵之言。李廣利在部下的佑護下拚死殺出重圍,幸存的士兵不過萬餘。李廣利正琢磨怎樣向皇帝交待呢,探馬飛報李陵被俘,投降匈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