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課|為什麼壞心情影響生活品質? 10 舍棄貪得無厭的態度,獲得知足常樂的幸福(1 / 2)

| 第二課|為什麼壞心情影響生活品質? 10 舍棄貪得無厭的態度,獲得知足常樂的幸福

貪婪是一種頑疾,人們極易成為它的奴隸,變得越來越貪婪。人的欲念無止境,當得到不少時,仍指望得到更多。一個貪求厚利、永不知足的人,等於是在愚弄自己。貪婪是一切罪惡之源。貪婪能令人忘卻一切,甚至自己的人格。貪婪令人喪失理智,做出愚昧不堪的行為。

貪婪和吝嗇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錢的奴隸,變得冷酷無情。

為了金錢,他不擇手段,甚至喪失了人的基本情感,絲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愛:在他獲悉女兒把積蓄都給了夏爾之後,暴跳如雷,竟把她軟禁起來,“沒有火取暖,隻以麵包和清水度日”。

當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請醫生要破費錢財。隻是在聽說妻子死後女兒有權和他分享遺產時,他才立即轉變態度,與母女講和。

老葛朗台的貪婪和吝嗇雖然使他實現了大量聚斂財物的目的,但是他卻喪失了人的情感,異化成一個隻知道吞噬金幣的“巨蟒”,並給自己的家庭和女兒帶來了沉重的苦難。

葛朗台這樣的可憐蟲始終是作為反麵教材給我們學習的,他的貪婪

已經到了常人不可理解的程度了,而他的後果卻也是相當悲慘的。

人不能太貪婪,應該學會知足。在當今這個世界上,美好的東西太

多,到處充滿了誘惑,很容易讓人產生欲望和盲動的心態。我們總希望

得到盡可能多的東西,於是為了自己無限膨脹的欲望和不著邊際的幻想,

盲目地去做,甚至鋌而走險。貪婪受賄、偷竊、搶劫、行騙、賭博、走

私販毒……哪一種罪行離得開一個“貪”字?在欲望麵前他們也許知道

法不容情,但心存僥幸,總想撈足撈夠,再金盆洗手,安享其樂。但貪

婪是一條不歸路。短期內你的欲望給你帶來好處,而貪婪之門一旦打開,

你便會陷進去,很難關上它。貪婪是人性悲劇的一麵,是人類靈魂的毒

瘤,是犯罪作惡的基因。貪欲膨脹,人就會迷失本性,滋生惡念。貪婪

的人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太多的欲望和不著邊際的幻想已經使他失去

了快樂的資本,因為他總是不滿足。

薩迪的《薔薇園》中有句名言:“貪婪的人!他在世界各地奔走,他

在追逐金錢,死亡卻跟在他背後。”這話說得多好啊。自古以來,沒有幾個做官的人死於饑餓,但死於斂財的曆朝曆代大有人在。人不可能把金錢帶入墳墓,但金錢卻能把人帶入墳墓。“高飛之鳥,亡於貪食;深潭之魚,死於香餌。”一個“貪”字不知使多少為官者身敗名裂。古人說:“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唐朝詩人柳宗元曾寫過《傳》一文,寓意十分深刻。文中說一種昆蟲,長得十分弱小,它本應該有自知之明,知足常樂。可是卻因為太貪婪,在爬行時,隻要是看到自己的中意之物,它就會將其馱在背上。而它喜歡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結

果不堪重負,最後一命嗚呼。貪心不足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世界充滿了誘惑,而每個人都有著沒有盡頭的欲望,這是否表明我

們無法拒絕貪婪?當然不是。戒貪關鍵在於心,隻要看透了那些誘人貪欲的事物,就能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欲望和誘惑。古語說,知足常樂。知足和不知足是一個欲望大小的問題。知足的人欲望很低,或者自己不願意被欲望所控製,他把欲望看作是一種可大可小、可有可無的東西,認為能夠實現一點就已經福分不淺,如果不實現,也不必太在意,放棄或者轉換到其他方麵就是了。拒絕貪婪並不難,難在拒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