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課|為什麼鋒芒畢露後前途卻無“亮”? 57 舍棄隻顧眼前的處世之道,在退步中尋求長遠利益
對事物利弊的權衡有時候不僅隻是影響到一件事情,而是影響到以後的長久發展。所以,一個沒有長遠眼光的人是做不好權衡的。隻顧眼前利益往往會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獲得的隻能是短暫的歡愉;一個想著長遠利益而不顧及眼前的人,會遇到現實的窘迫和困難。隻有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才可能取得成功。
世界上很多人看不清這樣的道理。他們會過分地貪求,過分地想要去獲得眼前的利益。結果,過分地貪求變成了失去一切的原因。貪官、貪商沒有一個人能逃脫法網,即使沒有被抓起來,日子也會過得不安穩。周正毅被抓住以後說的第一句話是:“我總算被抓住了,這樣我睡覺可以睡得安穩一點了。”因為他在被抓住以前,睡覺都是不得安寧的,天天做著噩夢就從床上跳起來了。
你可以想象,當一個人隻顧眼前利益的時候,它將最終導致人生和事業的失敗。但是我們中間的很多人實際上正在這麼做,自己卻沒有意識到。直到最後失敗了,才回過頭來找原因,而且通常是把原因找到別人身上,能夠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很少很少。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
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幹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他還未見到大海,便餓死在路上。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隻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在餓了的時候,每次隻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
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差別為什麼這麼大?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前兩個人第一個隻看到了眼前的魚可以活命,卻沒有想想活命以後怎麼辦;而另一個就想著以後可以釣魚,卻沒有想眼前拿什麼果腹。而後麵兩個人卻想得更加長遠,知道一起合作,不要隻爭奪眼前的一些小東西。
不要計較眼前得失。古人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之說,要知道,眼前的損失,可能就是日後的報酬。何況,任何個人的狀況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化不足為奮進的動力,變有餘為助人之樂事。所以,遇事不能總從個人利益出發,要多從他人立場考慮。想通了,自己寬鬆,大家寬鬆。
某日清晨,小李接到老板打來的質詢電話,說:“小李,你的合同是怎麼簽的?客戶那邊說我們的貨不對,讓我們換貨呢。這是怎麼回事?!”聽著老板的質詢,小李趕緊回答說:“老板,你先別著急,我馬上找出合同的副本看看,一會兒就給你回電話。”
小李放下電話,趕忙找出了合同副本。不看不要緊,仔細地看了又看,小李終於發現了錯誤所在。原來的確是自己當初疏忽,造成了這次的失誤。
小李的心一下子涼了一大截,想著:“這回完蛋了,公司承包這個工程不僅賺不到錢,還要賠掉幾千塊。”小李趕緊撥通了對方客戶項目負責人的號碼,把整個事情詳細地解釋了一番,最後又試探性地問客戶是否可以改動一下合同。對方客戶項目負責人非常客氣地拒絕了他的要求。
客戶那邊是爭取不到了,放下電話之後,小李鬱悶得很,狠狠地自責了一番。可自責歸自責,問題還是要解決,這時他隻能硬著頭皮去跟老板商量。小李十分無奈地走進了老板的辦公室,然後向他解釋了問題所在。老板聽完小李的解釋後,臉上漸漸地陰雲密布,然後又明確地對小李說:“虧本的生意,公司是不會做的,如果不能讓客戶那邊改合同,就放棄這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