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檸榛女孩”學習
7歲的美國小女孩朱麗?墨菲想通過自製檸檬水售賣來“創 業”,但是卻遭遇了美國政府的罰款。這件小事引起美國人的廣泛 討論,甚至一些美國人將它提到“美國國家精神衰退”的高度。
美國中小學教育一直很注重創業教育,鼓勵孩子進行創業體 驗,開展實用理財課程。例如,美國從1998年就開始實施“金融掃 盲計劃”,向中學生普及營銷、理財、投資、金融等方麵的“超前 教育”。美國家長也鼓勵孩子從小體驗創業的樂趣和艱辛。
其實,美國所提倡的從小創業教育,實質上就是讓青少年學會 理財,青少年學會理財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這種教育其實也就是 自我教育。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少年,隻有當 他學會了不僅認真去了解周圍的世界,更願意去認真研究自身,努 力探索自己內心世界的時候;隻有當他能運用精神力量,使自己變 得更完善、更好的時候,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功人士。” “隻 有可以激發孩子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青少年應該養成並鼓勵自己進行自我教育,可現在盛行的學校 教育“填鴨式”和家庭教育“指令式”,加上“科舉式”考試選拔 等,對青少年的自我教育都很不利。尤其是對青少年自我教育意願 和行為的不尊重,使得我們的自我教育從小就被削弱甚至是扼殺, 我們長大成人以後就無法很好的適應社會。不僅在美國,很多其他國家也非常重視培養青少年的創業精神 並鼓勵他們去體驗。網上以前有這樣一個故事,名字叫做“我在以 色列做母親”。作者以前在國內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 到了以色列以後,她將孩子送去學校讀書,自己去賣春卷。這樣的 做法被周圍鄰居譴責了很多次,鄰居告訴她,在猶太人家庭裏,孩 子大一些就沒有免費照顧和食物了,每個孩子從小就應該學會賺 錢。作者的孩子於是很快學會“創業”,如舉辦售票的中國文化講 座,批發春卷給學校食堂等,竟然賺了不少錢。這時作者才發現自 己的孩子是那麼優秀。
青少年不可以隻靠老師和家長來要求自己,我們應該學會自己 主動去做,其實也就是進行自我教育。而孩子們自我教育的能力不 是課堂上可以教出來,更不是家裏訓出來的,而是在參與賣“檸檬 水”等實踐活動過程中,在和他人的交往與合作中通過自身體驗和 經曆所獲得。當然,這其中也離不開父母和教師的引導。如今,我 們身邊的“檸檬水女孩”幾乎很難看見了,甚至一些願意幫助家庭 做家務的青少年都很少,我們青少年應該做一個“檸檬水女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