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在皇權時代,沒有人敢說這句話。
這句話並不是古人說的,而是《封神榜》裏麵出現的一句話。正因為如此,《封神榜》在曆朝曆代都屬於禁書。
對於百姓、社稷、君主的關係,說得最露骨的一句話,就是“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正因為如此,魏征才成為天下第一諫臣,從而流芳百世。
李憲把二十一世紀的國家、民族觀念,糅合到現如今的皇權時代,而且誇誇其談兩天兩夜,難道他不知道誅滅九族的嚴重後果嗎?當然知道!
但是李憲絕不可能讓趙樞複辟,也絕不允許腐朽大宋複活。
為了能夠重新擬定一套治國方略,所以李憲首先不是擁立皇帝,而是建立起無人能夠撼動的軍事力量,然後才把自己的治國方略全盤托出,並且把道理闡述清楚。
當皇帝,沒有人不願意。
趙樞也想當皇帝,但是他經曆的事情太多,也知道當皇帝有多危險,所以他害怕當皇帝。
十位小公主言之鑿鑿,天下兵馬都在李憲一個人手中。而且趙樞在蔚州一年多時間,親眼見到了李憲在百姓中的巨大威望。
唐浩然說的沒錯,趙樞最大的擔憂,就是自己孤家寡人,如果離開了李憲,甚至連說話的人都沒有。
知道了趙樞擔心什麼,李憲連夜趕到“皇宮”——保州城兩河宣撫司衙門。
李憲換了一種說辭:“王爺,我當初為什麼要到汴梁城?並不是我自己要去的,而是為了遵循師尊的命令。師尊外出之前專門留下密箋,讓我一定要找到一個叫趙樞的人,然後全力輔佐。”
“天子,並非蒼天之子,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天生一人必有一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實話告訴你,師尊已經算定,就在這幾日,天地之間要出現異相,而且應在王爺身上。”
裝神弄鬼,李憲已經十分精通。這一套說辭,又把原來的話說回來了,趙樞心裏開始活泛起來。
讓皇帝孤家寡人肯定不行,必須盡快建立一個頂層領導班子,並且定下幾條鐵律,:
第一,京師就是保州城。保州城西側是太行山脈,東麵是水網區域,隻有南北方向暢通無阻。新朝廷放在保州城,能攻能守,能進能退。
第二,後宮不得幹政,太監屬於後宮編製,當然也不能幹涉朝政。皇帝沒有離開京城之前,太監不能出京城,違例者淩遲處死。
第三,廢除樞密院。朝廷上文武並立,左班文臣,右班武將,誰也不比誰高一等。文官治民,武將掌軍,各司其職,朝野共存。
樞密院,相當於後世的參謀總部。但這個年月的通信延遲一月之久,樞密院(參謀總部)根本不可能指揮戰爭,當初的蔡攸之流不能辦事,隻會壞事。
第四,重建六部。吏部相當於中央組織部,排第一位。兵部相當於國防部,排第二位。戶部相當於農業部和民政部,排第三位。工部相當於工業部和能源部,排第四位。刑部相當於司法部,排第五位。禮部相當於教育部,排第六位。
李憲命令齊曼麗的特勤大隊,把傅察、王雲立即送到保州城。然後命令斥候營趕到大名府,命令河北東路兵馬都統製陳淬,馬上趕到保州城。
內侍總管譚稹是現成的,等到汴梁城那邊慢慢尋找太監送過來。
不怕死的傅察擔任吏部尚書,開始對未來各機構的官員進行審查。
全家共赴國難的陳淬出任兵部尚書,協助皇帝趙樞謀劃全盤戰局。
財神國舅爺王元擔任戶部尚書,這是李憲早就說好的,天下錢糧都該他管。
陪同趙樞當人質的沈晦,擔任門下侍郎,協助皇帝詔書處理機要文字。
再加上當初肅王府、國舅府秘密轉運出來的成員,還有十位小公主回到後宮,小朝廷已經初具規模,趙樞終於接受了興漢武皇帝這個身份。
興漢都元帥,不過是一個臨時頭銜。
在李憲提交的朝廷機構設置裏麵,並沒有給自己留位置,因為他壓根就沒想當官。
趙樞提出太師這個職位,李憲沒有同意。最後弄了一個太傅的頭銜,算是皇帝的老師,兼興漢都元帥。
現在,趙樞的眼睛一瞬不瞬,緊盯著碑身後麵的碑文。
“理學有罪,尊儒必亡。文官治民,武將興邦。文攻武衛,重建廟堂。革除弊製,威加蠻荒。選才任能,先問麻桑。重工勵農,盈庫豐倉。心正身穩,道虛佛妄。貪腐必殺,勤儉源長。枕戈待寇,四夷無疆。奮發進取,國運恒昌。一元複始,萬古流芳。”
為了有備無患,李憲參照平陽府夏家的地下設施,秘密研究了很長時間,然後才設計出一套聯動係統,命令陳老幺、卜老大、黃迢三個人暗中設計製造。
保州城的神跡、祥瑞,實際上就是李憲、陳老幺、卜老大、黃迢弄出來的。
趙樞不知道碑文的來曆,其實這是李憲、唐浩然、蕭芸娘擬定的治國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