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由於上述此消彼長的原因,中美關係已經走到了當代國際關係體係的前台,中國被美國當作21世紀的最舉足輕重的戰略對手。2011年,在22個國家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16個國家的多數受訪者認為,中國已經超過或很快就將超過美國,成為新興的世界超級大國,其中72%的法國人、67%的西班牙人、65%的英國人、61%的德國人、63%的中國人和45%的俄羅斯人持這種觀點。現在,中國的工業產值、投資、能源需求、商品出口、貨幣儲備都已躍居世界第一,在國內生產總值、科研和國防支出方麵位居世界第二。專家預測稱,如果現在的發展趨勢得以保持,那麼2015年後在這些關鍵指標上中國也將超過美國,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購買力、彙率和資本市場等。
英國《經濟學家》雜誌預測稱,到2025年中國的軍事支出也將超過美國。龐大的經濟基礎使中國有能力實現本國軍隊的全麵現代化。現在中國不僅能夠保護本國領土,還能發展遠洋艦隊,具備遠程兵力投送能力。中國在太平洋的防線已經不再局限於所謂的第一島鏈(日本━台灣━菲律賓),而是突破延伸到第二島鏈(關島)。中國還在積極利用本國海軍保護自己的海外重大的經濟利益,特別是在對本國所需國際石油和其它原料運輸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太平洋和印度洋水域。至2012年底,中國海軍擔負起了打擊海盜、保駕護航的任務,已經向阿拉伯海護送了4200艘船隻。另外還積極參與從熱點地區大規模疏散中國公民的行動,2011年間,中國海軍從黎巴嫩、乍得、海地、多哥、所羅門群島和其它幾國撤僑6000人,2012年從埃及、利比亞和日本撤僑4.8萬人。
中國的軍事實力不斷增強,在某種程度上限製了美國介入東太平洋,阻止美國霸占太空和信息空間的能力不斷提高,這令五角大樓日益擔憂。況且,中國還是唯一公開全麵增強核導力量的大國。美國專家一致認為,必須遏製中國。美國著名的傳統基金會和企業研究所建議美國與日本、印度結盟,聯合製華。新美國自由基金會建議在此方麵加強與俄羅斯的合作。
奧巴馬政府通過的一係列軍事安全文件都特別重視中國,對中國軍事實力的迅速增強公開表示憂慮。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公然鼓吹“中國威脅論”,指責中國阻礙美軍自由介入某些地區。這些指責通常是指中國不斷增強軍事力量,阻止美國海軍進入中國沿海,介入台海問題。近年來,美國更以航行自由為由,開始公然介入南中國海爭端,使本來已夠複雜的南中國海形勢變得更加複雜。2012年1月5日,奧巴馬政府公開宣布軍事重返亞太,確保介入這些地區。此舉不僅導致中美軍事對抗升級,而且還關係到地區反導係統建設問題。美國正在全力打造亞太反導體係,確保消除中國數百枚導彈的威脅。
雖然美國聲稱不針對中國,美中雙方要著眼未來,不斷擴大合作領域;美亞太再平衡戰略不針對中國,不以遏製中國為目的;美方期待中國繼續成為美國合作夥伴,美中應共同努力,尋找通過合作確保兩國繁榮發展的道路。但2012年1月5日五角大樓宣布美軍戰略重心亞太地區轉移,卻向中國釋放的是一種截然相反的信息,不能不讓中國軍政產生極大的疑慮。在美軍兵力部署的地區優先方向上,中東已退居第二位,歐洲第三,可見美國“東移”趨勢明顯。五角大樓決定削減駐歐美軍4個陸軍旅中的2個,同時大力加強美軍在太平洋的戰鬥群,計劃在澳大利亞新建軍事基地,部署海軍陸戰隊部隊。而且,五角大樓在官方文件裏首次把中國與伊朗並列為必須遏製的主要威脅,要求美國應當增強相應的兵力部署,保持地區兵力投送能力,確保遏製潛在對手,阻止他們實現自己的目標。美國聲稱,潛在對手對美國的軍事介入和行動自由構成了威脅,他們將會使用各種非對稱手段來對抗美國,破壞美國的作戰計劃,包括電子戰和網絡信息戰手段、彈道導彈、巡航導彈、新型防空兵器、水雷和其它方法。像中國和伊朗這樣的國家,今後將會繼續運用非對稱手段,阻撓美國的兵力投送,因此,美軍必須進行必要的投入,確保針對這些對手的有效行動能力,發展潛艇、反潛設備、新一代隱形轟炸機和反導係統,增強太空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