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與此同時,近年來中美經濟形成了越來越緊密的相互依賴局麵,在當前世界經濟危機條件下這種關係表現得更為直觀。2012年,兩國貿易額高達4400億美元,中國不僅成為美國的主要商品供應國,還是美國的最大的債權國。奧巴馬政府呼籲中國與美國合作,承擔維護世界經濟和財政體係穩定的部分責任。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強調,務實有效的中美關係是應對21世紀主要挑戰所必需的。但毋庸諱言,中美之間存在的問題也是深層次的,比如美國指責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建設,煽動台獨、藏獨、疆獨勢力,並不斷支持中國國內反政府勢力。另外,美國經貿保護主義情緒也明顯抬頭,不斷無理要求人民幣大幅升值。經濟上的互相依賴迫使兩國不斷妥協,但是美國既不願放棄謀求世界霸主地位,又不願承認中國作為平等夥伴。
本書解讀中國崛起的美國因素,旨在分析和還原美國“重返亞太”戰略所包藏的深層次意圖、它的策略、它的起因、它的可行性,以及它對中國可能造成的影響,等等。通過抽絲剝繭的深入討論,作者希冀從雲遮霧罩的混沌現象中認清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本質。本書的結論是:
1、美國憑借其不可一世的強大軍力,頻繁地在中國周邊顯露強大的“肌肉”、露出崢嶸的“牙齒”。盡管美國嘴上說並非針對中國,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國“重返亞太”戰略表明了美國針對中國的圍堵和遏製是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官方行為,將對中國崛起機遇期產生深遠的阻遏影響,為此,中國必須加以認真應對。
2、美國在中國周邊打軍事牌有三個招數:一是與其亞太盟友、尤其是與中國有領土糾紛的國家大搞軍演,頻率與規模都創曆史新高;其二,加強軍事部署,計劃把美六成海空力量部署到亞太,將反導係統延伸部署到亞洲,建立美日韓和美日澳“新反導壁壘”;其三,通過發展與中國周邊國家的軍事關係,其中包括擴展從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軍事夥伴關係,加大對中國周邊的軍事滲透與圍堵.
3、美國在中國周邊頻打軍事牌自以為計策得當。一則以武顯威,加強軍事威懾,謀取戰略主動,構築有利於美的地區戰略態勢;二則以軍顯優,凸現美軍事優勢地位,攫取地區安全主導權,並為其盟友與夥伴與中國爭鬥撐腰打氣,自己則安享“平衡者”之利;三則以軍取利,除幫軍火商發財外,還通過打軍事牌撈取經濟與外交實惠。-
但美軍事牌作用終究有限。事實一再表明,靠天下獨一無二的軍事力量既擺不平伊拉克和阿富汗局勢,也解決不了朝鮮和伊朗核問題。美國憑借其強大軍力往往可以打贏戰爭,卻輸掉和平,並埋下大量仇美的種子。
4、美國在中國周邊頻打軍事牌會產生諸多負麵影響。首先,人們有理由認為美冷戰思維陰魂不散,霸權主義嘴臉難改,逆世界和平、合作、發展的大勢而動,加劇地區緊張局勢,從而招致反感。其次,中國有理由懷疑美對華戰略意圖,懷疑美是否願意與中國實現在亞太的良性互動,是否願意與中國共同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為此,中國不得不加強提防,以做到有備無患。再次,導致一些國家特別是亞洲和中國有領土和領海爭議的聲索國出現戰略上的誤判,錯上美國的“戰車”,而偏離國家發展的正確軌道,並終將導致人民對美國和本國政府的不滿。
5、美過於迷信軍事實力,抱著冷戰思維不放,在中國周邊不停折騰,逆轉不了地區和平、發展、合作的大勢。美對在中國周邊頻打軍事牌不應沾沾自喜,反應深刻反思,以免鑄成大錯。中方尋求與美建立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的願望是真誠的。但這樣一種開創曆史的關係是不可能建立在美國把中國當作戰略對手加以圍堵與遏製基礎之上的。曆史表明,中國完全可以成為美國的可靠夥伴;若美視中國為對手,中國也可以成為美的稱職對手。美的正確選擇應是在亞太發揮有利於和平、穩定、發展、合作的建設性作用。
6、也是最後,曆史將最終判定美國劍指中國的“重返亞太”戰略不得人心,無果而終。但戰略上輕視美國,在戰術上卻要重視美國。本書的作者以“東風不信換不回”的海外赤之之心,籲請中國放棄“韜光養晦”政策,與時俱進,時不我予地從高層頂層設計,對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實施反介入和區域拒止的中國亞太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