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節 把好場合脈 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1 / 2)

第十八節 把好場合脈 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

這句話就是說要區分場合,不同的場合要求采取與各自相應的語言形式,隻有達到了說話的目的,才可能達到辦事的目的。

那麼究竟如何做到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呢?

一、自己人與外人場合

我們有個傳統的習慣,一向是重視內外有別的。對自己人“關起門來說話”,可謂無話不談,甚至連十分放肆的話也說,事情好辦得多,而對外人,總懷有戒心,“逢人隻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至於辦事,一般是公事公辦。因此,遵循內外有別的界限說話,社會上認為是得體的,你說話違反這一界限,便被人認為是“亂放炮”,說話不得體。

二、正式與非正式場合

你要是在正式場合說話,應當嚴肅認真,事先有所準備,不能亂扯一氣。非正式場合下,便可隨便一些,像聊家常一樣,便於感情交流,談深談透。有些人說話文縐縐,有些人說話俗不可耐,就是沒有把握正式場合與非正式場合的界限。

三、莊重與隨便場合

“我特地來看你”,顯得很莊重;“我順便來看你”,有點隨便的意思,可以減輕對方心理負擔。

可是,在莊重的場合說“我順便來看你”就顯得不夠認真、嚴肅,會給對方一種不好的感覺,而在日常生活中明明是“順便來看你”,卻偏偏說成是“特地看你來了”,則有些小題大做,會讓對方感到不舒服。

四、喜慶與悲痛場合

一般地說,說話應與場合中的氣氛相協調一致。在別人辦喜事時,千萬不要說悲傷的話,在人家悲痛時,你逗這個小孩玩,逗那個小孩樂,說些玩笑的話,甚至哼哼流行音樂,別人就會說你是個瘋子。

五、適宜多說的與適宜少說的場合

雙方很忙,時間很緊,跟人說話就得簡明扼要。如果談笑風生,海闊天空,主觀願望是好的,但不符合客觀條件的要求,效果是不會好的。

不可亂開玩笑

開玩笑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見的事,也是人們喜歡做的,生活中不能過分嚴肅。過分嚴肅,精神就會緊張,這便減少了生活中的許多情趣。沒有了情趣在交往中就顯得呆板,這樣就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親熱程度。適當地開個玩笑,就是要精神一緊一鬆以為調節。所謂精神的鬆,就是有時你要與人有說有笑,說些風趣的話,說些詼諧的話,這是調節精神的好辦法。一般年老的人,因為少去了這一點,整天不苟言笑,所以年輕人便不太高興與他接近。如果年輕人是整天板著臉,顯出嚴肅的神情,老年人也許稱他是少年老成,其實這是你的錯誤,年輕人應該活潑、高興,應該嚴肅時嚴肅,不應該嚴肅時,還是要嘻嘻哈哈,充分發揮你天真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