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秉燭夜談(1 / 2)

貢王的鄭重其事,也讓吳祿貞不敢輕慢,於是正襟危坐,道:“王爺有什麼問題,隻管講來!”

貢王思索了片刻,道:“上次你借給我的書,我已經細細的研讀過了,特別是有一本叫做天演論的,對裏麵的一個詞語我很感興趣,物競天擇。孔孟聖人之道於天道輪回,反而是沒有絲毫作用,是這樣嗎?”

吳祿貞滿意的點了點頭,道:“也不完全絕對,孔孟之道畢竟是我中華文化之根本,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才有武帝稱雄。可是到了現在,孔孟之道教你如修身,如何治國。可是治來治去,卻是在列強的堅船利炮之下,不堪一擊。所以不是孔孟之道不是問題,出問題的是朝廷。”

貢王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道:“吳兄何出此言呢?”

好像是說到這些事,吳祿貞便很興奮,好端端的坐在椅子上,卻蹲了起來。道:“你是不是還記得,列強在廣州山東橫行霸道,南邊老將馮子才率領守軍和鄉勇大戰法蘭西,激戰三天三夜。最後不敵而賠款,翁牛特旗的王爺給萬歲上奏折,說請求擴充王府募兵的數量,短時間之內要訓練蒙古鐵騎,殺洋人,重振大清威嚴?”

“這個我自然記得,當初斯日古楞王爺還給握父王下書,可是我父王看都沒看,就鞭笞了送信的人。”

“還是的,後來斯日古楞王爺的下場你也是知道的,僅僅是失手打碎了乾隆皇帝禦賜的琉璃花樽,便被下了大獄。最後暴斃獄中。”

貢王點了點頭,這些事情他都是知道的。曾經還因為這件事跟父王爭論不休。

貢王覺得斯日古楞是好漢,是一個頗有見識和雄心的人,可是父親卻不這麼想,殘暴了一輩子的旺都濟格王爺卻說這是自尋死路。

吳祿貞道:“你看清楚了沒有,這便是我們的朝廷,即便是被洋人打成這樣,也不敢反抗,甚至不敢讓這些真正有理想的人去反抗。說到底,你們雖然是朝廷封的親王郡王,但終究是成吉思汗的後代,蒙古鐵騎的子孫,大清的朝廷依舊是忌憚你們!”

貢王眼眉一挑,狠狠地捏了拳頭,道:“這都什麼時候了?還盡想著窩裏鬥的事情!”

“所以啊!”吳祿貞最後切題道:“所以,即便是孔孟之道再怎麼盛行,你修身齊家了,卻不讓你真正的治天下。也是枉然啊!”

這一席話算是很深刻了,若不是真的彼此之間信任,傳將出去,足夠殺頭的罪過。

貢王想了半刻,似乎是在咀嚼著吳祿貞話裏麵的深層含義,卻自失一笑,道:“即便是朝廷再次重振滿蒙八旗,恐怕這軍隊的戰力也是不夠瞧的了。這麼許多年了,離開了彎刀和駿馬,離開了草原和牛羊,我手下的子民和兵士,似乎都沒有了先祖的勇氣了。”

“你還真的說到了了關鍵,這便是我想跟你說的下來一節了,你有沒有想過,即便是朝廷準備和洋人宣戰,手裏的滿漢八旗,漢軍綠營,福建水師,都是一幫吃空額的鴉片煙鬼,拿什麼去和洋人的堅船利炮拚命?”

貢王深深的歎了一口氣,道:“按照吳兄這麼說,咱們大清朝,便永遠翻不了身了?”

吳祿貞笑了笑,道:“你可知道日本國的明治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