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拳匪犯境(1 / 2)

貢王的奏折,快馬進京,不出半月,批複的折子便下到了王府。

這一日,貢王出府練兵,回到書房的時候,見一個檀木的匣子規規整整的擺在條案之上,貢王雖說是迫不及待的想打開,無奈還要按照禮節,穿著官袍,然後朝著黃匣子施禮,才雙手拆封。

打開外麵的火漆,裏麵赫然便是批複了,打開之後,隻見奏折前麵是自己寫的,後麵是朱筆披紅,卻也是規規整整。

“喀喇沁部郡王貢桑諾爾布,爾剛晉封為郡王,為國之心自然誠感動天,隻是礙著你郡王的位份,尊貴無比,又世受皇恩,有天家血脈,因何願赴倭族之地?豈不傷了天家體麵?赴東洋之事,休要再提!”

這封批複,語氣又刁又蠻,絲毫不是官文的文體,看上去竟是滿篇白話。

善坤湊過臉,仔細的看了上麵的字,忽然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你為何發笑?難道是有什麼不妥嗎?”貢王問道。

“這哪裏是萬歲的批複,分明就是老佛爺的語氣麼。”

貢王又一句一句的細細品讀了,卻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道:“老佛爺說還政萬歲,現在看來,還相差甚遠呢。”

“在老佛爺看來,什麼都不如天家尊嚴重要!”善坤撇嘴道。

貢王也隻是緩緩的吐了一口氣,不置可否。

一封奏折,頓時掐滅了貢王出海東洋的願望。

福晉善坤看著貢王的表情,她對這位年輕英俊的王爺很好奇。

在京城之中,對於自己即將下嫁的喀喇沁部,也著實做了一些工作,在老一輩的官員,禮部的卷宗,還有口耳相傳的一些故事裏麵,搜集了不少喀喇沁部的資料。

總結這些資料,善坤曾經得到這樣一個結論:喀喇沁旗是皇室在東蒙格外關照的一旗,也是和皇家關係比較近的,喀喇沁前任劄薩克郡王,也就是貢桑諾爾布的父親旺都濟格,是一個混不吝但十分聰明的王爺。為了不招致朝廷的忌憚,做出了相當多出格的事情。

而這位年少的王爺,卻是另外一個口碑,據自己的哥哥肅親王善耆說,這位少王爺實乃人中龍鳳,少年便精通詩書子集,精通蒙漢滿藏語言文字,善騎射,為人剛毅。

據說還曾經化名參加了光緒十九年的恩科,一舉考中二甲十七名進士。但是礙於自己蒙古王公的身份,硬是得中之後消失了,一時成了懸案。

正因為如此,對京中遊手好閑,加鷹走犬的八旗子弟厭惡至深的善坤,欣然答應了這門親事。

可是到了王府,卻感覺,眼前的這位王爺,和自己聽說的不大一樣。

這位王爺也太神秘了吧。

且不說和自己婚禮已成,卻未行秦晉之禮。整日早出晚歸,整日不離書房半步。

越是這樣,善坤便越是好奇。

想到了這裏,善坤便笑了笑,道:“王爺,我既然已經是王府的福晉,是不是應該過問一下王府的事情?”

貢王放下了奏折,笑道:“這是自然的,我不是交代過旺達麼?將王府的收支賬務,交給福晉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