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佛餐:天人合一,心食共養 佛餐是大智大悲心食共養(1 / 1)

第一卷 佛餐:天人合一,心食共養 佛餐是大智大悲心食共養

佛餐是如來悲心佛門中有些行者,堅持必須火食熟食,並且強調是佛所製的戒法,以佛餐是犯戒違常,故不讚同佛餐。吾未諳佛典律藏毗尼,隻單純地想著:佛陀之精神是大慈大悲,今日吾輩倡導必須火食、熱食的居心與立足點在何處?吾輩不願佛餐的理由又在那?我經常聽聞的是:“菜中有蟲,不煮熟了,蟲不會傷害我們嗎?”;“菜中有農藥,不煮熟了,農藥殘毒會毒害我們?”;“佛餐蔬菜,寄生蟲問題增多”;“又如最近日本流行大腸杆菌恐慌症,無有一物不是煮熟才敢使用,連水果諸如蘋果、香蕉全都是吃煮熟的……”吾人心中所充滿的竟然全是病毒、細菌、蟲害、毒害傷害人類的考慮而已。吾人可曾想過蟲的突變形,變本加厲,何以故?心中橫豎都是蟲與毒害,吾人的慈心、悲心在那裏呢?常想如果世尊仍高踞獅子座,我一定要請示他老人家:佛餐是犯戒嗎?佛餐難道不是最具慈悲、最有智慧的選擇嗎?不以大火燒煮蔬菜,佛餐蔬果,就算有許多肉眼看不到的蟲,我們也心甘情願,滿心歡喜,以我的身體來布施供養滋養無量眾生,歡迎有這麼多的生命與我們同行,同聞共秉。

佛餐是修行增上在中醫食物分成五味,佛醫分成六味,舉凡“酸甜堿”為一類,“苦澀辛”為另一類。前一類者會促動欲念,增強欲望,致使心識難安。後一類者會汰除吾人之欲念,淡化貪欲,使行者身心保持輕安平靜。“佛餐”多半都屬“辛澀苦”三種味道,故初嚐難以下咽,假以時日,必收身安道隆之妙。在醫學觀察上,假設血中糖值,忽高忽低,心情情緒必然相當不穩定;又如鹽份攝取太多,致使水份滯留,沉重不適,四大不調。嗜欲深者天機淺,貪於膏梁厚味,著重烹調美味,常令人貪著其味而落失其道。茍能常常取用“佛餐”之清淡、苦澀,青草辛味,必然更能堅持道心,增益道業。故佛餐能淡然五欲,強化出離心,誠為修行人之明智抉擇。

佛餐是脫胎換骨佛餐者倘不能突破“佛餐”的蛻變,吾人的體質,極為困難提升。因為不當的佛餐愈久,貧血、體弱、虛衰,應時而現,冷熱不調,氣血不和,以現代醫學,經常查驗不知病情所在。此刻唯有“生機飲食”方能襄助。“佛餐”威力如排山倒海般,揮灑積蓄多年的毒素,故經常被誤解成“佛餐生冷生痰生黏液”,加以排毒很痛苦,猶如罹患大病般,此刻最易退轉,打失信心。“佛餐排毒”猶如爬山,亦如修行的曆程,為了體質的改善,必須忍苦、耐苦、安忍走下去。

佛餐是護念法界佛餐飲食法,不忍用火食之烹、煎、烤、炸、微波爐、瓦斯爐等殘害有情眾生;亦因使用這種有益身心淨化的飲食法,節省無情器界,大地資源,成為環保的尖兵。假使有朝一日,“佛餐法”蔚為風氣,因為清潔新鮮無農藥蔬菜地大量需求,農藥毒藥的使用自然會大量遏止,甚至銷聲匿跡,大地的殘害,微生物的保護,水源空氣的免於汙染。如是山是山,水是水,地是地,人們存於天地間才能真正有一份自尊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