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飲食禪典與生命機趣 曾經的劫難
在很久以前,佛陀準備行菩薩道,當時他就住在一棵樹下,靠吸食樹葉上的露水來修行。
一天,他又坐在樹下,飲用樹上滴下的露水,剛好國王率領大臣來到這裏圍獵。
國王擅長射箭,很快他就射中一隻鹿,但被它逃跑了。國王便騎馬去追,突然看見樹下一個人,正張嘴喝樹上滴下的露水,於是他就高聲問道:“你有看見一隻受傷的麋鹿跑過來嗎?”佛陀專心的飲著露水,沒有回答。國王說:“你沒看見了一隻受傷的鹿嗎?”佛陀看見國王都來到自己的麵前,便低下頭雙手合十安穩的坐著。
國王見他不說話,就生氣的問:“你聽見沒有?有沒有看見一隻受傷的鹿?”佛陀回答:“我聽見了。”國王說:“國王問話,你竟敢不回答,我今天就殺了你!”佛說:“我在聽大王說話。”國王手裏舞著寒長劍,生氣的說:‘你是什麼人?我允許你在死前將一切交代清楚!’
佛陀平靜的說:“我是忍辱之人。”話才剛說完,國王就砍下了他的右臂,但是他還繼續說:“我隻是個忍辱的修道者,大王還要這樣害我,那麼一般的百姓怎麼辦呢?我發願成佛的時候,一定先度化你,不讓眾生因為學習你的行為。”國王更加惱怒成羞,隨後又砍掉他的左手、兩腳、雙耳和鼻子,並且說:“我看你這個樣怎麼修成佛道?”
佛陀血流如注,這時候天空變得黯淡無光,大地開始震動。國王感到害怕,急忙逃回城躲起來。原來國王的暴行,震動了四大天王,他們生氣了要懲罰那個國王。天王說:“這個國王太殘酷了,我們要滅了他的國家,以此來懲罰他的罪行!”佛忍住痛苦對他們說:“你們不能這麼做!雖然國王凶狠的加害於我,但我仍會像母親對兒子一樣的憐憫他、原諒他。你們千萬不要懲罰他!’
四大天王雖然生氣,但是佛這樣說了,他們也了不再管這件事。後來,佛的弟弟來了,他也是一個修行得道的人。佛的弟弟用神通力幫哥哥回複了原來的相貌,並且氣憤的說:“哥哥,你為什麼不生氣呢?像迦黎王這樣的人,我們應該給他一點教訓!”恢複本來樣子的佛對弟弟說:“弟弟!謝謝你來這裏救我,我經曆這次劫難後,對成佛的心誌更加堅定了,因為報複和懲罰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隻有我成佛後才能度化眾人。”
這時,天上和地上所有的神,全被佛的話感動了,紛紛來到他的麵前致敬。
佛陀在修道的時候遭遇了劫難,但是他沒有因此而放棄,而且還因此堅定了自己的修道的信心,最終他得成正果。在生活中很多人在遭遇疾病等身體困苦的時候,往往心灰意冷,對治療和保養自己的身體失去信心,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人的身體也就會越來越差。隻要自己有治愈和保養好自己身體的信心,那麼身體的狀況也會隨之發生改變。
寡欲知足
從前,有一位富翁,他擁有百萬財寶。可是不久,他就逐漸貧窮,並且隻剩下不多的錢。他心想:如果這樣下去,我很快會餓死的。與其如此,不如出家當和尚。而且在出家以後,還可以這些錢來買藥物和衣服。
後來,他果然出家了。但是,他對那點錢還是耿耿於懷,所以,每天吩咐一個小和尚去查看。有一次,師傅對他說:“出家人要寡欲知足,不能貪婪無厭。所謂寡欲知足,就是要能滿足稍許的欲望。你那些錢是預備做什麼呢?因為出家人不用錢,索性用來供養全體僧眾好了。”雖然,師傅再三勸告他。他還視財如命,不肯聽從,並且結結巴巴地說:“這筆錢是用來買衣服、買藥品的。”
這時候,師傅就隻好善巧方便,帶他進入廟裏,大顯神通,拿出很多錢讓他看,同時說:“這些錢給你買衣服和藥品,但是你先把自己的錢拿出來施予僧眾。”這個人很歡喜,於是立刻掏出了自己的錢施予僧眾了。
後來,師傅熱心的教導他,他最終也修學得很有成就。
心的不純淨是引發痛苦的來源。什麼使得心不淨呢?頑固、驕傲、自大、不知足都是心理的雜質,這些雜質引出了錯誤的思想和行為,於是痛苦產生於此。要健康自己的身心就要先淨化自己的心,遠離不知足所引起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