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律自省,積極向上 永遠向上走,否則跟不上節奏趕不上趟(1 / 1)

第三章 自律自省,積極向上 永遠向上走,否則跟不上節奏趕不上趟

想做偉人、想成名人、想獲得財富、想收獲名譽,總之,太多的想法隻不過是為了實現自己曾經太多的夢想,想滿足自己更多的需求,過上豐富多彩的生活。但是,這些美好夢想的實現是需要不斷地奮鬥和堅定的信念作為支撐的。一旦脫離了這兩者,也許你想過一種最平淡、最普通的生活都可能成為奢望。

如果自己都無法駕馭自我,那麼,你也隻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隻有心中有夢的人,才會為了夢想的成真去不斷努力向前,也終究可以體味到成功的喜悅與幸福的滋味。

小男孩家偉,在上學的時候,因為自己較差的理解力,常常被老師訓斥,被同學瞧不起。因為同學經常的嘲笑,忍無可忍的他還與同學大打出手,校長還特意讓他叫來他的媽媽給人家孩子賠禮道歉。

看著家偉很不理想的學習成績,還有他在學校的這種表現,他的媽媽感到既失望又傷心。但是作為媽媽,她是不願放棄孩子的。媽媽決定就是自己不出去做事,也要把家偉培養成才。

回到家之後,無論媽媽如何辛苦地教,家偉如何努力地學,都無法達到媽媽希望看到的那樣。孝順的家偉知道媽媽對自己抱持的希望,為了讓媽媽能夠對自己放心,他也一直堅持不斷學習著。

一天,家偉學習學得有點煩,媽媽見狀,便拉著小家偉和她一起上街買菜。路過一家超市的時候,家偉突然看見了一個正在雕刻的人。家偉輕輕地走到雕刻者的跟前,用心地看著雕刻者的一舉一動,他看的是那麼的認真,那麼的用心。

從那以後,媽媽發現小家偉在家裏隻要是看到一些小木頭或者小石頭之類的東西,他都會認真而仔細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畫,去摹,去雕琢。但是對於讀書學習卻是提不起丁點的興趣。他著了魔似得整日手裏攥著一把小刀,嗤嗤地在小木條上刻來刻去。

媽媽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她苦口婆心地勸告家偉,希望他能夠繼續好好讀書,但他似乎已經丟失在了雕刻的世界裏。當家偉的成績單寄到家裏時,媽媽真的是徹底失望了,帶著沮喪的心情他說:“以後的路,你自己看著走吧!因為你已長大,沒有誰能為你負責。”

家偉從媽媽的眼裏看到了失望。他難過極了,但是自己確實沒有辦法好好學習。最後,為了不讓媽媽過於擔心自己,他決定出去學習能讓自己有所發展的生活技能。

時間過得真快,好多年過去了。小家偉的老家所在的城市為了紀念一位名人,便決定在市政府門前的廣場上雕刻一尊名人的雕像。這時,全國各地的雕刻大師們,紛紛帶著自己的獲獎作品前來報名,希望自己的大名將來也能和這名人一樣永垂千古。

經過重重篩選,最後竟被一位遠道而來的雕刻師獲得了資格。經過雕刻大師精心的雕刻,雕塑終於成功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落成儀式上,這位雕塑大師在講話的時候,他激動地說:“我不但要把這件成功的雕塑作品獻給大家,更要獻給我偉大的母親。因為,在我走上這條成功道路之前,是她在我身後不斷地鼓勵我,是她的深切的期望讓我一直在追求。盡管,在傳統求學的道路上我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我並沒有放棄尋找另一處成功的方向。”他就是家偉。

由此可見,每個人都會找到適合自己去走的路,一旦路選對了,就應一直堅持著走下去。如果在現實麵前,你半途而廢,或者完全放棄,一切的努力都隻是徒勞,一切的夢想都隻是空想。

如果你在實現自己理想的過程中,有來自各方麵的壓力來阻撓你,無論他是善意或是惡意,你都應該堅守自己內心的選擇,將那些動搖的聲音拋之腦後。

學習拉小提琴的貝多芬,剛開始的時候,技術並不高明,但是他寧願堅持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願意進行技巧上的改善,結果被老師批評,說他以後絕對不是當音樂家的料。著名的歌劇演員卡羅素憑借他美妙的歌聲享譽全球。想當初,他的父母堅決地要求他學習工程,希望他以後能成為頂尖的工程師,而他最後的成功卻源自他老師的一句話:“就你這副嗓子,無論如何都是不能唱歌的。”《進化論》的提出者達爾文,在他求學的時候,本來決定放棄學醫的,但是遭到了父親嚴厲的斥責:“放著正經的事不去做,整天就知道追狗、打獵、捕老鼠。”另外,在達爾文的自傳中還有這樣一段話:“小時候,幾乎所有認識我的人,包括我的親戚還有老師,他們都認為我資質平庸,根本與聰明沾不上邊。”

為獲取成功,所有的一切都得靠自己努力地奮鬥、積極地爭取。當你找到了生活的目標,找準了生活的方向,那麼就一步一步地朝前走,不要回頭。想到了就要去做,勇敢點、積極點。在處理事情的時候還得有靈活的頭腦,機敏的行動力;要勤思考、多動腦。這樣才能在不斷的進步中前進,否則被別人超越之後,就是連追帶跑的都不一定能趕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