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學會選擇,懂得放下 卸下人生重包袱,懂得放棄才快樂(1 / 1)

第五章 學會選擇,懂得放下 卸下人生重包袱,懂得放棄才快樂

一個人從最初的呱呱落地,再到最終的生命終結。無論這個人生前曾經為這個世界留下過什麼,對於他來說,都已經不再重要。

人活一輩子,千萬不要因為一些虛幻的東西為自己施加壓力。既不要過分地誇大自己的能力,也不要毫無根據的虛說自己遭遇的不幸。所有的生命都是一樣的,可以經曆苦痛,也同樣能夠享受幸福與快樂。

即使在麵對幸福的時候千萬不能因此而膨脹,不知所以。當麵對不幸時也要懂得舍棄一些不必要的煩惱,讓自己盡可能地放鬆,以便於為沉重的生命減去不必要的負重。人生具有一定的雙重性,痛苦雖然不可避免,但快樂卻足以減輕痛苦的程度。忘記不開心的、悲傷的事情,讓陽光透進心靈。記住快樂的、高興的事情,讓愉悅永駐我心。

人這一輩子,需要承載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但是每個人的精力卻是有限的,如果沉溺在痛苦中或者背負起太多的思想包袱,那麼他獲得的快樂也就會相應地減少。所以,隻有選擇放棄痛苦才能得到無限的快樂,生命才得以重放光彩。而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尋找一個卸下重擔的理由,以此來更好的安慰自己無助的心。這個很好的理由既可以是無意中聽來的勸慰,也可以是自己曾經麵對過的事情,總而言之,隻要可以讓自己從沉重的壓力之下解脫出來就足以成為尋找快樂,輕鬆生活的源頭。

失去兒子的堅強母親劉淑珍這樣回憶:“當我的兒子剛剛離開的時候,我根本無法控製自己的感情,隻要一想起我的兒子,眼淚就像開了閥門的洪水,真的是止不住。對於死去的兒子,不管我怎麼想,怎麼做,他都無法再次回到我的身邊。那種強烈的思念,時時刻刻都在刺痛著我脆弱的心。後來為了能讓自己從中解脫出來,我會盡量地讓自己忙碌起來,很忙的那種。逐漸的,隻要我沒有空閑下來的時間,便不會有多餘的心去思念我的兒子。”

但是,劉淑珍兒子去世的事實卻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隻要她一靜下來,甚至就連走路的時候稍微停一會兒的工夫,那種撕心的哀痛就會突然襲擊上來,甚至讓她難以招架。很多時候自己在家幹活的時候,她總會習慣性地喊著自己兒子的名字,喊上大半天也不見有什麼回應,這時的她才會意識到,原來兒子已經走了,他永遠也回不來了。之後,劉淑珍有的隻是兩眼止不住的熱淚。

現在的劉淑珍雖然提起這件事就會非常難過,但是相對於兒子剛剛離開那會已有所改善。她自己是這樣調整自我狀態的:“我不再沒事找事的瞎忙,或者故意逃避這件事情。當沉重的喪子之痛一次次襲來時,我就會放任它,任其湧上心頭,希望這種悲傷能將我淹沒。但是,這樣一來,反而會在一次次的放任中得到平靜。那麼,既然我人生當中最最痛苦的那一刻已經過去了,自己為何還要與事實抗爭呢?所以,逝者已逝,但是我卻要以更加完美的姿態活出自己,以便讓我的兒子在天有知的話,也能看到我會照顧好自己,以告慰他的亡靈。”

後來劉淑珍經過自己的一番思考之後,在當地的福利兒童院當了一名義工,因為她想把自己對兒子的思念深深地寄托在自己幫助的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身上,漸漸地,她也從失去兒子的極度悲痛中走了出來。因為她自己心裏清楚,她的人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也許當我們在麵對痛苦的考驗時,我們會震驚,難以接受,之後就是不知所措的四處尋找解決的途徑,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來麵對這件事情。也許我們真的會選擇逃避。就像,炎炎夏日,我們認為痛快地遊泳將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也是一次很美好的享受,但當我們一切準備就緒,即將跳水的時候,我們表現出的是驚恐,是無措,不知道該以如何的姿態進入水中,因為我們想了好多,也顧慮了太多。

偶爾的抗拒並不代表絕對的排斥或者抵禦,他隻是選擇了對自己的一個小小的保護而已。在嚐試了痛苦之後,也許他會自己抉擇,能夠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調整方式,最後也一定會以最好的狀態麵對大家。

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試圖讓自己從不幸中走出來,困難的事情或者境遇就像大山一樣重重地壓在人們的身上,有時候苦苦掙紮反而會讓承受者更加的痛苦。如果能在痛苦與挫折麵前坦然麵對的話,相信也一定可以更快地接受一切不好的現實,美好的未來也必定呈現在每個人的麵前。淡然的讓那些痛苦遠去,真正的放掉以前的所有痛苦,讓快樂代替,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