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價值投資:孤獨的“麥田守望者”丁楹
(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總監,國內首支規模超過百億的基金——中信經典配置基金的基金經理。34歲的他已經有著長達12年的證券從業經驗,而且是國內最早的一批基金從業人員之一。他雖然年紀輕輕,卻在業內獲得了“業績穩定,有大盤藍籌的風格”的評語,而且獲得了諸多榮譽,在基金經理的各項評選中屢屢榜上有名。)
我一直是一個價值投資的學生,一直在學習價值投資的理念、原則和方法。所謂價值投資的原則,最主要的有三條。第一條是“市場先生原則”,第二條是“安全邊際原則”,第三條是“能力圈原則”。這裏說說能力圈原則。實際上,每個人都會聽到不同的人講掙錢的故事,但是他掙錢的故事能不能在你身上應用,一定要結合自己的能力來看。能力圈原則告訴你,別人掙錢有其獨特的知識結構和獲得信息的渠道。每個人的能力圈是不同的。
事實上,這三個原則是格林漢姆講的。在做價值投資40多年以後,重讀這三個原則,巴菲特仍然認為它們是非常有效的。所謂市場先生原則,就是把市場看成一個人,他有脾氣,有的時候他會高興,高興的時候股票漲得很厲害,他不高興的時候股票跌得很厲害。投資者應該把市場當作一個你要與之做生意的合夥人。這個合夥人每天都報一個買入和賣出的價格,有時候出價很高,他希望拿掉你的股權,有時候他卻希望你拿掉他的股權。
除了這三個原則之外,價值投資還有另外一些原則。譬如所有者原則,投資者一定要把自己當作這個企業的所有者,並對它進行商業分析,這需要你有一定的商業知識,懂得評估方法和會計知識;特許權原則,就是講這個公司應該有某些特殊的地方,競爭對手很難趕超;姻親原則,即考察公司管理層的人品和能力,隻有滿意到甚至你願意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才投資;合理定價原則,隻要企業的價格低於內在價值,就可以買入股票,其他的時間就是等待;傻瓜原則,就是說如果自己不具備評估這個公司內在價值的能力,就不要參與到這隻股票的投資中。
最後一個是精英原則,就是把自己假想成一個精英俱樂部的老板。那麼當選擇公司進入你的組合時,就要想它具不具備成為俱樂部會員的條件。達不到要求的時候,就要拒絕它進來,因為畢竟你拒絕它的成本,比你讓它進來再推出去的成本要低得多。
李馳
同威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及Eastern Assetmanagement Co. Ltd.是跨區域性的國際資本管理公司,其資產管理業務主要是投資於國內及國際證券市場。公司成立於1999年,目前注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主要股東是韓濤和李馳,李馳目前是同威的董事總經埋。畢業於浙江大學的李馳很早就來到深圳,先後任職於寶安集團、深業集團、香港浩東國際財務投資有限公司,具有13年國內證券市場和10年香港股市的投資經曆。見證了海內外證券市場的風風雨雨,李馳自信這是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巴菲特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很早就發現了價值投資這個真理,然後堅持用一生來實踐。世界上那些錢越來越多的富豪們,他們的投資不知不覺都走到一條道上了,就是買大的、好的公司的股票然後集中投資。李馳自己認為現在他享受的是“快樂投資”的人生樂趣。
如果一個人在市場上沒有輸過錢,他會自覺走上價值投資這條路嗎?我覺得不太可能。人都是在失敗中成長,我們也是在市場中交了學費,最終感覺還是這樣做最穩妥、安全。價值投資的背後其實是一些最基本、簡單的公理,並不是誰獨創或擁有,隻是誰能應用得好的問題。
巴菲特在很多場合說過,學證券投資根本不需要上大學,投資其實就是對一些最基本的人生道理的認識,很容易掌握。可是巴菲特又說,大眾從來沒有過向價值投資靠攏的趨勢。價值投資的方法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我們一開始沒有刻意去模仿巴菲特,而是自己在摸索怎樣投資成功的機會更大。後來發現我們和巴菲特本人、和其他做投資成功的人的想法基本一樣,就是做任何一個投資,先不要考慮會不會贏,而是先要考慮會不會輸。很多人都沒有這個心態,做決策的時候隻想賺錢,隻要有這種心態的人,我感覺還沒有邁過價值投資的門檻。
有幾本書介紹巴菲特怎麼做投資、怎麼看市場,這些書其實也就闡明了兩個觀念,一是講複利的時間價值,二是講集中持股。概括起來就是一句非常簡單的話:在便宜的時候買進一個好公司,然後長期持有。巴菲特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很早就發現了價值投資這個真理,然後堅持用一生來實踐。
巴菲特在投資上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他的定力。他要是有一天不嚴格按自己定下的鐵律做,現在的身價就可能是100億美元都不到。複利的增長就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裏。好多人也知道應該怎麼賺錢,但他們就是覺得那個太慢,總想投機一下賺一大把,之後再來做價值投資。
我們發現世界上那些錢越來越多的富豪們,他們的投資不知不覺都走到一條道上了,就是買大的、好的公司的股票。巴菲特也曾經投了近百隻股票,但如果把他最成功的十幾個主要投資去掉之後就沒有什麼了。他最賺錢的還是可口可樂、吉利、華盛頓郵報、運通、富國銀行等,就這六七個公司為他賺了近300億美元。還有最近浮出水麵的沙特王子阿勒瓦利德,他也投了很多股票,但最主要就是花旗銀行這一筆投資讓他成功的。他投資花旗銀行,持有了將近16年。還有日本的首富係山英太郎,他的成功也是投資了幾隻日本證券市場的龍頭股。這些人的做法不謀而合,超越市場的方法就是集中投資。
國外公募基金中也有一些成功的特例,像Legg Mason基金的基金經理比爾米勒,連續15年跑贏指數。他說如果不是契約的限製,他隻會買三隻股票。這說明他也是崇尚集中投資。但公募基金必須要做組合投資、配置,動不動就是幾十隻股票。有人研究說證券投資組合理論是20世紀的一大騙局,我很讚同。一個人去賣雞蛋,手上提20個籃子,每一個籃子放一個雞蛋,那才是危險,萬一拎不好都掉了;不如把一個籃子的提手做結實,可以裝滿滿一籃子雞蛋。我們公司每年從上千隻股票中精選出2~3隻進行投資,回報率都相當高。
同樣的道理在實業界也一樣,你去看看全球500強裏有幾個是搞多元化投資的,一百年來碩果僅存的幾乎隻有一個通用電氣。萬科專注做房地產,陳天橋就搞一個遊戲,李彥宏就搞一個搜索軟件,都很成功。就像巴菲特的集中投資一樣,也就投了十幾隻大藍籌,足以成就他的財富。反過來說,有多少炒家能終成大贏家?
我們覺得保險公司更容易做價值投資,因為他們是保本第一、賺錢第二,所以他們的選人、用人,估計都會用那種偏保守型的人,隻有這種風格的人才才能被保險公司選上。這樣,實際上不知不覺大家都走到價值投資的路上了,跟巴菲特是同道的。而越是這樣,長期而言承擔的風險小,但回報率並不低。
做任何投資之前應該評估一下會不會輸錢,而不是夢想明天立即能賺多少,這一點是投資成功的關鍵。但是注重本金安全、不求快利需要一個平和的心態。長期以來,我們之所以能保持持續的高收益率,就是由於我們公司管理團隊有這樣一種良好的平和心境。
市場中的確有多種賺錢的方式,但最適合我們走的路,或者說我們最願意走的是這條比較輕鬆的路,因為這是“睡得著覺的投資”,是一條快樂而富有的路。做這種風格的資金管理者,我們可以去周遊世界,而不必管每天是漲還是跌。至於其他方法,也許短期賺得更多,因為股市永遠有信息不對稱的時候,提供了很多賺快錢的機會。但是我感覺,真正能夠持續地、有效地保持增長,還是價值投資這條路。
從財富積累的角度來看,巴菲特是價值投資的代表,索羅斯是利用市場缺陷投機的對衝基金的代表,兩者的財富差距是很大的。索羅斯被大家奉若神明,但每隔幾年他就有傷元氣的時候。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索羅斯成功阻擊英鎊的經曆,可是同樣的方法在東南亞就以失敗告終。所以投機真的不敢說仗仗都贏,以投機的方法是很難持續幾十年複利成長的。價值投資則不同,一方麵可以輕鬆愉快地工作、生活,一方麵財富還在不斷積累。用真正的價值投資這種方法,假設能嚴格執行,克服各種機製上的限製和人性弱點,找到好企業,長期持有,自然會獲得滿意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