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價值投資:孤獨的“麥田守望者”丁楹(3 / 3)

對於我們來說,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說“非典”發生的時候,大家不出門了,在這樣一個危機時刻,你怎麼把握投資?當你關注的是一兩年的投資回報時,外麵這個世界的很多事情都會對你有巨大影響。但是當你的投資跨越幾代人,是持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一個財富積累的過程,很多事情就顯得不那麼嚴重了,即便是肯定會經曆的戰爭、動蕩、經濟衰退、企業的波動等。你如果這樣想,就能夠讓一筆投資穿越很長時間了。巴菲特的偉大,不在於他70多歲的時候賺了多少錢,而是在他很年輕的時候就想明白了這個道理,然後用幾十年的時間去堅持,無論碰到什麼樣的事件,他都在堅持。2005年年末的時候,巴菲特說如果打核大戰,他相信伯克希爾仍然是全世界最好的企業。

在學習巴菲特、複製巴菲特方麵,我自認為我們的公司是做得比較徹底的,完全沿襲了複製巴菲特的方法。當然,從全球來看,成功模仿巴菲特的人很少,因為人性是最難戰勝的。巴菲特投資7隻股票賺了270億美元,一個人照著巴菲特去做是可以的,但是戰勝心理的煎熬卻很難做到。何況現在還是基本平穩的時代,而巴菲特那個時代卻波瀾起伏、很不穩定。

應該說,價值投資是放之四海皆準的。中國證券市場剛開始的時候沒人做價值投資,但是所有好股票你買了都是不得了的回報,10年前買了萬科,10年漲10倍。我們也是慢慢開始領悟價值投資的,主要是從2001年起,正好是熊市開始的時候。我們從買煙台萬華開始,到現在,企業增長了10倍,你投1000萬元到現在是1.1億元。

作為投資來說,成功的方式多種多樣,值是“正規軍”還是要做價值投資。

不同的投資哲學,開始是沒有什麼太大的蓋別,但是走的遠了,差別就出來了。

價值投資理論複雜嗎?我的回答是:很簡單。巴菲特提到價值投資觀念的核心是“以40美分的價格買進一美元的紙鈔”,而成長是優秀公司價值的一個必要組成,也即是說,這個一美元的紙鈔隨著時間仍在繼續增值。這個方法本身不是很難,很容易講明白,但是堅持不容易,隻要你能身體力行就會很富有。這裏麵我認為存在三個無法回避的階段:一是理解和接受價值投資的觀念;二是要本著嚴謹的態度,以邏輯合理的方法去評估企業的價值;三是在動蕩的環境中堅持。規則很簡單,書店有的是寫巴菲特的書,是個高中生就能看明白,但是堅持太難了。理論是格雷厄姆和費雪的,巴菲特用他的一生來實踐。格雷厄姆的學生都很富有,隻不過巴菲特最富。相信與奉行這個價值分析流派的人,他們累積財富的幾率要高很多,這是締造財富的一個流派。另外價值投資跟人生閱曆、價值觀和看事情的角度也有關係。

我給你舉一個例子。一般人較容易理解的投資是A點買進,然後B點賣掉,C點再買進。但是按我們的理解,真正的贏家不是做波段的人,是在這幾個點都在買的人,前提是你投資的是一個偉大的企業。在做投資當中,真正的贏家是持有不動的,而且不受外界的幹擾。比如說你投資一家價格不是極度高估的優秀企業,那麼你每個月都去買,不管高還是低,10年以後數目(就大了。比如沃爾瑪,股價上漲到20世紀90年代——大概40多倍PE的時候,變得相對平穩。大概過了五六年PE又變成十幾倍了,然後又開始漲。星巴克,現在是50倍PE,將來一定還會降下來。過去50年美國漲幅最大的企業是菲利浦莫利斯,每年的回報是19.8%,一美元50年以後翻成8300多美元,就是8300多倍。這就是長期的概念,體現了長期持有優秀公司的巨大成功。再比如彙豐,有人賺10元、有人賺100元,真正賺得多的是拿著不動的人,這個不動看似簡單,實際上做起來非常難。

現在就到了進行標的投資的時候了,中國的好企業可能並不是很多,選擇起來並不容易,特別是要進行跨越幾代人的投資。不過還好,隻要選三隻股票就可以保證集中投資又能分散風險了。比如閉著眼睛都能買的萬科,比如穩健運行的招商銀行,當然還有但斌的最愛——茅台。

我們做長期投資,對企業的長期競爭力非常關注,也就是關注企業的生命周期。一個企業如果不能長期存在,實際上風險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看企業的時候,對企業長期的生命力要做定性的判斷,它所處的行業,是否能產生大企業,而且又能持續經營下去等。巴菲特對企業的洞察力不是看報表或走訪公司看出來的,真正的好企業是公開的,沒有秘密。我覺得投資當中最關鍵的不是定量的方法,而是定性,即如何看到這個企業長期的競爭力。既然特定企業的競爭力和它所屬產業的持續能力,是投資最關注的地方,那麼怎麼來做判斷,當然也有一係列的具體步驟要考慮。

作為重大的、長期的投資,你必須要很謹慎。因為要持續20年投資,甚至要跨越幾代人。選股票標準越高,找到的好企業也就越少。這是巴菲特為什麼選擇那麼少的投資目標的原因。我們的定位就是長期投資,希望得到15%的年回報率就很不錯。實際上,連續達到15%增長的企業是非常少的。但好公司都是屬於公眾的,可口可樂每個人都喝,《華盛頓郵報》每個人在讀,麥當勞每個人都在吃,這些都是看得見的。

萬科就是中國一千多隻上市股票中最值得長期投資的企業,即便在已經大幅上漲後仍然閉著眼睛都能買。現在萬科擁有300億元人民幣的市值,而中國房地產行業長期的趨勢是越來越集中。香港從1977年到1997年,房地產企業從最初的幾百家上千家到最後剩下十幾家大企業,現在香港大的房地產企業一般是兩三千億元人民幣的市值。如果說10~15年後萬科還是中國最大的房產公司之一,那麼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的市值很正常。而且房地產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資金密集型,也就是說,誰能在資本市場上融資,誰就發展得快,萬科在這方麵做得很好。A股目前的情況是,真正好的房地產企業估值不高,尤其是跟它的成長性比,就更是偏低。重組的房地產企業可能有30倍PE,萬科才17倍,反而是這種好的公司很便宜。實際上大家都看得明白,可都不願意買。為什麼?因為賺錢少,多數人都想一夜暴富!這給中國價值投資者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從全球來看,金融業是一個能締造偉大企業的行業。這不完全是因為規模比其他行業的公司大,而是靠企業文化和經營的效率能夠將一個小銀行不斷做成大銀行。而且金融企業有一個特點,隻要不出事,一百年以後一定是大企業,因為銀行的經營也是累積財富的過程。具體到招商銀行,總的來說擁有很好的經營紀錄,而且還在穩穩地走下去。金融企業一直能做到這一點會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們可以對中國的GDP增長情況做一個大概判斷,如果2020年~2030年中國GDP達到美國的1/3,招商銀行假如還是第五大,還是以目前的速度擴張,你可以算算招行有多大市值。

茅台到2015年能銷兩萬噸,茅台鎮所有能夠用來造酒的地方大概可以生產10萬噸。因此可以說,這才剛剛開始,由於中國的城市化還在加深,當人們的收入水平越來越高以後,相應的消費人群就會增加很多。中國的白酒其實有它的核心競爭力,問題是如何讓世界來認識中國最好的酒。在世界六大蒸餾酒當中,中國的白酒是唯一用純糧食釀造的。因為這種工藝,如果瓶口密封解決好以後,茅台這種酒理論上可以放1000年,而且越放越值錢,就像歐洲的紅酒。現在中國白酒的出口量越來越大,茅台現在還隻是中國的品牌,但為什麼不能成為世界品牌?也許有一天法國人喝五糧液,英國人喝茅台,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