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西夏:熊子溝一熊做衣 雙叉嶺二虎爭王(1 / 3)

清平調

唐朝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

(雙叉嶺:設,唐時唐國武威郡昌鬆縣雙叉嶺,宋時屬西夏國西涼州濟桑鎮雙叉嶺,今中國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雙叉嶺)

寅將軍、熊山君、特處士

熊山君被扒皮做衣

(本故事為杜撰)

唐朝唐玄宗時,當地的黨項族首領、右監門衛大將軍李赤辭(拓跋赤辭。皇帝賜國姓,獲賜者將被附入皇室屬籍,成為宗室親貴。還有賜他姓、賜惡姓等,武則天時期賜過不少惡姓,例殺害王皇後和蕭淑妃後,令她們分別改姓為莽、梟),聽說楊貴妃極其受寵。還聽說,大詩人李白奉旨拍楊貴妃馬屁,“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還聽說,安祿山更厚顏無恥,年紀大的都能當楊貴妃爹了,竟然請求唐玄宗同意給楊貴妃當養子。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正月初一日,48歲的安祿山生日,當了36歲的楊貴妃的養子(楊貴妃無子),差了兩輩。

於是拓跋守寂琢磨著,弄點特產,最好惠而不費,討好一下楊貴妃,說不定能送一回十,落個大好處,最好官職能升一升、爵位能提一提,最起碼不能被楊家人惦記。別人都送了禮,就自己不送,被楊丞相等哪天想起來,使個絆子,丟官罷職是小事,說不定就跟囚犯擠一塊睡覺了。

0、古浪縣:為甘肅省武威市下轄縣,地處河西走廊東端,為古絲綢之路要衝,古浪係藏語古爾浪哇的簡稱,意為黃羊出沒的地方。

1、安祿山義父張守珪:(684-740年),字元寶,陝州河北縣(今山西省平陸縣)人。[1]唐朝時期名將。

跟隨北庭都護郭虔瓘,抵抗突厥入侵。

打退吐蕃入侵,遷瓜州都督。

鎮撫奚族和契丹等。

足智多謀,戰功卓越,冊封南陽郡公,對開創“開元之治”做出貢獻。晚年虛報軍功,貶為括州刺史。

收養義子

開元二十年(732年),張守珪任幽州節度,安祿山偷羊被抓住,張守珪拷問他,準備亂棍打死,他高聲喊叫說:“大夫難道不想消滅兩個蕃族啊?為什麼要打死我!”張守珪見他長得白白胖胖,語言豪壯,就放了他。命令他跟同鄉史思明一起抓活俘虜,他們隻要出去就一定能夠按時抓到,就把安祿山提拔為偏將。張守珪老是嫌安祿山過於肥胖,此人又一向令人敬畏,安祿山感到害怕就不敢多吃食物。安祿山以驍勇聞名,張守珪就把他收為義子。

虛報軍功

《資治通鑒》: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部將趙堪、白真陁羅等人假借張守珪之名,令平盧軍使烏知義率領騎兵截擊反叛的奚人於湟水之北。“知義不從,白真陁羅矯稱製指(偽稱皇帝詔命)以迫之。知義不得已出師,與虜遇,先勝後敗”。張守珪隱瞞敗績而謊報大捷。事實泄漏後,唐玄宗派遣內常侍牛仙童前往幽州查考實情。張守珪用重金厚禮賂賄牛仙童,牛仙童於是也表示張守珪確是大捷,又逼迫白真陁羅自殺。開元二十七年(739年),牛仙童受贓一事被人發覺,張守珪以舊功減罪,被貶為括州刺史。(滹沱:情有可原,關鍵是先勝後敗了,還事泄了。估計還有些內情考慮,比如趙堪、白真陁羅是邀功心切還是報國心切,或兩者兼有;張守珪虛報軍功,出於護住部下性命、撫恤陣亡將士還是什麼。)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時年五十七歲,追贈涼州都督,葬於洛陽縣北邙山。

《新唐書·張獻誠傳》在評論他的兒子張獻誠時說:“獻誠喜功名,為政寬裕,有機略,隨方製變,而簡廉不逮於父。“肯定了張守珪為政寬簡,為人廉潔的作風。

--------------------

2、拓跋守寂:曆史人物,是盛唐時黨項首領,拓跋赤辭的孫子。在吐蕃的壓力下,黨項被迫放棄故地(今青海東部、四川西部)。開元九年(721年),唐玄宗下詔在慶州(今甘肅慶陽)置靜邊州,安置黨項人,以拓跋守寂為右監門都督,並封西平公。安史之亂(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爆發後,拓跋守寂帶兵勤王,被提升為容州刺史,領天柱軍使。他的兒子拓跋朝光、孫子拓跋乾暉又遷至夏州。成為西夏開基的濫觴。

--------------------

3、楊玉環:(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號太真。[1]唐朝時期後妃、宮廷音樂家、舞蹈家、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齊國公楊玄琰之女,宰相楊國忠堂妹。性格婉順,姿質豐豔,擅長歌舞,通曉音律。嫁給壽王李瑁為妃。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奉命出家為女道士,後唐玄宗下詔讓楊玉環還俗,並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