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法蘭西、法蘭克的區別:
法蘭西是法蘭克的傳承,法蘭克是法蘭西的前身,兩者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體的。古羅馬帝國滅亡之後中,日耳曼法蘭克人在法國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後來法蘭克對外擴張,先後並吞了德國、意大利等。到法蘭克王國後期,由於幾個王子各自為王,王國分裂成三個國家,西法蘭克、中法蘭克、東法蘭克,再往後,中法蘭克繼續分裂成幾個國家。
不了解曆史的人,誤以為法蘭西與法蘭克在血緣上沒有傳承關係,這是錯的。克洛維一世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墨洛溫家族、卡洛林家族、羅貝爾家族、卡佩家族、瓦盧瓦家族、波旁家族的父係祖先都是克洛維一世。這些家族彼此近親結婚,卡洛林家族家族娶了墨洛溫家族一個公主,成為掌握實權的宮相,最終取代墨洛溫王朝,建立卡洛林王朝。同樣,卡洛林家族一個公主嫁給了羅貝爾家族,羅貝爾家族也同樣成為宮相,取代了加洛林家族建立了卡佩王朝。所以,整個法蘭西(法蘭克)是一脈相承的。
後來卡佩家族男性後裔與女性後裔爭奪法國王權,引發了英法百年戰爭:法王的一個公主嫁給了英王,法王的幾個兒媳因為通奸,被法王處死,她們所生子女均被剝奪王位繼承權。法王的幾個兒子相繼成為法王,都沒有合法繼承人。他們死後,公主所生的英王成為唯一的繼承人。但是此時法國諸侯們不願意讓強大的英王繼承法國王位,搬出了《薩利克法典》,聲稱王位傳兒不傳女,女兒的兒子也不能繼承,他們推出了老法王的一個侄子繼承王位。所以英王為爭奪外公的法國王位大打出手。
東法蘭克相當於現在的德國西部地區,但統治東法蘭克的法蘭克王族絕嗣了,本應該由法國再派新國王,或者重新加入法國,但是由於東法蘭克遭到馬紮爾人的入侵,東法蘭克當地幾大公爵臨時組建聯盟,推舉一個領袖出來,這個領袖與法蘭克王室沒有血緣傳承關係,人選也不是固定的,所以東法蘭克後來效仿選舉皇帝的古羅馬帝國,改國名為神聖羅馬帝國。源自於法國的哈布斯堡家族當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後,鞏固了統治,壟斷多代皇帝長達數百年,國土曾經擴張到中歐多個國家。後來分裂成多個國家,意大利和德國都是其中之一。
最近一千年,法國通過戰爭,陸續從東法蘭克、中法蘭克的繼承者手中搶回了大量的版圖,所以法蘭西王國是由西法蘭克王國、部分東法蘭克王國、部分中法蘭克王國、不列塔尼王國、納瓦拉王國等組成。
綜上所述,法蘭西既是法蘭克王國的發源地,又是法蘭克王國的傳承,兩者互為一體。
法蘭西是法蘭克的正統傳承,德國是東法蘭克,意大利是中法蘭克,原本三國都是法蘭克帝國的一部分,統治者來法國中部的加洛林家族,後來三個王子分家,把帝國分成了三個國家。
2、德意誌帝國VS平民帝國
德國人自稱是東法蘭克的德意誌人,德意誌一詞的本義是“平民”,隻有說拉丁語的才是貴族(Frank Adel)。具體點說,Deutschland就是那會兒使用相對精英語言拉丁語而言的平民語言德語的部分國家。“德意誌帝國”的德語原意是“平民帝國”。
杜登詞典說,deutsch是VOLK(民)的意思。deutsch [mhd. diut(i)sch, tiu(t)sch, ahd. diutisc,über ein gleichbed. westfr??nk. Adj. zu einem germ. Subst. mit der Bed.??Volk??, vgl. ahd. diot(a)= Volk, also eigtl.= volksm????ig]:
自18世紀下葉起,當德意誌民族意識形成時,德國麵臨著法國在歐洲大陸上的霸權。而且德國市民在同貴族的鬥爭中,把對於法國化的德國貴族的仇恨同對於法國霸權的不滿結合起來,形成了仇法情緒。拿破侖戰爭把這種情緒推向極端,法國作為一個敵手的形象,幫助德國人建構著民族認同。19世紀上葉,德國文學中出現了大量的仇恨法國的作品。這些作品鼓動反法情緒,由此幫助德國人建構著德國認同。同樣,英國作為一個軍事和經濟強國,也是德國強大起來後爭奪市場及霸權的障礙。對英國的仇視,對這個“小販的國家”的蔑視,也在幫助德國依靠仇英意識構建著德國的民族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