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十一麵觀音(1 / 1)

十一麵觀音在六觀音之中,主救濟、破修羅道,給眾生以除病、滅罪,求福現世利益。總之為除惡向善,引導佛道之菩薩。十一麵觀音的經典主要有二種四部,即北周保定四年(564)天竺僧耶舍崛多譯《十一麵觀音神咒經》,唐永徽四年(653)阿地瞿多譯《陀羅尼集經》卷四之經,唐顯慶元年(656)玄奘譯《十一麵神咒心經》。此三種經其實都是出自《金剛大道場經》同本異譯,唐慧沼還對玄奘譯本作過《義疏》。唐不空譯有三卷本《十一麵觀自在菩薩心密言念誦儀軌》。北周譯經後並未滸,初唐高宗、武周時僅三年間即出兩經,而十一麵觀音畫像亦現,如敦煌石窟就從初一直到西夏,都有此經變壁畫流行。

關於觀音十一個頭麵之寓義表征,一說以為以左右十麵表示因位十地,最上一麵表十一地佛果,以便使一切眾生轉明為十一品,得十一地佛果。藏傳佛則有一說,羅刹鬼有十個腦袋,非常狂妄自大,觀音變成十一個頭,將其降服(《造像量度經》)。

經中說持誦此《神咒經》,現世可得十種果報,或如《念誦儀軌經》說可得十種勝利。即離諸病、如來攝受等。經中還說可得臨終見佛、不墮地獄。不非命終,得生極樂世界四種功德。這些功德勝利,使十一麵觀音信仰迅即播揚。現陝西西安花塔寺(原寶慶寺)、天津薊縣獨樂寺、河南洛陽龍門、山西太原天龍山、四川資中、新疆吐魯番、甘肅敦煌石窟為多。

十一麵觀音的造像標準,諸經描述極為接近。耶舍崛多、阿地瞿多、玄奘所譯皆出一本,自然大同小異。其中皆說須用白旃檀作像,當前三麵作菩薩容,左三麵為忿怒相、右三麵狗牙上出,後一麵作大笑,頂上一麵作佛麵。慧沼釋疏為:前三麵慈相,見善眾生麵慈心,大慈與樂;左三麵嗔麵,見惡眾生而生悲心,大悲救苦;右三麵白牙上出麵,見淨業者發希有讚,勸進佛道;後一麵暴大笑麵,見善惡雜穢眾生而生怪笑,改惡向道;頂上佛麵,對習行大乘機者而說諸法,究竟佛道。

諸經中還對造像儀軌持物等作出具體規定。圖樣可見於《胎藏界曼荼羅》中。而藏傳佛教中十一麵觀音多為八手,背後環列呈放射狀。觀音之頭較大,層層堆逫疊形同寶塔,也是漢藏像式的區別處。敦煌壁畫中十一麵排列多種多樣,細節不盡合經軌,初盛唐畫中多僅菩薩麵,中晚唐及五代像多有忿怒利牙麵,而最後一笑麵則難以表現。觀音所執法器與手印中,澡瓶、柳枝和施無畏、與願印皆有,中晚唐以至五代時不僅有托日精摩尼、月精摩尼,還有錫杖、寶珠、三叉戟、寶缽、數珠、羂索、蓮花、骷髏杖,以及施財寶、施甘露、合掌等手印。這些畫麵細節並不合乎十一麵像經軌,卻是從別的觀音經軌所來,其中體現出的規律性很有趣味。

此經變畫中的眷屬像亦是豐富。初唐僅有數菩薩,中唐有了日光與月光菩薩,晚唐出現有天王、忿怒尊、龍王、婆藪仙、功德天、毗那野迦與金剛麵天。五代時眷屬更多,多種菩薩如常精進、不休息、妙吉祥、延壽命還有彌勒。《普門品》中化現居士身、宰官、四眾身等移入此經變中。晚唐時眷屬像頗似千手經變,其中亦反映不同觀音經變間的滲化現象。曼荼羅壇場在阿地瞿多譯本中有複雜詳細的描述,內外兩院,數十身造像,僅有部分見於經變眷屬之中,全部曼荼羅畫未有表現。由柳洪平創建。

(小夢語:觀音的化身很多,而且很荒謬,譬如送子觀音,嘿,連感應隨世正神之事都管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