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認人為兄喻
——實事求是,身體力行
【佛語】
昔有一人,形容①端正,智慧具足②,複多錢財。舉世人間無不稱歎。
時有愚人,見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爾者③,彼有錢財,須者則用之,是故為兄。見其還債,言非我兄。
旁人語言:“汝是愚人,雲何須財,名他為兄;及其債時,複言非兄?”
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錢財,認之為兄,實非是兄;若其債時,則稱非兄。”
人聞此語,無不笑之。
【譯文】
從前有一人,相貌長得很好看,人也聰明,還擁有很多的錢財,整個社會沒有不稱讚他的人。
當時有個蠢人,見到這樣的情形,就對別人說那個出色的人是他的哥哥。蠢人之所以這樣叫他,是因為他有很多的錢,需要錢的時候能派上用場,就是這樣的原因才叫他哥哥。當蠢人看到那個人需要還債的時候,就說他不是自己的哥哥。
別人對他說:“你是蠢人,為什麼要用錢的時候說那個人是你哥哥,等見他還債的時候又說那不是你哥哥呢?”
蠢人答道:“我要得到他的錢財,這就是我認他當哥哥的目的,其實他根本不是我哥哥;如果他還債,我當然說他不是我哥哥了!”
人們聽了這樣的話沒有不嘲笑他的。
【禪心】
唯利是圖,這不僅是用來形容故事中的蠢人的詞彙,更能夠恰當形象地描繪出當今社會部分人的醜惡嘴臉。那個蠢人似乎更加明白怎樣使自己平步青雲的道理。事實上,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麵爬,待到成功的時候卻使出過河拆橋的招數,那麼不管你已經獲得了怎樣的成功都是被人所不齒的。
俗語說,“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既然自己困難時受到了恩人的接濟,當某一天脫離苦境就應該學會報答當初的恩惠。烏鴉尚有反哺之情,何況人乎?倘若能夠效仿當初的施予者,在你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給予更多的人以幫助,那這份愛便會在天地之間發揚光大。正所謂是“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三個和尚在一間廟裏相遇。
“這廟為什麼荒廢了?”不知是誰提出的問題。
“必定是和尚不虔誠,所以菩薩不靈。”甲和尚說。
“必定是和尚不勤快,所以廟堂不修。”乙和尚說。
“必定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丙和尚說。
三人爭執不下,最後決定何不留下各盡所能,看看誰最成功。於是甲和尚虔心禮佛,乙和尚重修廟堂,丙和尚化緣講經。不久後,香火鼎盛,訪客不絕,破廟又恢複了往日興盛的局麵。
“都因為我禮佛虔心,所以菩薩顯靈。”甲和尚說。
“都因為我重修廟堂,所以廟宇堂皇。”乙和尚說。
“都因為我講經化緣,所以香客眾多。”丙和尚說。
從此,三人日夜爭執不休,廟裏的盛況又逐漸消失了。
牛頓曾說過,“如果我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三個和尚的相互協作使得寺廟的香火鼎盛了起來,但是三個和尚過重的私心卻又使得寺廟重回到了破敗的從前。與人結交、協作,重要的是從中掌握自己所不會的技巧,從而更好地為整個團隊來服務。如果始終把自己的個人私欲放在第一位,不失一切時機地去從別人身上竊取好處,那結果往往是自己失卻了曾經奮鬥過的一切。其結果必然是,從什麼地方來,重又回到什麼地方去。
實事求是,身體力行,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才會迎來自己燦爛的春天。
當然,也不要像故事中的有錢人一樣盲目結交一些居心叵測的朋友,否則就隻有吃不了兜著走的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