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醫治脊僂喻

——利不補害,得不償失

【佛語】

譬如有人,卒患脊僂①,請醫療之。

醫以酥②塗,上下著板③,用力痛壓,不覺雙目一時並出。

【譯文】

有一個人患有羅鍋症,脊背駝了,他請醫生治療。

醫生拿了些酥油塗在病人的駝背上,在他背下放一塊板,胸上壓了一塊板,醫生狠命地壓,然而最後,這個羅鍋疼得兩顆眼珠都迸了出來。

【禪心】

不懂裝懂,結果成了草菅人命的凶徒。

病人患病之後,本來已經處於弱勢群體,而這個醫生卻非要冒充自己醫術高明,結果病人的羅鍋症不但沒有治好,最後還因為類似於酷刑虐待的醫術而被擠出了兩隻眼珠,可謂是得不償失啊。有病就應該找正規的醫療場所進行治療,片麵相信旁門左道終會延誤自己的病情,以至於病入膏肓無藥可治;作為醫生,基本職責就是行醫問藥,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妙手回春之術,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疾病便可以放手去治,但當麵對自己所不了解的病情時,應該對患者負責,勸對方及早尋找名醫乃是救人之道,倘若為了幾兩銀子的診斷費而耽誤了病人的病情,就等於是謀財害命,把自己從一個救世主的角色轉變成了斷頭台上的劊子手。

病人尋醫,應仔細比對;大夫治病,應力所能及。生活中的道理也是一樣。無論做什麼事情,動手之前都應該斟酌再三,思前想後之後再去行動,就可以有效避免不好的一麵,用自己最大的優勢去實現最大的效能。而麵對一件陌生的事情,不要盲目地去逞匹夫之勇,先衡量自己的能力大小,再去決定這件事究竟適不適合自己去做。不分輕重緩急,妄想一手便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其結果隻能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毀在自己的手中,一無所成。

無果禪師一心參禪,深居幽穀20多年,他的生活都由一對母女護法供養,由於一直未能明心,故想出山尋師訪道,以明生死大事。護法的母女要求禪師能多留幾日,要做一件衲衣送給禪師。

母女二人回家後,馬上著手剪裁縫製,並一針念一句彌陀聖號。做畢,再包了四錠馬蹄銀,送給無果禪師做路費。禪師接受了母女二人的好意,準備明日動身下山。是夜,仍坐禪養息。半夜,有一青衣童子,手執一旗,後隨數人鼓吹而來,扛一朵很大的蓮花,到禪師麵前。童子說:“請禪師上蓮花台!”

禪師暗想:我修禪定功夫,未修淨土法門,就算修淨土法門的行者,此境亦不可得,恐是魔境。禪師不理他,童子又再三地勸請,禪師隨手拿了一把引磬,插在蓮花台上。不久,童子和諸樂人便鼓吹而去。

第二天一早,禪師正要動身時,母女二人手中拿了一把引磬,問無果禪師道:“這是禪師遺失的東西嗎?昨晚家中母馬生了死胎,馬夫用刀破開,見此引磬,知是禪師之物,故特送回,隻是不知為什麼會從馬腹中生出來呢?”

無果禪師聽後,汗流浹背,乃作偈曰:

一襲衲衣一張皮,

四錠元寶四個蹄。

若非老僧定力深,

幾與汝家作馬騎。

說後,乃將衣銀還於母女,一別而去!

暫且不去表母女二人的用心如何,無果禪師明白自己的能力究竟有多大,才不會受到妖魔的誘惑,得而保住身家性命。一個人貴在明白自身的重要性,之後才能為自己在社會中尋找到恰當的位置,發光發熱進而貢獻社會。

遇事謹思慎琢,才能夠於雜草叢中尋找到通行的小路。不論是對自己能力大小的思考,還是對所求助對象的思考,都是為了達到同一個目的才進行的。因此,在千思萬慮之後,積極的團隊協作必將加速彼此行動的步伐。相信自己,同時也相信對方,才是事情成功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