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投資哲學,看巴菲特玩轉投資業 發展自己的投資哲學(1 / 2)

第十四章 投資哲學,看巴菲特玩轉投資業 發展自己的投資哲學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學,這套哲學指引我們做出選擇,完成決策並采取具體的行動。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在無形中接受別人的哲學,有些人也會有意識地選擇、接受並修正別人的哲學,但很少人會發展他們自己的投資哲學,在投資界中亦是如此。

巴菲特的投資哲學

簡單來說,投資哲學就是一個投資者在交易活動中,不管是買還是賣,不管是按兵不動還是雷厲風行,不管是長線還是短線,他所做的每一項投資都源自對市場機製的看法,亦即來源於他的投資哲學。

在投資界,很多大師也都有著自己的一套投資哲學,他們總是用很長時間來發展自己明確的投資哲學,他們的哲學並不會隨風而變。投資大師們的哲學就是他們思想的盾牌,這個盾牌可以避免他們受到無休止的市場情緒躁動的影響。

巴菲特曾說過:“隻有在潮水退去的時候,你才知道誰一直在遊泳。”如今,巴菲特被認為是市場的王者,《財富》雜誌也曾評其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人。巴菲特的簡單哲學告訴我們:投資不是投機,這是成熟市場的成功之道。

從100美元開始,到現在擁有400億美元的財富,巴菲特在美國股市多次的大起大落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1957年,巴菲特創立了第一家合夥製投資基金,不僅自己投資了100美元,還說服了家人和朋友投資了105000美元。就這樣,公司在巴菲特的臥室開始啟動,當時的全部實物資產僅僅是幾張演算紙、一本會計賬和一台打字機。1965年,巴菲特與他的合夥人共同控股了伯克希爾紡織廠,1969年,合夥製投資資金結束,伯克希爾29%的股份都被巴菲特所控製。到1969年末,基金總資產達到了3038472美元,年度平均回報率已為30.4%,巴菲特也於第二年以5萬美元年薪擔任了伯克希爾公司的總裁,最終將這家公司改造成為一家被巴菲特投資哲學所控製的產業投資資金。

1999年,伯克希爾紛紛投資了可口可樂、華盛頓郵報、運通等20多家美國著名的公司,擁有了49家全資企業,其中,金融服務業有5家,資產共242億元;保險集團5家,資產共842億元;製造業、零售業和服務業有39家,資產為40億美元。1965年到1999年,在這30多年中,伯克希爾本身的股票年平均增長就已經超過了20%,股票價格也從每股19元上升至每股56100美元。就這樣,巴菲特運用自己的投資哲學,創造了金融投資界的神話,實現了實業資本與金融資本長期的完美結合。

巴菲特投資哲學的重要之處就在於投資企業的前景。一直以來,巴菲特主要都是進行企業投資,而非股票買賣。他說:“當你把投資看成是企業投資時,你的投資就會很聰明。投資的意義就在於買什麼類型的企業,以及用什麼價格買你所選定的企業。”巴菲特將企業分為兩大類,第一類企業是商品形態的企業,這類企業的關鍵因素就是商品價格,是完全依靠管理層來有效運用資產獲利的,隻有那些低成本的公司才有可能獲勝,倘若投資這類企業,就很有可能成為二流的投資者;第二類企業是收費橋梁企業,這類企業完全是靠自己的無形資產來贏得消費者的信用,相信若一個人擁有數十億美元和50位最為優秀的經理人員,盡管能建立一個企業,但也無法打敗那些在選擇之內的收費橋梁企業,那麼,就應該選擇這家企業投資並長期持有。

巴菲特投資一家企業的方法和程序都是很獨特的。他認為,若要選擇收費橋梁一類的企業,就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該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否很強,是否有增長趨勢;該公司有沒有明顯的消費者信用;該公司的財務策略是否保守;有沒有保留它的盈餘;如何有效運用那些保留的盈餘;該公司能否維持現行的運營,花費了多少成本;高股東的權益回報率是否能經常維持;該公司的股票市值是否高於公司的淨值;是否能夠任意調整產品價格來反映通貨膨脹的壓力。

巴菲特的一個合夥人曾經說過:“了解一個企業,除非你就是公司的一部分。”巴菲特是這樣來分析企業經營者的:首先是誠實,因為隻有誠實的人才會以企業主人的眼光來經營企業;其次是信奉保守的財務策略,即用最少的錢為股東創造最多的財富;最後,若你不喜歡這家公司經理人的花錢方式,就最好不要投資這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