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就是實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相結合最為直接的橋梁。除此之外,他的投資哲學也有著很大的魅力,使很多金融界的人士都將他的言論視為“投資聖經”,猶如念經文一樣背誦著他的言論。
發展自己的投資哲學,成功離你很近
古人有雲:“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對於一個投資者來說,若要取得好的成果,就要學習最偉大投資大師的投資哲學,而學習巴菲特的投資哲學無疑就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巴菲特被譽為“股神”,他的投資哲學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 生意不熟就不做。
巴菲特有一個習慣:不熟的股票就不去做。2000年初,正值網絡股票的高潮期,巴菲特並沒有去購買。當時,所有人都覺得他已經落後了,但現在卻能明顯看出,網絡股票埋葬的是一批近乎瘋狂的投機家。這次事件讓巴菲特再次展現出其穩健的投資大師風采,成為最大的贏家。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任何投資之前,都應該仔細調研,若沒有了解透徹、思考明白,就不要倉促做出決策。同時,巴菲特也告誡我們:有些投資熱潮,不參與可能比參與更好。他強調這樣一個投資目標,就是先求保本。隻有以這樣的目標作基礎,才會有穩定增值的條件。
2. 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中。
很多投資者都認為不能將所有雞蛋都放入同一個籃子中,但巴菲特卻並不這樣認為,他覺得在時間和資源都很有限的情況下,決策次數少的成功率要比投資決策多的要高,就如同獨生子女要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顧要多一些一樣,因此,投資者不僅應該將所有的雞蛋放入同一個籃子中,還應很小心地看好它們。
3. 長期投資。
據相關統計,巴菲特對每一隻股票的投資都超過了8年。巴菲特曾這樣說:“短期股市的預測是毒藥,應該把它擺在最安全的地方,遠離那些在股市中的行為像小孩般幼稚投資的人。”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卻是很多人追漲殺跌,到頭來隻是在為劵商貢獻手續費,自己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可以說,很多失敗者失敗的原因往往都是經不起不斷買進和賣出的誘惑,而那些成功者成功的原因就是長抱不動。
4. 逆向操作。
巴菲特說:“若想要在股市上賺錢,就必須要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所以說,在投資的時候,首先,你要經常跟自己的天性對抗,因為天性總是會使你做出一個錯誤的投資決策;其次,你要經常體察一下周圍的環境,當你感覺到環境越來越貪婪的時候,就要勇於說“no”,反之,就要勇於說“yes”。
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可以說是一種新時代的減壓哲學,它能夠很好地幫助我們創造未來的財富以及幸福的人生。財富是一個人思考能力的產物。在這個變化萬千的交易世界中,若不能被他人左右,就應該用心發展自己的投資哲學,堅守正確的投資理念。發展自己的投資哲學,享受投資所帶來的酸甜苦辣,堅守自己的信念,終有一天,你將會發現,成功其實並不遙遠。
吃透巴菲特
巴菲特曾說:“現在我們買入公司或股票時,不但會堅持尋找一流的公司,而且也會堅持這些一流的公司還要有一流的管理。”
巴菲特將自己的投資哲學濃縮成兩個字:簡單。因此,與其他理論相比較,他的投資理論就顯得更簡單、更實用。這種簡單正是曆經絢麗後的返璞歸真,猶如有極其深厚內力的太極高手已經從“藝”入“道”,能夠用“無招”勝過“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