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投資理念,盤點最有價值的信息 “市場總是錯的”
市場波動不定,價格時高時低,這些特質讓投資者難以琢磨。許多投資者對市場進行了研究之後,紛紛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中“市場總是對的”就是其中的一個觀點。但是,巴菲特卻並不這樣認為,作為一個投資者的他說:“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的,那麼我早就變成一個拿著錫罐子的街頭流浪漢。”巴菲特在進行投資選股的時候,從來都不受市場波動的影響,而是按照自己的價值衡量來判斷市場的變化,忽視或者利用之。
“市場先生”是個精神病患者
“市場先生”是由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首先提出來的,當然這一提法被巴菲特非常認可。這是他們對波動無常的市場所進行的形象描繪和稱呼。他們將市場價格想象成為一個名為“市場先生”的家夥報出來的價格,市場先生每天都會出來,提出一個價格,但是並不做說明,怎麼做全看投資者自己。
在巴菲特眼中,“市場先生”是一個精神不穩定的精神病患者,今天可能欣喜若狂,但是明天很可能態度急轉,變得低落消沉,而且他的這種波動完全不遵循任何規律,所以,投資者很難事先準確預測。投資者絕對不應該失去自我地跟隨市場先生而波動,否則你很可能會成為一個真正的精神病患者。
作為投資者,應該知道“市場先生”是一種與自己同時經營一家私企的合夥人的角色,但是他異常的精神卻完全不理會你的角色、立場,他的報價非常的不穩定,他發狂的時候很可能是因為隻看到了影響到你們所營企業的積極因素而已,而他消沉的時候,也極有可能是因為隻看到你們所營企業碰到了一丁點兒的小麻煩。
雖然說“市場先生”也有正常的思維,但是他的表現卻常像一個讓人捉摸不清的小孩子,因為自己內心世界中的小開心而欣喜若狂,因小恐懼而害怕發抖。
精神病患者“市場先生”擁有這樣的特點:喜歡自我表達,不會因為對方的責罵、不屑而改變,因為他對此毫不在乎。今天受了你的冷落,明天他還是那個陰晴不定的他。
諸如此類的特點,“市場先生”表現得淋漓盡致,卻苦壞了投資者,但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改變不了他就接受、研究、利用他,縱使他是精神病患者。
讓“市場先生”做你的仆人而非向導
正因為“市場先生”是一個情緒波動不穩定的精神病患者,所以,作為投資者不能夠將其看作自己選股的向導。對此,巴菲特給出了一個建議:將“市場先生”看成自己的仆人,對他,不是跟隨而是利用。
“市場先生”每天都會出來報價,但是對於他的報價,投資者不能夠完全信賴,而隻可作為參考。對此,巴菲特通常這樣做:理性分析市場,事先做出自己的估量,然後再對“市場先生”所報出的價格進行評價,從而來確定一隻股票到底是漲了還是跌了。如果“市場先生”的報價與自己的估量相一致,那麼應采取相應的措施。
巴菲特絕對不會盲目跟風,因為他相信“市場先生”絕對會報出與自己估量相當的價格。獨立的評判方式,使巴菲特把握市場而不是追隨市場。在巴菲特眼中,失去自我而跟隨市場的投資者絕對不適合也不應該進行這樣的遊戲,結果隻能是自取滅亡。
回顧巴菲特的投資,我們就可以深刻地了解“市場先生”的問題。1963年,美國運通不慎發生了色拉油醜聞,不僅資產受到重創,而且聲譽也大大下降,運通的股價由60美元跌到了35美元,而且還有繼續下降的可能性,並且在運通大局借債後仍以失敗告局。很明顯,“市場先生”報出的信息顯示:運通要倒了,大多數人也這樣認為,但是巴菲特經過研究後卻並不這樣認為,他看好這個信譽良好的企業,而且他還拿出了巨額投資運通。大膽的買入使巴菲特獲得豐碩的回報,結果證明運通的確值得投資,市場先生錯了。
諸如此類,巴菲特經曆的案例還有很多,所以他說:“市場總是錯的。投資者應該獨立地判斷市場價格,利用市場而非盲目信任、跟隨市場。”
吃透巴菲特
股市價格變化莫測,沒有什麼規律可循,而且有的時候“市場先生”還會報出極其離譜的價格。所以,巴菲特認為市場總是錯的,他沒有進行“為什麼”的研究,他隻懂得根據自己的經曆和自己所觀察到的進行投資。在巴菲特看來,市場反應的通常都是短期價格而且多是由不穩定的股民所登記等而得來的數據,市場所起到的作用隻是簡單記錄和顯現。所以,巴菲特選股從來都按照自己的評判,對於市場報價隻當作參考,他不跟隨市場,而是將市場看作仆人,觀察、利用他。巴菲特認為,投資者不能夠陷入市場報價的圈子,否則隻能麵臨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