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製接觸的對象——選擇自己喜愛的夥伴,結識對自己有幫助的朋友,對那些不利於成功的交往對象要加以控製;
控製溝通的方式——溝通的重要方式是聆聽、交談、觀察,當你與他人交談的時候,要控製自己的語言,使對方從你的話語中得到尊重並有收獲;
控製情緒——無論周圍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保持樂觀的精神;
控製承諾——不能隨便承諾,一旦承諾了事情就要努力做到。
心理學家們認為,如果你能夠有效地培養上述“七個控製”,你的心理狀態就會很穩定、很平衡,你就已經具備了控製情緒的自製力。創業者可以試著從這“七個控製”方麵入手,培養自己的高度自製力,以助自己創業取得更大的成功。這其中,控製情緒是一個人自製力的核心內容。以下我們著重討論一下創業者怎樣來控製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人的思想與行為的伴生物,而且它會影響到人們下一步的思想和行為。事情做得順利,智慧迭出,情緒就好,世間一片美好,人也分外精神;事情還沒做完甚至於剛起了個頭,障礙一個接著一個,頭腦轉不過彎兒,情緒上就受波動了,看什麼都不順眼,盡管它們和你剛才所看到的還是一模一樣,這時你心中窩著一團火,逮住什麼都想發火或生悶氣。
如果情緒僅僅是思想與行為的終極或“排泄物”,那也就算了,惱人的是,情緒往往會改變你原來的觀念,並且對你今後的思想行為乃至處世態度等都有深遠的影響。情緒不是思想和行為的終極,而是它們中的一個過程,是一個環節。
此外,情緒還會感染他人。你的樂觀自信的情緒,開朗的笑容,會感染你的創業團隊和員工;而你受挫悲觀的情緒,同樣會感染他們。所以,為了你的事業,你一定不要讓受挫悲觀的情緒在創業企業裏顯露。另一方麵,他人的情緒也會影響你的情緒。如果跟你有關係的雙方起了爭執,陷入情緒糾纏,他們也會試圖讓你與之有相同的想法,讓你在不知不覺中為他們服務。他們動之以情,漸漸地,你的心情和時間都會被他們占據,那麼你就陷入了他們的情緒糾纏旋渦而無法獨立。此時,你一定要有自製力。明智的人不會去趟這個渾水,否則就會喪失所有的先機,爭鬥者的利益變成了你的利益,而你則變成了他們的工具。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對任何一方爭鬥者都要擺出友善而不依附的姿態,在一旁觀看他們的爭鬥。爭鬥的雙方都會越來越衰弱,而回避每一場爭鬥都會讓你保存自己的實力,那麼,你的實力就會越來越強大。
所以無論周圍發生了什麼事情,創業者都要保持樂觀的精神,保持良好的情緒,而不要讓壞情緒控製自己。壞情緒不僅僅是暴怒、頹喪,它還包括憂鬱、焦慮。成功者絕不會瞻前顧後,患得患失,這些都隻能是弱者行事的表現。人生的真正報酬,取決於貢獻的質與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付出了什麼,掌握了什麼,你就會收獲相應的果實。你撒下了養成自我控製的習慣的種子,並為之而努力,你就會收獲這種好習慣的甜美果實。
情緒憂鬱是一種病態心理,表現出情緒低落,終日憂愁,精神不振,體力衰退,未老先衰。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難免遇到挫折,遇到挫折就灰心喪氣、悲觀失望、消極等待,這隻能摧殘自己的意誌,阻抑自己的活動,削弱自己的能力,損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過度焦慮是另一種情緒障礙,它會引起心理緊張,使人長期處於不安,甚至自責的心理狀態。過度焦慮會使人的適應能力下降,影響正常水平的發揮。對於創業而言,憂鬱和過度焦慮的情緒都會阻礙創業活動的順利進行,因此,在創業過程中要努力排除情緒障礙。
排除情緒障礙,首先要在性格上保持樂觀態度,在心目中時刻充滿光明和希望,經常想到再大的困難總有辦法解決,學會挖掘事物的光明麵和積極麵,使自己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都不消極悲觀,灰心喪氣,始終堅持樂觀態度。巴爾紮克曾說過:“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卻是一個萬丈深淵。”
其次,要走出個人事業的小圈子,經常與四周的環境保持良好接觸,與不熟悉的人和事打交道。多從事一些其他自己喜愛的活動,多與知心朋友交談,聽取別人的建議,多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活動,使自己盡快從焦慮情緒中解脫出來。
如果能夠擠出時間的話,也可通過暫時放開自己的事業,外出旅遊或通過音樂來調解情緒。世間的名山大川,風景名勝,是最好的陶冶自己心靈、境界的良方,它們於無形中全然化解了人們的暴怒、頹喪、憂鬱、焦慮。這是一個天然的世界。一個人盡可以融入天地之間,渾然忘我,暫時忘卻那滾滾紅塵。而音樂則是另一個美好的世界。對情感憂鬱的人,可選用情調歡樂、節奏明快、旋律流暢且音色優美的樂曲,像《喜洋洋》、《倒垂簾》、《金蛇狂舞》、《莫愁嗬莫愁》等。對情緒不安、焦慮煩悶的人,可用情調悠然、節奏徐緩、旋律清逸、風格娟秀的古琴、小提琴協奏曲調節情緒,如《燭影搖曲》、《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等曲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