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利心理的驅使下,創業者最初做出投資決策的動機是有所不同的。投資動機可分為盈利、保值、融資、投機、控股等幾個方麵。由於這些動機相互間存在著很大差異,創業者在投資對象的選擇上也就隨之產生了各自的傾向。一般來說,選擇行業或項目投資的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敢於承擔大的風險,其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亦然。在決策投資對象的選擇過程初期,求利心理較重的創業者在有充分的承擔風險性準備時,多選擇風險性大、收益多的行業或項目。求利心理較輕的創業者則相反。
創業者在創業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有客觀的金錢觀,不要把金錢看得太重。太過於看重金錢,一心撲在錢眼裏,會引發極重的求利心理,這樣就會影響自己的判斷與決策,影響企業的發展。過於看重金錢的創業者會因為外界許多的誘惑而失去冷靜。例如,當麵臨資金壓力時,經常會為獲得一點蠅頭小利而違背了企業既定的發展策略,使企業走入歧途。正所謂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當然,任何一個創業企業都不可能避免為維持現金流而臨時做一些非主流業務,但作為創業者必須冷靜,進退自如,及時收手。如果不及時收手,輕則導致企業的資源分散,減緩發展速度,偏離正常的發展軌道,重則使企業的價值大打折扣,讓原本有意向的投資人放棄投資。
較多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他們原來什麼也沒有,憑著自己的幹勁和信心,經過一段時期的努力之後,便獲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他們雖然具有一切成就事業的條件,但他們欠缺一樣先天的東西,就是輕視金錢的氣魄。過於看重金錢,斤斤計較,做事不慷慨,戰略目光放得不夠遠,舍不得做較大的風險投資,這一點往往阻礙了他們取得更大的業績,追求更大的成就。
五、心胸開闊,心態平和的創業者耐得平淡。
創業者必須要耐得住平淡。這一點是由他們創立的企業所決定的,同時也在創業過程中慢慢磨練而成。企業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其中經過多少艱難曲折,麵臨多少失敗的風險,創業者還要完成幾種角色轉換,權力的建立集中與分散,等等,這其中發生的故事都要創業者去細細品味,慢慢消受,或遲或早,他們都要耐得住平淡。
很多創業者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個企業初創時,從內部來看,企業做大了,反而沒有了原來的樂趣。創業初期企業像一個大家庭,充滿了活力,創業者們每天都麵臨新的問題,每個人要兼顧幾個方麵的工作,大家一起製定公司遊戲規則,又不斷地打破和完善它,感覺上企業總是那麼紅紅火火、忙忙碌碌,很是有些“輝煌”。隨著企業規模慢慢地擴大,原來的那些樂趣沒有了,甚至會有一種被各種報表和會議淹沒的感覺。任何企業,在規模壯大以後都會產生一些類似的改變:企業的管理更依賴條規,不認識的人會越來越多,交流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總能麵對麵,創業者在權力的不斷集中與分散中感覺不平衡,心裏有些失落,創業的激情仿佛在逐漸消散……總之,一切都從創業之前的平淡迅速轉為創業之初的輝煌,創業取得成功的輝煌,然後卻是企業穩步發展規範管理的平淡。
企業家們應如何在心態的調整上適應企業從小到大的轉型呢?作為創業者的企業家在公司一般都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力,在真實的創業過程的感覺中,這種從“輝煌”到“平淡”的調整並不容易。隻有心胸開闊,心態平和的創業者,自己意識到這種調整的重要性,才能耐得住平淡。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聽聽一位成功的創業者是怎樣感受良好的心態的。仔細聆聽,也許能帶給我們進入一個更美好的創業世界。
擁有四家公司的方芸,經過很多挫折後終於領悟到,成熟的心智往往意味著人生的大智慧,一個人擁有了這一切,才會具有一種百折不撓的韌性,獲得自我調適的能力,並擁有一種健康真實的人生態度。她在接受W?W采訪時說:“我成功是因為我犯錯誤的機會比普通人多,作為一個公司的最高決策者,我的工作就是做決定,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而且你不能委過於他人,所以,你必須有承受錯誤的能力,這種能力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是金錢,你必須有足夠的金錢來彌補這樣的成本;另一方麵是心態,沒有良好的心態,很難承受錯誤,也很難享受成功。無論是機遇還是好的背景,隻能是幫你一時,但成熟的心態則會讓你獲益無窮……人生有得有失,不能完全按照我們的意願來進行,所以內心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至於金錢觀,她認為該花的一分也不要省,而不該花的一分也不要浪費,每個人都要學會界定什麼時候該花錢,什麼時候不該花錢,她說:“錢不是用來揮霍的,而是用來做事的。”她自己就很善於追求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無論是金錢、人力和時間都是稀缺資源,她都會慎用。談到創業的目的,她說:“金錢和事業是一個平台,目的是為了讓你更好地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