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質16你可有果斷的決策能力
決策是管理職能中最重要的環節,決策的正確與否是關係到公司興衰成敗的關鍵。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就曾提出“管理就是決策”這個論斷。真正意義上的管理,是通過計劃、組織、控製等環節協調人力、物力、財力資源以期高效率地達到組織目標的過程。而決策是管理的核心內容,它貫穿於整個管理過程。決策不僅包含了計劃,而且包容了整個管理,按照西蒙的觀點,決策甚至就是管理本身。
管理具有廣泛的社會性,是科學和藝術的有機結合體。所以公司的決策也要講求科學性和藝術性,有效的決策可以使公司在短時間內創造較高的效益,從而使公司持續穩定地實現經濟增長。
創業者要善於審時度勢,策劃企業的戰略,決定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範圍,以及如何著手去進行具體項目和運作。創業者還要善於調整企業有限的資源,決定怎樣籌集人員、資金、技術設備,以及怎樣把它們按企業的既定目標具體落實到各項業務中去。創業者還要負責企業重要的談判,簽訂重要的合同,拍板決定新項目的上馬。
這就是決策,創業成敗中最為關鍵的一步。可以說,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決策是你成敗的關鍵,正確的決策意味著離成功隻差一步。
程序化決策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先後順序,首先應該做什麼,其次應該做什麼等,不能隨意地顛倒這個順序,否則一切都將亂套了。特別是,作為一個公司,它的管理決策更應有一定的順序,一步一步地做好,其作用的效果才比較明顯,即要做到盡量地使決策程序化。整個決策過程,一般經由分析階段、製定階段、評價優選、優化階段。具體而言,一般需采取如下步驟。
1. 做好市場調查和市場細分,作為決策的基礎
這是進行決策的必要條件,也是首要條件。無論何種公司,其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除了政治、社會、經濟、技術和自然等五個方麵外,更具現實意義的是其賴以生存的市場環境。市場環境的特點直接影響著公司的競爭能力,因此對市場環境進行調查分析成為創業者決策前的首要任務。市場調查包括產品的銷量好壞,消費者的偏好,公司的競爭對手,以及這些對手的規模、資本、技術力量,還有原材料供應狀況等,調查應該盡可能全麵,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搜集到盡可能多、盡可能詳細的信息,然後才能對市場形勢分析透徹,從而找到決策的原因,為做出正確的決策奠定堅實的基礎。
2. 製訂可行的方案
確立明確的組織目標之後,針對公司麵臨的市場形勢,製訂可能的行動方案。俗話說“條條道路通羅馬”,確實,解決某一個問題的途徑不止一條,但是這些途徑免不了有好壞之分,不是每一種方案都是最優的。當然,在決策確定之前,還不知道哪種方案是最優的,所以隻有把所有可能的行動方案全部列出來,要用時再對號入座。
3. 分析決策方案,選擇最優決策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公司的決策層要沉著冷靜,集思廣益,在可能的行動方案中選擇最好的行動方案。方案的選擇正確與否即決策的正確與否,關係到公司的前途和命運,正確的決策能使公司興旺發達,提高公司在同行中的地位;反之,決策錯誤,把不滿意的行動方案付諸實施,則公司可能麵臨資源的損耗,銷路阻塞,甚至倒閉的危險。
4. 分析與評價決策方案的執行情況,並進行優化
這是一個決策的反饋階段,一項決策的好壞從這個階段可以清楚地看出來。決策在付諸實施之後,公司要組織專門的調查小組深入車間、市場進行了解與檢查決策的執行情況,以便隨時反映決策的好壞優劣,若是好的決策,讓其繼續執行下去;若是不好的決策要及時地加以調整、改進和完善,最終達到決策的優化。
由此可見,決策的確是一個程序化的過程,隻有讓決策程序化,才能使決策更好地科學化。公司不可能先行動再製定方案,也不可能先優化決策再執行方案,這些都是違背規律的。
當然,果斷的決策還需要一定的計劃技巧和分析技巧。創業者懂得怎樣決定業務的方向,分配有限的資源;同時,他們也對環境變化很了解,具有環境評估和環境適應的技巧。創業需要解決許多內在和外部的問題,處理成功與否決定於創業者的分析能力,不過,這不表示他們善於利用高深計量工具,也不是斤斤計較開支和收入。事實上,他們對環境和問題有直覺的認識,經資料搜集和理性分析以後,才作判斷。
決策時,要盡量按通常的商業經驗和規矩行事,不要自以為是,且千萬要避免步入擇業誤區,現在市場分工越來越細,創業經營活動中的決策實際上是選擇、選項,市場定位是選項的關鍵。正確的市場定位意味著成功。
香港快餐業龍頭老大“大家樂”的成功,依靠的正是其創始人羅開睦和叔父羅勝祥的果斷而正確的決策。
羅氏叔侄原是經營粵式餐廳的,當他們通過各種資訊了解到歐美快餐業興盛時,經過一番市場調研和分析,便決定在香港開一家快餐店。他們沒有仿效已經在香港登陸的西式快餐店,而是另辟蹊徑,開了家中西結合的快餐店。1972年,首家“大家樂”快餐店開業,為保萬無一失,他們將餐廳分為兩半,樓上經營粵式麵鋪,采取中式經營方法,樓下是西式快餐,采取自助餐形式。由於價格低廉,出食快捷,很受學生和上班族歡迎。
事實證明,他們以中式保西式的穩健做法是多此一舉,樓下的生意比樓上的生意更興旺。於是,大家樂在兩年後,一連在旺市開了四家全自助式的分店,一年後,進軍中環。中環富人及高收入者居多,大家樂再獲成功。
七十年代,正是麥當勞、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大舉侵入香港的年代。大多數快餐店也都基本仿效西式快餐。而羅開睦叔侄經過對消費群文化、心理、習慣等因素的分析後,意識到要想在競爭中屹立不倒,關鍵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大家樂的特色是中西合璧,走華人食客的服務路線。這一果斷決策把路過的中外食客一網打盡。大家樂很快就從香港的快餐業中異軍突起,登上同業霸主的寶座。到九十年代,大家樂在香港擁有100多家分店,營業額占同業的25%。
大家樂的成功軌跡,正是一個不斷決策,不斷發展的過程。正確的決策,使大家樂常勝不衰。
果斷決策,不得猶豫
古人雲: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創業者處事果敢,當機立斷。軍事家在戰鬥中果敢明斷就能把握戰機;企業家在商戰中果敢明斷就能無往不利。創業者在選擇確定商業機會之後,立即開始行動,快速抓住市場。這是創業者終生所要養成的一個習慣,即“決策之前慎之又慎,決策之後要堅決果斷”。這其中創業者千萬不能猶豫,因循拖拉。決策敏捷,是成功的關鍵。創業者一旦優柔寡斷,不僅手下會因此人心渙散,而且大好的商業機會也會稍縱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