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質28你是否善於管理時間
中國古人很早就意識到了時間的重要性:“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古諺,對今天的創業者來說再恰當不過了。在某些情況下,創業者投入時間資源所獲得的收益比資本和勞動力兩項資源所能獲得的收益要大得多、重要得多。創業者開始創業時,會一頭紮入紛繁雜亂的事務中去,問題一個一個地出現,層出不窮。創業者往往疲於奔命,像一個消防隊員一樣,穿梭往來於各地,忙著救火。創業者所麵臨的個體事物千頭萬緒,還有許多潛在的風險,因而創業者必須尋找一條方法,使自己不至於顧此失彼。世上成功的企業家所共有的一條經驗就是合理安排時間,行事有條不紊。
創業管理者要很好地完成事業就必須善於利用自己的時間。工作是很多的,時間卻是有限的,同時又是最有彈性的——它可以一瞬即逝,也可以發揮最大的效力。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對於創業來說,時間就是潛在的資本,創業者的時間與他的身心智慧一樣,都算是他對事業投入的一筆財富。高技術風險投資家戴維?西爾夫說:“創業家比社會上的其他任何群體更善於利用時間,更善於賦予時間非常高的價值,他們飛速駕駛汽車,搭乘早班飛機,急速說話,快步行走,以避免浪費時間”。這種行為的證據之一是,全天候有線電視網之父特德?特納謝絕與任何攜帶手提箱的人一同乘飛機。特納認為,因為攜帶行李而接受乘機安全檢查是無謂的浪費時間。珍惜時間、分秒必爭似乎成為成功的創業者的一種特征。
因此,創業的成功有著時間管理的巨大功勞。在工業史上,經常有這樣的事情:僅僅是一天之差,就可以導致一個企業的巨大成功或者倒閉破產。
所以,創業者應將管理時間作為重要的大事來抓。不懂得管理時間,創業者辦事效率就十分低下,他就難以取得成功或最大的成功。如此,不善於利用時間、浪費時間的創業者就等於揮霍浪費企業的財富。
在時間管理方麵,有兩個誤區。一是以為工作越緊張,工作時間越長完成的事就越多;二是以為做的事情越多則成績就越大。但並非時間越長、工作越累、事情越多就表明創業者工作做得越好,勤奮和成就是兩碼事。許多創業者將勤奮等同於成就,平時非常努力地工作,然後自認為幹得非常好。其實是大錯特錯。做事情一定要有效率,這才是核心。許多創業者可以很輕易地讓自己做到忙,忙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但難以做到的是有效率。因而,創業者在時間管理上所應遵循的原則是少而精,做最重要的事而且以最有效率的方法做。時間管理的最重要的秘訣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做最有生產力的事情,這樣才能保證做事效率最高。
會不會利用時間,關鍵在於會不會製定完善的、合理的工作計劃。真正會利用時間的管理者,不是把大量時間花於忙亂的工作中,而是用在擬訂計劃中。能幹的創業管理者,用很多時間去周密地考慮工作計劃——確定工作目標的手段和方法,預定出目標的進程及步驟。他不但在年初這樣做,在動手做每件事以前也這樣做。大事小事,都要事先周密考慮。一旦考慮出完整的計劃,執行起來就很順利。表麵看來,作計劃和考慮問題的時間占用得多了,但實際上,從總耗用時間量來計算,卻節省了許多寶貴的——即壓縮時間的流程,充分利用了每個單位的時間。
當然,有計劃地利用時間並不是把未來的工作時間全部地填滿工作內容。有計劃地利用工作時間,主要是合理地安排最主要的工作和最關鍵的問題。這些工作和問題,隻要安排得適時和得當,就會像機器的主軸帶動整個機器運轉那樣,促使其他的事情按時完成。
創業者要經常列出事情明細表,就輕重緩急的程度分類。一般而言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重要而且緊迫的;
第二類是重要但不緊迫的事;
第三類是不重要但緊迫的事;
第四類是既不重要又不緊迫的。
一般的創業者都要將重要而且緊迫和不重要但緊迫的事放在前麵,而將第二類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擺在腦後不去管理。聰明的創業者一定要專注於第一類和第二類的事情,第三類的事情最多最繁雜,創業者一定不能被它們所纏住,而忽略前兩類事情。
創業者主要應從下麵幾方麵入手進行時間管理。
一、條理化管理
創業者要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條理化、有序化,才能避免丟三落四,一些重要的事忘了去做,一些要找的資料翻箱倒櫃也找不到。創業者一定要把自己的時間細分,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規定的事情。具體應遵循的原則有:
首先,把屬於自己的各種資料、文件歸類管理。同一類的事情最好一次做好。如有秘書的話,一定要讓秘書把這些事情做好,並列出明晰的目錄交給你;其次要將事情一一列明,並注明完成的情況;最後是將自己要做的事情分出優先順序,按順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