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強化知識產權觀念。
遭遇別人侵犯商業秘密,是創業者應注意的企業經營風險之一。通常,有兩類人可能侵犯創業企業的知識產權:一類是創業企業的雇員,另一類是創業投資家。
一般雇員在工作中可能了解到創業企業的一些商業秘密,這些雇員在雇用期間以及離開創業企業後,有可能利用這些商業秘密為自己牟利,對創業企業形成競爭。創業者要把企業做大,必須雇用核心員工來幫你來擴展市場,推銷你的產品,生產你的產品,進一步開發新的技術。這樣,創業者也必須讓這些經理有渠道獲得你所掌握的關鍵技術、關鍵資源,至少讓他們應該知道怎麼能夠實施你所設想的計劃。但是,一旦這些人獲得這些資源、技術等商業秘密以後,他們有一種積極性,就是從你那兒走開,背叛你,成為你的競爭對手,自己來開業。
為此,除了國家加強產權保護製度外,創業者主要有兩個辦法:一是在對一般雇員的雇用協議上,加上一些非競爭、非泄密和“受雇工作”條款,以防商業秘密泄露。二是靠企業內部的激勵製度。怎麼能夠使得雇員在你手下幹,比他背叛你,自己拉出去跟你競爭更有效?這就要求在企業內部建立一種有效的激勵製度,使得每個員工,特別是高層管理人員都要有與其職位相匹配的激勵,使得他背叛你、自己單幹的機會成本會很大。
創業企業為尋求創業投資家的資助,常會向投資家解釋盈利模式,其間會透露一些商業機密;而投資家獲悉這些機密之後,有可能利用它來牟利。因此創業者在與投資家接觸時也需注意設法保護自己的創意。目前許多創業者國人對有關知識產權的觀念和意識比較淡薄,部分企業在知識產權糾紛發生之後才倉促應戰,結果自然凶多吉少。但如果創業企業能夠強化知識產權觀念,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則完全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訴訟和損失。
另外,企業在與其他企業合作,簽訂合同,特別是技術開發合同時,也會涉及到商業秘密的外泄問題。因此,創業企業要明確要求對方保守商業秘密,並對違規者要有相應的法律約束。
七、要善於識破陷阱,防範詐騙。
商場如戰場,雖說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創業路上會碰上形形色色的陷阱,需要能夠識破其中玄機,避開陷阱。
其中合同詐騙是犯罪分子最常用的詐騙手段之一。合同風險是因簽訂合同不慎,陷入合同陷阱,造成企業嚴重經濟損失。因此,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注意其中的每一項條款,明了它的所有內涵,以及它所隱藏的意圖。
例如,在通常情況下,他們一般先成立一個皮包公司(甚至虛構一個公司,這些公司往往從外表上能起到掩人耳目的目的),然後他們便與你簽訂購銷合同,向你購貨,貨到後按月結款。先前的幾次小數額交易,他們都會及時付款。別急,這隻不過是騙你信任的手段而已,他們一般都會在最後一次要上一大批貨後便人間蒸發,或是付少量訂金拿走大批貨物後消失在茫茫的大地上。
此外,還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各種各樣的手段,如私刻偽造假證、空頭支票詐騙、移花接木、偷龍轉鳳等等。創業者一定要擦亮眼睛,知己知彼,一遇異象立即提高警惕,千萬不能粗枝大葉,疏於防範,讓壞人有機可乘。這就要求創業者多多了解一些商場上的故事,從中吸取經驗,一些典型而常見的詐騙案例,創業者也當熟諳於胸。
在創業之路上,除了以上提到的七種主要的風險問題,還有其他不少風險問題。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一定要有務實的心態,要有腳踏實地的精神,開拓進取要積極,風險防範要慎密,一定要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一定要堅持做正經的事情,要善於規避風險,讓自己的創業之船順利揚帆前行。
到此,讓我們看看一個與風險防範有關的創業故事來放鬆放鬆吧。這是《世界經理人》上於美豔的一篇《離百萬富翁還差100萬》的文章中的故事。
1998年,我辭去令人羨慕的工作決定在服裝行業創業。這是我非常熟悉的行業。創業之前,我一直在服裝市場一線跌爬滾打了3年。在服裝這行我的客戶資源較多,雖然它是一個相對成熟的行業,競爭激烈,我還是堅定做服裝生意。一方麵我感覺自己在進貨的渠道上有優勢,對市場的信息了解得比較透徹,另外一方麵我所在的城市消費水平相對較高,服裝市場的增長預期較強。此外,準入門檻比較低。我當時隻有1.5萬元,盡管如此,我還是很有信心,並很快從南方進了第一批貨。
為了提高銷量,我就必須在適當的時機,用適當的方式,有效地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意識。經過幾晝夜的冥思苦想,我決定聯動促銷。由於市裏幾個電影院客源不足,我便與其中的一家影院進行合作。我利用他們的空地做現場銷售,顧客買滿100元送價值15元的影院門票一張(我付5元),觀看熱門影片。
此舉一箭雙雕,既解決了我的場地,又為影院吸引了大量的人流和客源。結果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首批進的貨全部脫銷。當天我真有一種“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感覺。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進行了很多促銷活動,比如在過年前的服裝消費高峰期,我結合市裏“慶賀新春”活動,組織了一場下崗女工“端莊時裝秀”,這成為當地當時媒體競相報道的一個主題,我的“風雪夜歸人”服飾也因此而聲名大噪。
首次成功後,我的自信心空前膨脹,“ 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做大服裝生意”成為我當時的總體經營思路。現在想來,盡管當時幹得風風火火,但對財務風險的漠視和粗放式的管理成為我後來危機爆發的最大隱患。
1999年初,我擴大經營規模並調整了經營思路。我把從南方采購來的服裝換上標簽,貼上“風雪夜歸人”的牌子,笨拙而執著地經營著自己的品牌。為了突出自己的形象定位,我請廣告公司設計了店麵,然後又不遺餘力地開了兩家分店,這使我囊中所剩無幾。事後,我才發現,這種貌似風光的背後存在著很大的危機,就像一條鏈子,中間的某個環掉了,即使再長的鏈子也比不上一根很短的繩子。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裏,這種盲目冒進的財政政策一下子把我20多萬的資金全部套牢,最少的時候我的賬麵上隻有1000多元。
現實是冷酷無情的,首先是銷售並沒有隨著成本的擴張而實現快速增長,經營方式上也沒有“一招鮮,吃遍天”的固定套路。我的服裝雖然質量上乘,價格偏中,但仍然不能主導市場。
其次因為資金限製,我和廠家的結款不及時,廠家不願提供新的服裝款式。而此時我原有的服裝由於銷路不暢,現金周轉出現困難。我也想過找銀行借貸,但操作程序非常繁瑣,最終“遠水”沒能解“近渴”,隻好眼睜睜地看著夏季的銷售旺季遠去。
最後由於店麵擴張,我一直在外聯係進貨,對店麵的監督管理不力,加上生意不好,我常發火,漸漸地幾個得力的銷售人員也辭職而去。
在苦苦支撐3個月後,我終究還是無力回天。1999年底,我把手上的貨全部清理掉,把店麵都盤掉,最後一清算,離百萬富翁還差100萬元。
正如該文作者自己的總結,對財務風險的漠視,一取得成功便野心膨脹,盲目開店擴張,不會控製手頭足夠的現金流,以及不重視細節的管理,不懂得善待手下員工,任核心銷售人員離去等等初創業企業存在的風險問題,都不幸地發生在一個人身上,那結果,當然也就隻能是該文作者那樣的結果了。不重視風險問題,不善於規避風險,最終,創業者前麵的路怕也隻有這麼一兩條了。沉舟側伴千帆過,有心的創業者,在對他人創業失敗的故事笑笑之後,當會更加沉下心來,讓自己操控的創業之船穩定揚帆、順利前行。
本書參考資料
哈佛《商業評論》譯輯第三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年11月
《成功學全書》拿破侖?希爾著
《私營公司發展問題報告》付曉明編著 中國商業出版社
2001年12月
《戰略與商業機會》(美)傑弗裏?蒂蒙斯著 華夏出版社出版 2002年1月
《經營自我與創業之路》凡禹主編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1999年9月
《成大事必備——九種習慣》王誌綱編著 企業管理出版社 2002年1月
《科學投資》網
《阿裏巴巴》網
《創業指南》網
《中國創業者》網
《創業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