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質33你是否善於規避風險防範失敗(2 / 3)

創業企業在創業經營中遇到的風險很多,首先就是創業者在企業戰略方麵掌握不準可能帶來的風險及其防範問題。

對於創業企業來說,它所麵對的環境是複雜多變的;而且由於創業企業所能夠控製的資源甚為有限,因此很難改變環境,而它惟一的選擇就是適應環境。如果創業者在創業之初就花費大量的精力對企業戰略進行全麵的研究和計劃,然後以此來指導行動,那最終的結果很可能當初的戰略環境早已改變,市場機會已經消失。

此外,最重要的一點,創業企業的生存要比發展重要。一些初創企業一開始就提出過高過遠的戰略計劃,並全力瞄準這些目標,如力爭“在本地區領先”、“占領市場製高點”、“多角化經營”等等遠大抱負。而為了實現這些遠大的目標,創業者往往早早地引進采用一些大型企業的做法、管理體製、製度、模式等,希望公司能像那些大企業一樣快速發展並獲取巨額贏利。那麼公司必然會因為太過倉促而留下不少漏洞及隱患,而如果創業者再防範得不夠好的話,這家企業很可能走向不歸路。很多有識之士就曾對此提出了強烈的質疑:一個市場,10年以後的前景被描述得非常好,事實上確實也不錯,問題是,你怎樣讓這個企業挺過創業最初的前兩三年?這一階段不可逾越,在創業最初階段,企業生存的需要遠比發展重要。哈佛大學的邁克爾?波特指出,一家新的創業企業不僅麵對來自提供相同產品的對手的競爭,也麵臨著來自替代品、供應商、買家以及其他新進入者的競爭,它們甚至還會與行業之外的公司爭奪人才和資金。因此,如果創業者過多地關注管理的完整性,那麼就無法應對以上這些複雜多變的局麵了,這樣創業風險與失敗可能隨之而來。不顧自身實力以及所處的環境,一味地追求遠大的戰略抱負,貪大求全,盲目發展,恰是導致初創企業快生快滅的主要根源。

為了規避這種不切實際的戰略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創業者一定要能隨機應變,重視戰術技巧,一旦問題出現,及時尋找解決方案,迅速堵住漏洞,並隨著環境的變化、事情的進展而迅速調整戰略。

二、要善於把握好人治與法治的界限。

《企業管理》中周立、申萬秋的《創業企業如何防範失敗》一文認為:因為創業企業不可能各種規則都很完備,所以在企業創建的初期,適當的人治是相當有效率的。在很多時候,人治是企業提高效率的最簡潔的途徑。通過人治,企業就可以減少很多監督和控製環節,小企業就更能夠適應多變的環境,增強企業的適應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有的創業企業甚至過多采用了人治,而且在一些重要的問題上也是希望通過人治來達到目標。當然通過信任來解決一些問題固然可以提高效率,同時也不會傷到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但是信任是有臨界點的,不同的人遵守諾言的程度也不一樣,創業者如憑借信任關係來處理企業中的問題,這本身就是對企業不負責任,這將給公司埋下隱患,嚴重的甚至導致創業團隊的解體和創業失敗。就此而言,企業規章製度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個創業企業缺乏監督控製,就可能犯錯誤、走彎路,甚至隻因為某一個錯誤就使創業者永無悔改機會。

為了防範意想不到的風險,他們認為:不管哪個創業企業充滿著多麼溫馨的人情味,在以下幾方麵必須規則明確:

1. 公司股東、股權的變化,一定要按照國家工商管理部門的規定及時辦理;

2. 公司董事會的構成及董事的責權利要規定明確;

3. 公司的財務製度必須嚴格。

三、善於協調技術人員與市場人員之間的衝突所帶來的問題。

這個問題是科技型創業企業的一大主要問題。上文這樣分析道:獲得市場是公司實現價值的最關鍵環節。但是大多數創業企業的特點是,在創業之初都是先有技術開發產品、再找市場。創業企業在技術人員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常常會不知不覺地陷入產品觀念,也就是認為公司一定要拿出最優秀的、最領先的產品。但這往往不是用戶需要和滿意的產品,結果有可能使創業企業偏離市場很遠。這一時期的創業者,就特別需要協調好技術人員與市場人員之間的矛盾,緩解他們之間的衝突。較多創業企業的經曆表明,如果這個矛盾解決不好,很有可能導致創業團隊的解體和創業失敗。

在公司初步組織起研發隊伍以後,創業企業就進入到產品開發階段。這時技術人員就成為公司的重中之重,因為隻有研製出產品,公司才會發展。這個階段對公司來說是比較艱難的時期:公司隻有現金的流出,人員的心態相對浮躁,如果研發時間過長,或者研發過程中人員流失,往往會導致不可控製的風險出現。在這個階段,創業者及公司的管理人員應該擺正心態,積極溝通,主要通過協商來引導技術方向;同時應該以服務為主,即為技術人員做好服務工作,並幫助他們協調相應的資源;另外,要在最困難的時期堅定自己和創業團隊其他成員的信念,為他們鼓足幹勁,引導他們的創業熱情。

接下來是市場開發階段。研製出來的產品要能夠獲利,需要市場人員的全力投入,使公司的產品得到市場的認可。這時候的市場人員相對來說就十分重要,創業者在激勵他們方麵也需要較多一些的投入。創業企業一旦獲得了持續的現金流,公司就產生了質變,並開始向成熟企業過渡。這段時期,創業者不應僅僅做決策、發號施令,更主要的工作應是把握如何協調、如何有尺度地妥協。

四、善於規避財務風險。

創業者要善於規避創業企業的財務風險,比如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的管理,善於保持企業穩定的現金流。應收賬款的增加,正成為現在許多企業麵臨的一個大問題,這使企業資金周轉放慢,債務不能及時償還,投資項目的後期管理跟不上。這樣的一些問題,如果協調控製不好的話,肯定使企業的投資回報下降,財務狀況失去了平衡,加大了企業的風險。

避免資金周轉發生困難的最佳辦法是珍惜你手頭上的現金,盡量保存。創業之初,不要作太多的投資性支出,例如寧租賃也不購買廠房寫字樓,很多辦公設備如複印機、手機、傳真係統等,還有生產機器也可以采取租賃的方式,以留出更多的資金作創業的儲備。也不要投入大量的宣傳費等,那些現金的回收,通常屬於比較遠期的效果。

此外,戰場統帥從來都要為自己預先籌劃好萬一失敗撤退的方案,每一位創業者也都應該預先為自己留條退路。一旦發現事業無法進行下去,創業者就有必要中途中止另謀他路。為了盡量減少從一個行業撤退轉入另一個行業,或創業失敗帶來的損失,創業者在創業之初一定要讓自己輕裝上陣。具體來說,要盡可能做到零庫存,要堅持預先付款、現金回收的原則,不要有拖欠的貨款;不要大量雇用正式的員工,盡可能地使用臨時兼職人員,有必要嚴格堅守不簽長期租約、不借錢的原則。客戶可能會希望你能有庫存,也可能提出延長付款期等各種要求。可是如果答應了客戶的要求,就有可能讓自己的事業背負極大的風險。也有的經營者抱著沒有風險就沒有利益的想法,認為有增加庫存的必要。可是如果所得利潤不足以維持庫存的話,事業的運轉就會崩潰。

如果沒有預先準備好退路,一旦要撤退的時候才發現撤退的壁壘已經被升高了,那就想撤退都退不了,其後果將是創業者無法順利地實現事業的更新換代,損失將是異常慘重。

五、善於規避用人失誤帶來的風險。

《創業者》網站上一篇《創業者常犯的五大錯誤》指出:創業者的一大錯誤是關鍵職位用錯人。新創企業想要迅速發展,一切都急忙急火的,計劃永遠趕不上實際進程。公司裏的每一個人都頂幾個人用。在這種環境和壓力下,創業者必須在極短的時間裏雇用較多人員。這時,一個最常見的錯誤是急於雇人而忘記了人的質量應是第一重要的。人們常有一個想法,就是先應付眼前之急,以後再雇出色的人才。這真是大錯特錯。錯誤的結果常常要過不少時間才會顯現,它給企業帶來了潛在的隱患風險。

快速而欠考慮地雇人雖然解決了眼前的危機,創業者暫時鬆了口氣。但這種輕鬆的感覺很快會消失,然後就開始擔心這些人是否能勝任。因為懷疑他們的能力,創業者自己隻好幫他們做許多事。而且,一個不勝任或品行惡劣的人員,尤其是關鍵崗位上的人員,將會給你的工作惹來不少的麻煩,嚴重的還帶來巨大的損失。

所以,招聘人才一定要保持高標準,要有耐心,直到找到真正合適的人選來幫助你創業,然後盡可以放手讓他們去做。這樣創業者就會省力得多,事半功倍。我們建議采取這樣一種折衷辦法:對應招考的能力保持高標準,而對他們的履曆和經驗要求放寬。我們希望他們的精明強幹會彌補經驗不足,他們會很快適應並出成績,這當然也有一定的風險。另外,在聘請人才時最好設下一定的試用期。這樣,對於不稱職的員工,就可以在試用期內排除出去,不至於在日後再讓他走人時引來較多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