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質33你是否善於規避風險防範失敗(1 / 3)

特質33你是否善於規避風險防範失敗

雖然許多人都懷有創業的夢想與激情,每年新辦企業如雨後春筍,但現實狀況是:“創業失敗是普遍規律,成功倒是例外。”我們幾乎每天都可以在街上看到開業的喜慶場麵,或敲鑼打鼓放鞭炮、或門前整齊地擺放著祝賀的鮮豔的花籃,創業者滿麵紅光地迎來送往。我們卻很少看到倒閉者當街吹喇叭,隻能在不留意中發現某個企業的門前靜靜地擺放著“內部裝修,暫停營業”或“此門麵招租”的招牌。這寥寥幾個字告訴我們,又有一個失敗的投資發生了。誰也不會去過問對於這個失敗由誰來負責任?負多大的責任?

創業者開創的企業因為尚處於事業的初期階段,沒有穩定的現金流,沒有成型的管理模式,甚至也沒有清晰可見的戰略。創業企業規避風險以避免失敗,已經成為所有創業者無法回避的關鍵問題。

自主創業,企業發展總是有風險的,不敢承擔風險,就難以求得發展。有風險是件好事情,因為有了風險的機會,也就意味著有了獲利的機會,風險越大,機會可能越多。創業者要做的是在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如何把商業交易的風險降到最低。創業難,最難就難在如何規避這些風險。

成則富豪敗則潦倒,那麼創業者又該怎樣規避隨創業而來的風險,防範失敗,以免落得個負債累累,落泊潦倒的下場呢?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是創業者要樹立風險意識,在創業經營活動中盡可能預防風險、降低風險、規避風險。創業者不可一味地大膽往前衝,切記不時地審視自己及所處環境,而防範自身疏忽或環境帶來的風險以及隨之而來的失敗。

創業企業風險有哪些?

企業風險是指由於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生產經營活動(客體)的複雜性和企業(主體)的能力有限性而導致企業生產經營失敗的可能性。因此,創業企業風險也受這三方麵因素的影響。

1. 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育與完善,企業所麵臨的外部環境也將日趨複雜,外部環境的不可控性也日益加大。主要包括三個方麵:其一,政治、經濟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其二,市場狀況的變化以及競爭對手的出現;其三,消費者的消費結構、消費行為和需求偏好的變化。此外,還有水災、地震、台風等不可抗拒的因素。由於這些外部環境因素變化的可(預)測性低,因而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從而在客觀上給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帶來風險。

2. 創業經營活動本身的複雜性。

隨著社會化生產分工的發展,企業產品生產與營銷中的鏈條不斷加長,生產與經營中的組織協調與協作日趨複雜,生產經營活動難度加大,從而給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極大的困難性。技術進步速度的加快,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增加了企業進行新產品開發的難度;同時,企業規模擴大的過程也將伴隨著投入的擴大,從而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資金需要量,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些,無疑使得企業經營活動日趨複雜,加劇了企業生產經營失敗的可能性,進而導致企業風險。

3. 創業企業能力的有限性。

創業企業在創業經營活動中受到人、財、物、技術、信息等各種生產要素數量、質量和結構上的約束。創業企業所擁有的生產資源和生產要素是有限的,這與企業所麵臨的客觀風險的無限性之間構成一對矛盾。當外部環境的變化,生產經營活動的複雜性與難度超過企業的能力時,風險便可能發生。企業風險還與企業創業經營活動中“人”的要素有關,即與創業者、管理者的素質、能力、風險意識、風險傾向、風險處理技巧有關。對外部環境辨識錯誤,對生產經營活動估計偏差,對風險活動決策失誤,對風險過程監控不力,以及缺乏對風險心理的承受能力,均可能導致主觀風險的產生。

具體來說,企業風險可以分為以下具體類型:

1. 市場風險,是指產品在市場上是否適銷對路,有無市場競爭力。

2.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資金周轉困難、資產負債率過高,不能及時支付到期債務等。

3. 投資風險,是指企業進行投資活動時,導致投資活動失敗或使企業發生損失的風險。又可分為項目投資風險和證券投資風險兩種類型。

4. 技術開發風險,是指導致企業技術開發活動失敗、中止、撤銷、延期以及達不到預期技術經濟指標的風險。

5. 生產風險,是指企業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風險,如生產質量風險、成本風險、安全風險等等。

6. 組織風險,是指導致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組織不協調,效率低以及發生人際衝突的風險。

企業風險是導致企業陷入逆境的重要原因。風險中隱含著失敗,如果企業在管理決策過程中無視風險,或者未能正確處理風險,便會在風險中導致失誤與失敗,最終陷入逆境。企業風險大到無可挽回,具體說來就是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嚴重虧損,從而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無法繼續經營下去時,企業就可能麵臨倒閉或者破產。同時,企業風險具有兩重性,即風險中含有失敗的可能性,也還蘊含著機會,蘊含著成功的可能性。如果創業者采取了正確的風險態度和風險防範技術,有效地回避和控製住了風險並充分把握了風險中的機會,便會最終獲得成功,從而成功地避免陷入逆境。

積極預防風險

搞創業搞經營,風險難以避免,但如果采取切實的防範措施,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經營風險的。對於創業者來說,最大的風險主要來自於缺少風險意識,或者說對於規避風險存在較大的依賴性。市場時時刻刻都有風險,卻永遠也不會有人來及時提醒你風險在哪裏。依賴別人來替自己防範風險,結果隻會誰也依賴不了。防範風險隻能靠創業者自己。

如果創業者不想冒大風險,那就采用“險中求穩”,即每走一步先留退路,將風險降到最低程度。趨利避害,揚長避短。經營什麼產品,選擇什麼樣的市場,都要仔細掂量,發揮自己的優勢。做應該做的,做可以做的,不應當做的絕對不做,也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比如創業時期投資一個項目,創業者一定要沉著冷靜,絕不戀戰,一旦形勢沒看清,機會沒抓住,就主動撤退,另辟戰場,切忌不顧後果地一味戀戰等。另一方麵,“進攻是最好的防守”,與其老想著預防風險,還不如從積極方麵入手,規避風險,盡可能提高成功概率。譬如創業者以變製勝,適者生存,創業者要主動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隨時做出調整。

成功人士在談到如何規避經營風險時,透露了“十字秘訣”:分析、評估、預防、轉嫁、分散。

——學會分析風險。投資有風險,籌資有風險,經營也有風險,經營活動可以說處處有風險。創業者對每一經營環節都要學會分析風險,做什麼都不能滿打滿算,要留有餘地。對可能出現的風險要有明確的認識和規避的預案。

——善於評估風險。通過分析,預測風險會帶來的負麵影響。例如,投資一旦失誤,可能造成多大損失;籌資款萬一到期無法挽回,可能造成多大經濟損失;貨款一旦無法收回,會產生多少影響;資金周轉出現不良,對正常經營會造成哪些影響……決策時,對風險大的方案要特別謹慎,能不采納盡量不采納。

——積極預防風險。例如,對投資方案進行評估,對市場進行周密調查,製定科學的資金使用政策。一旦某個環節出了問題,要有采取補救措施的預案,盡可能減少負麵影響。還比如加強管理,建立健全企業各種規章製度,特別是合同管理、財務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等製度;要建立客戶檔案,了解其資信情況;認真簽訂、審查各類合同,加強對合同履行過程中的監督。

——設法轉嫁風險。風險不可避免,但可以轉嫁。如合同轉移,針對特定事項、特定投資風險,與關係方簽訂合同,明確一旦出現風險損失,雙方的責任和賠償辦法。再如財產投保,就是轉嫁投資意外事故風險;以租賃代替購買設備就是轉嫁投資風險。

——盡量分散風險。投資多樣化,多角化經營,調整風險項目投資比重,以分散風險,同時也可利用分開投資時間,錯開投資周期的辦法分散風險,如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在經營上搞多種經營,“東方不亮西方亮”。創業之初的注冊也是如此,個人獨資要承擔無限責任,但幾個人共同投資,以及新出台的一人公司,就是有限責任,就能分散風險。

創業經營中創業者怎樣規避具體的風險

創業企業中“成功的公司多半大同小異,而失敗的公司則各有各的特色。”成功之路隻有人人看得見的那麼幾條,但要是走向失敗,卻有著無窮的花樣。那麼,在創業經營中,創業者該怎樣規避具體的風險呢?

一、隨機應變,重視企業生存戰術,及時迅速調整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