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戰篇 8.庫班空戰〈1943〉——蘇德雙方長時間激烈的對決(2 / 2)

而之後的幾次空中交戰分別是:4月29日~5月10日在克雷姆斯卡亞鎮,5月25日~6月7日基輔斯卡亞鎮和摩爾達萬斯卡亞鎮等地域展開。在庫班空中的交戰過程中進行了多次持續時間長達幾個小時的激烈空中戰鬥,雙方為此也多次增加兵力。有幾天,編隊空中的戰鬥約達50次,蘇德雙方每次都以30~50架以上的飛機參加戰鬥。

在5月26日早晨,庫班發生了更加激烈的戰鬥,蘇軍對“藍色防線”發起了猛攻,至此,蘇德空軍開展了第三輪激烈的空中角逐。

蘇聯空軍的第四集團軍在進攻發起之前就出動了338架飛機,配合炮兵進行了40分鍾的密集航空火力準備。

可是德軍的抵抗也是空前的頑強,這一次德軍也迅速地從戰場外圍調入了大批飛機,使第四航空隊的飛機出動數量和架次猛增。

在進攻前的頭3個小時,德軍航空兵就出動了1500架次,從空中阻擊蘇軍的攻勢;到了中午以後,在前線的上空還是會不斷地出現德軍的飛機。

蘇軍為了能夠奪回主動權,打掉德軍的囂張氣焰,空軍的第四集團軍及時調整了作戰計劃,將殲擊機防區的範圍擴大,在戰區邊緣截擊敵轟炸機。同時還廣泛采取了“遊獵”的戰法,靈活機動地打擊德機。

由於蘇軍把大批的殲擊機用於爭奪製空權和攔截德軍轟炸機的戰鬥,為此,蘇軍的轟炸機和殲擊機無法得到有效的護航。

可是,蘇軍采取了大編隊自我保護的方法,堅持進行出動,突擊德軍地麵的反擊部隊。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殲擊機始終保持15%的彈藥,準備隨時與德軍進行交戰。可以說這次空戰是庫班三次空戰中最激烈的一次,在11天的時間裏,蘇軍殲擊機出動了5610架次,雙方進行空戰364次,擊落德軍飛機315架,極其有效地遏製了德軍的反攻勢頭,蘇軍又重新成為了庫班上空的主人。

庫班空戰的閃光點

庫班空戰曆時50多天,蘇德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進行多次空中交戰,每次持續時間幾乎都多達幾小時的時間。據統計,蘇軍出動飛機約3.5萬架次,擊毀、擊傷德軍飛機1100餘架,其中擊落了800餘架。

由於蘇軍的頑強進攻,蘇聯空軍最後取得了蘇德戰場南翼的製空權,為奪取整個蘇德戰場的戰略製空權打下了基礎。而且蘇軍的庫班空戰也創造了戰爭史上的新特點,例如在主要方向上大量集中使用航空兵力,而且還在後續的空戰中不斷增強力量;廣泛使用地麵無線電台來指揮空中作戰;成功采用了垂直機動戰術和按高度作層次配置,也創造了被後人稱為“庫班書架”的新型戰鬥隊形等等。

◇知識拓展◇

製空權理論

製空權理論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它的創立人是意大利的杜黑將軍,以及和他同時代的美國空軍奠基人米切爾準將,被稱作“美國的杜黑”也是創立人之一。

杜黑認為,未來戰爭不可能隻是兩國之間軍隊的搏殺,必然要動員全民,以及國家的全部資源、全部能力和全部信念進行對抗的戰爭,可以說是一場總體戰,對後方居民和經濟目標的打擊也是戰爭的必要手段。

特別是飛機的出現,往往能夠導致戰爭的特性發生巨大的變化。飛機的速度越快,作戰半徑越大,打擊能力也就越強,而且這樣也可以使戰爭的影響不再局限於地麵大炮的最遠射程之內,戰場可以擴大到交戰國的整個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