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格林尼亞的父母終於明智起來了,他們忍痛讓自己心愛的寶貝兒子離去,讓他去走一條艱苦奮鬥的新路,沒有阻攔,也沒有尋找,也就是說,沒有有意無意地去動搖兒子的決心,這無疑值得稱讚!
格林尼亞來到裏昂,想進裏昂大學學習。可是他小學、中學都沒有好好學習,根本不夠入學資格。但他的誠心和毅力感動了一位老教授,老教授把他留在家裏,為他補課。格林尼亞廢寢忘食地學習,隻用了兩年時間就把耽誤了的功課全部補完,然後進入裏昂大學插班就讀。
8年以後,格林尼亞由於以頑強奮發的精神埋頭學習和研究,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發現了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格氏試劑,裏昂大學破格授予他科學博士學位。這一消息轟動了整個法國。他的故鄉瑟兒堡更是一片歡騰,他的父母沉浸在幸福之中。瑟兒堡為他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但是這時的格林尼亞仍然為自己少年時代的荒唐行為悔恨交加,覺得無顏見家鄉父老,沒有回家鄉參加慶祝盛會。他再次下定決心,以新的成就來報答父老鄉親的盛情。
此後的4年裏,格林尼亞馬不停蹄,勤奮努力,相繼發表科學論文200篇,先後被裏昂大學、南雪大學聘為教授。1912年,他榮獲諾貝爾化學獎。這時,他收到一封賀信,賀信隻有一句話:“我永遠敬愛你!”這是波多麗女伯爵在病中伏榻寫給他的。這使格林尼亞激動萬分。他對這位女伯爵當初的嚴厲訓斥和現在的真摯鼓勵都無限感激!
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似乎在走一個歧行的道路,給予孩子的關愛過多,而給予孩子的懲罰過少。就像那個順口溜說的:含在口裏怕化了,頂在頭上怕摔了,捧在手裏怕飛了。做父母的想想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相信對我所列舉的上麵的話應該是有深刻體會的。
其實,古代流傳下來的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並不一定就是錯的。比如我們經常批判的嚴師出高徒棍棒下麵出孝子之類的話。它的錯誤是顯而易見的,但在新的時代新的時期,我們也要把它的有用的部分挖掘出來加以應用。
孩子小,不能刺激他,要愛護他。我們總是抱著這樣的想法來實施我們的溫情教育。但孩子是否能夠真正明白父母的苦心呢?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有不少的孩子也喜歡“倚小賣小”,在他們和父母的交流中獲得了被寵護的甜頭,他們就變得肆無忌憚。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害的。所以,明智的父母總是在關鍵的時候,亮出自己的殺手鐧:以訓斥和棍棒給他適當的教訓。當然這個尺度要掌握在合理的範圍之內,更不能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