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懲罰孩子不是一種罪 2.3必要時給孩子當頭一棒(1 / 2)

第二章 懲罰孩子不是一種罪 2.3必要時給孩子當頭一棒

名人的母親是怎麼對待自己的孩子的?有人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蒙娜麗莎的母親:“那畢竟是我和你父親拚命賺來的錢,難道這就是你能給我們最大的微笑?”

哥倫布的母親:“我不關心你發現了什麼,克裏斯多佛。你還是要寫字!”

米開朗基羅的母親:“邁克,你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在牆上畫畫嗎?你知道將那些顏料從天花板上弄下來有多麼困難嗎?”

拿破侖的母親:“好吧,拿破侖。如果你沒有把成績單藏在夾克裏,那就將手伸出來證明一下吧。”

艾伯特?愛因斯坦的母親:“艾伯特,這就是你最好的畫像?你不能弄一下頭發嗎?弄點發膠、摩絲或別的東西?”

希伯來的母親:“是個好故事,但現在告訴我最近三天你到底去哪裏了?”

托馬斯?愛迪生的母親:“我當然為你發明了電燈而自豪,托馬斯。現在關上燈上床睡覺!”

大衛的母親:“孩兒,你的身材很好,你是世界第一男模。不過,你別忘了,商家要你展示他們的產品,而不是你強健的胸肌!”

丘彼特的母親:“失戀是一種痛苦,彼特。你的箭能不能帶上鉤?”

故事聽起來讓人覺得很好笑,但我還是被其中所隱含的深刻涵義所感動。這些都是些偉大而又明智的母親,自己的孩子盡管已經取得了許多的功績,但這些似乎都不是父母必須要向孩子表示妥協的最好的理由。相反他們做出了自己的決斷,“孩子你必須要按照我說的來做,因為我的要求是合理和正確的。”如果有必要相信他們也會給孩子當頭一棒。

19世紀70年代,在法國的瑟兒堡,有一戶家財萬貫的大資本家,家裏有一個男孩,叫維克多?格林尼亞。由於家裏有的是錢,父母對他又過分的溺愛,他要什麼就給什麼,他想幹什麼就讓幹什麼,一切都任著他的性子來,使他從小養成了嬌生慣養、遊手好閑、驕縱放肆的惡習,成了一個有名的“二流子”。他對學業壓根兒就不感興趣,整天盛氣淩人,到處稱王稱霸,甚至小小年紀就發展到近於荒淫的地步。他家裏有權有勢,父母又寵著他,誰還願管他呢。又有誰能奈何他呢?他繼續在邪路上滑下去,眼看著年紀越來越大,快要毀掉了。

可是有一次,有人給了他當頭一棒,使他大受刺激,頓然猛醒,毅然下決心拋棄惡習,棄舊圖新,走上了正道。

有一天,瑟兒堡的上流社會又舉行盛大的午宴。維克多?格林尼亞自然是少不了的出場人物。他大模大樣地前往參加。在這次宴會上,他又對一位姑娘的美貌著迷了,傲然走上前去邀請她跳舞。這一次,維克多?格林尼亞萬萬沒有想到,那位姑娘斷然拒絕了他,並對他流露出不屑一顧的神態。大慨是這位姑娘對維克多?格林尼亞的表現早有耳聞,故意要給他碰個釘子。這對格林尼亞來說是有生以來的第一次。當時他感到非常狼狽和氣惱,簡直有點怒不可遏。可是當他打聽到這位美麗的姑娘是從巴黎來的著名的波多麗女伯爵的時候,不禁吃了一驚,開始感到了自己的冒失魯莽。格林尼亞於是走到波多麗女伯爵麵前,向她表示歉意。格林尼亞又萬萬沒有想到,波多麗女伯爵竟冷笑了一聲,不屑地說:“算了,算了,請走遠一點!我最討厭被你這樣的花花公子擋住了視線!”格林尼亞羞愧得無地自容,心靈深處受到了劇烈的刺痛,並認識到自己過去那種自以為得意的生活和作風是多麼沒有出息,多麼被人看不起!格林尼亞也許畢竟是一塊鋼材,重錘之下終於迸出了火花。他幡然悔悟,決心與過去決裂,鼓起勇氣重走一條新路,把失去的一切追回來。他深感自己過去的浪蕩生活與家鄉瑟兒堡的惡劣環境有關,與自己優越的家庭條件有關,決定離開瑟兒堡、離開家庭。格林尼亞離開家庭出走時,給家裏留下一封信:“請不要打聽我的下落,讓我刻苦努力地學習吧,我相信自己會創造出一些成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