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懲罰孩子不是一種罪 2.2父母要有鐵石心腸
剛上大學時,爸爸和亞裏克約定:每月15號給亞裏克寄500美元的生活費。
亞裏克用錢既無計劃也不節製。三天兩頭,找個理由就與同學到校園餐館揮霍一頓。結果第一個月還沒過完,亞裏克的口袋裏就隻剩下幾個鋼鏰叮當響了。第一個月,爸爸容忍了兒子的無節製做法,提前把第二個月的生活費寄了過來。然而亞裏克卻不知悔改。第二個月、第三個月依然如此。
終於,在離第四個月的收款日還遙遙無期的時候,亞裏克又捉襟見肘了。萬般無奈之下亞裏克隻好拍了一封電報回家,內容很簡短:“爸爸,我餓壞了。”
爸爸很快回了電報,也很簡短:“孩子,餓著吧。”
生活真是太奇妙了。在那之後隻有20美元的10天裏,亞裏克絞盡腦汁節衣縮食,出手之前輜銖必較,竟然也把難捱的日子熬過去了。
從此以後,亞裏克學會了精打細算,並且發現,其實隻要稍稍節製一下不必要的支出,每月400美元生活費就足夠了。這樣一來,每個月亞裏克還可以積攢下一些錢。亞裏克用這些錢買了許多自己喜歡的書、磁帶、唱片,做了一些比如旅遊、捐款等有意義的事情,當然也沒有忘記偶爾和朋友們到餐館聚聚。
亞裏克的大學生活比以前過得充實多了。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作為孩子的最直接的老師,父母不能動不動就怕刺激到了孩子,然後會在孩子的哭鬧下,向孩子表示妥協。教育孩子有多種方式。有時應該溫和,有時必須嚴厲甚至狠心。一味嬌寵孩子,容忍孩子的惡習,對孩子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所以該狠心的時候就狠心。把孩子逼到很為難的境地,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一些問題。忍得一時痛,勝過十年功。
魯伯特?默多克,企業家、世界傳媒大亨,生於1931年的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他控製了澳大利亞2/3的報紙,英國的《太陽報》《泰晤士報》等40%的報紙都由默多克控股。他還擁有英國的天空電視台、美國的福克斯電視網、中國香港的亞洲衛視。在互聯網時代到來後,默多克又宣布與日本公司合辦一家專門拓展互聯網投資的金融企業軟銀公司。
在這位世界巨富成功的背後,是一位嚴母的教育和心血。她給予默多克的早期教育,以及對他的鼓勵和支持,使默多克一生受益無窮。
默多克的父親凱斯?默多克在澳大利亞擁有《論壇報》集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報業人士,1933年被政府授予爵士頭銜。默多克的母親伊麗莎白?格林曾是一個優秀的演員,她很有主見,性格果敢,對兒子默多克既寵愛有加又嚴格要求。
父親凱斯對他惟一的兒子默多克很是喜歡,甚至有點溺愛,為了糾正默多克在父親的寵愛下養成的任性和嬌氣,伊麗莎白專門為默多克在花園裏蓋了一間小木屋,隻有在寒冷的冬天,默多克才可以和父母以及姐妹們一起在大房子裏睡覺。從春天到秋天,太陽下山,全家吃完晚飯、讀書看報以後,母親就要求小默多克去花園的小木屋裏睡覺。最初,母親還時常在小木屋裏陪伴默多克,等他睡著後才返回大屋。漸漸地,默多克開始喜歡上了這間小木屋,於是,母親就讓他自己一人在小木屋裏睡覺。父親凱斯卻於心不忍,幾次三番地想打退堂鼓讓小默多克搬回大屋睡覺,這時,母親就會對父親說:“我認為在外麵睡覺對我們的兒子很有好處,這是對他的一個鍛煉。他不僅僅是要適應這些樹,更重要的是,他還要適應自然界的黑暗,適應獨處,這樣做會讓他變得更勇敢。”就這樣,默多克在小木屋裏一住就是好幾年。實際上,這個花園裏的小木屋是一個“美妙的小房子”,屋內有電燈,有一張床,還時時可看見螢火蟲,而且夏天的時候非常涼爽。默多克越來越喜歡他的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