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懲罰孩子不是一種罪 2.1樹立父母的權威(1 / 2)

第二章 懲罰孩子不是一種罪 2.1樹立父母的權威

現在的家庭教育給予孩子的關愛過多,而給予孩子的懲罰過少。就像那個順口溜說的:含在口裏怕化了,頂在頭上怕摔了,捧在手裏怕飛了。其實,古代流傳下來的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並不一定就是錯的。比如我們經常批判的嚴師出高徒、棍棒下麵出孝子之類的話。它的錯誤是顯而易見的,但在新的時代,我們也要把它有用的部分挖掘出來加以應用。

威廉?斯羅內克醫師是位技術高明的小兒科醫師。他有一個小病人,10歲的男孩———羅伯特。斯羅內克醫師曾說,每逢羅伯特門診的日子,他的小兒科同事都會覺得恐慌。說羅伯特攻擊診所一點都不誇張,他抓器具、搶檔案文件和電話、打砸桌椅和文件櫃。他那無奈的母親常常在一旁難為情地搖頭。

有一次,在羅伯特例行體檢的時候,斯羅內克醫師發現羅伯特的牙齒被蛀了一個大洞,這下羅伯特非得轉到牙科處理不可。但是誰有這份榮幸來伺候他呢?介紹羅伯特這種病人給同事可能意味著一段專業人員之間的友誼將告終結。斯羅內克醫師最後決定送他到一位據說是很了解小孩的老牙醫那兒去。接下來的場麵,現在看來簡直就是人性衝突史上的一次經典的關鍵時刻。羅伯特到了牙醫的辦公室裏,準備開戰。  “坐到椅子上去,年輕人。” 牙醫說。

“休想!”男孩應道。

“孩子,我要你爬到那張椅子上去,那就是我要你做的事情。”牙醫說。

羅伯特盯著對手一會兒,說:“如果你硬要我上那個椅子,我就要脫掉我身上所有的衣服。”

“孩子,你就脫吧。” 這位牙醫冷靜地說道。

男孩毫不猶豫地脫掉襯衫、內衣和鞋襪,然後抬眼挑釁地看著牙醫。

“好了,孩子,”牙醫說,“現在到椅子上去。”

“你沒聽清楚?”羅伯特激動地說,“我剛才說的是,如果你要我坐到那個椅子上去,我就脫掉‘所有的’衣服。”

“孩子,那就脫吧。”醫生應道。

羅伯特繼續脫掉他的長褲和內褲,最後光溜溜地站在醫生和助理的眼前。

“現在,到椅子上去。”牙醫說。

羅伯特照做了,而且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都很配合。在蛀牙鑽好也補好之後,他聽從指揮,順從地從椅子上下來。

“現在還我衣服來。”男孩說。

“抱歉,”醫生答道,“告訴你媽媽,今天晚上你的衣服由我來保管。她可以明天再過來取。”

想象一下,當候診室的門打開,羅伯特的母親見到一身光溜溜像出生嬰兒般的兒子時有多麼驚訝。候診室裏坐滿了患者,羅伯特和他媽媽不理會那些在一旁竊笑的人們,他們經過這些人的身邊到走廊上,搭公共電梯到停車場。

隔天,羅伯特的母親返回診所拿衣服,並要求和牙醫說句話。然而,她不是來抗議的,以下是她的感言———“你不知道我多麼感謝昨天在這裏發生的一切。你知道嗎?羅伯特用脫衣服來威脅我已經好幾年了。每當我們到公共場所,比如說雜貨店,他要是對我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而我不立刻答應買他想要的東西時,他就威脅說要脫光身上的衣服。你是第一個拆穿這張假麵具的人,醫生,這件事對羅伯特的影響實在是不可思議!”

這個故事可以看出羅伯特的母親在教育孩子的做法上是失敗的,因為她喪失了她作為父母應該具備的權威。父母的權威對於孩子各方麵的健康成長十分必要。正確的權威是就是對孩子身心有益的事,就堅持讓他去做;對他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決不讓步,不要因為他哭鬧就妥協。孩子需要引導、勸告和控製,需要父母指出他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以及應該怎樣去做。父母應該明白,如果你不能經常堅持正確的,而總向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讓步,他當時可能很滿意,但他不會尊重你們。他會感到父母不能保護他,也不會感到自己是安全的。相反,若你正確地使用權威,孩子相信父母的堅定性,就會感到放心,就有了精神依靠。

父母教育孩子時執行一條簡單的原則:遇到孩子對抗性挑戰時,一定要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當 孩子發問:“是誰主事”時,果斷地告訴他:“父母主事”;當他輕聲咕噥:“有誰愛我”時,把他摟在懷裏 ;用尊重和尊嚴待他,也希望他如此待你。於是,你便能享受稱職父母所應該有的尊嚴和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