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懲罰孩子不是一種罪 2.2父母要有鐵石心腸(2 / 2)

默多克10歲的時候,他就被母親送到了寄宿學校去生活。剛開始,父親以兒子年紀還太小無法自己照顧自己為由,反對這一做法。但母親卻堅持她的想法不讓步,她對丈夫說:“在寄宿學校的生活能教會兒子如何與他人相處,這對孩子絕對有益,有助於培養兒子無私的精神。”默多克就讀的學校叫基隆語法學校,這裏位於海風口,冬天非常寒冷。但這個學校的教員個個博學多才、誨人不倦,校長嚴格且盡職,默多克在學校裏不僅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而且逐漸培養起獨立思考的習慣。在幾位良師益友的影響下,他開始參加校園活動和學生社團,並漸漸成為令人矚目的風雲人物,還擔任了校報的編輯,開始了他的媒介生涯。

默多克的母親似乎有點“鐵石心腸”,但正是這種“鐵石心腸”才造就了默多克今天的成功和輝煌。但是,我們今天的父母卻總是千方百計地想把孩子護在自己的雙翼下,結果孩子越來越嬌嫩,獨立性越來越差,試想,他們以後又怎能適應各種環境、各種職位呢?他們怎能在麵對複雜局麵時及時調整自己以適應變化呢?

傑奎琳?肯尼迪驕豔風流、離經叛道、雄心勃勃,其美麗的身影和神奇傳說至今仍然值得人們津津樂道。在走馬燈式的白宮女主人中,傑奎琳可稱得上是美國人心中真正的“第一夫人”。然而她又是世界上最具爭議的母親。

1960年11月25日,傑奎琳給肯尼迪生下兒子小約翰。肯尼迪總統在飛機上得到這個喜訊,一時沉浸在中年得子和入主白宮的雙重喜悅之中。

為了爭取連任,1963年11月20日,他們夫婦到達拉斯城為連任拉選票。可怎麼也沒想到,死亡的陰影已經籠罩了這對夫婦。肯尼迪是被行刺者用步槍擊中頭部而死的。這天中午,他乘飛機到達這個城市進行訪問。接著,他乘汽車從機場去達拉斯市區,準備在那裏發表一篇演說。肯尼迪夫婦和得克薩斯州州長康納利夫婦同乘一輛敞篷汽車,從歡迎的人群中間緩緩駛過。當車隊駛經一座大樓的時候,從大樓五層樓上的一個窗戶裏射出三發子彈,其中一發擊中了肯尼迪的太陽穴。半小時後,肯尼迪就在醫院裏死去。

1964年秋,悲痛中的傑奎琳帶著小約翰從華盛頓搬至紐約居住並上學。盡管她名揚天下、腰纏萬貫,但她不能容忍兒子約翰日後成為一個花花公子。對兒子的強化教育也是那個時候開始的。

當小約翰11歲時,傑奎琳把兒子送到了英國的德雷克島“勇敢者營地”去受訓,學習駕駛帆船、獨木舟,爬山,鍛煉他剛毅果斷的獨立人格。兒子13歲時,她又送他到緬因州的一個孤島上去學習獨立生活的技能,20天的訓練中,不給食物,隻給一加侖水、兩盒火柴和一本在野外如何求生的書。約翰15歲時,傑奎琳再送兒子到肯尼亞的荒野裏自求生存。當約翰中學放暑假時,她還把兒子送去參加“國家戶外學校”的70天訓練,同時,為了更進一步強化約翰獨當一麵的才能,她又送兒子參加和平隊赴危地馬拉從事地震救災工作。

小約翰自幼羞怯、自卑、優柔寡斷、依賴性強,正是在他母親傑奎琳的錘煉獨立人格的家教下,他才成為一個自信瀟灑、求索向上、理智節製、圓通練達的青年。

小約翰於1983年畢業於布朗大學,先在印度工作了一段時間,1986年秋,入讀紐約大學法律係,1989年8月,成為曼哈頓一名檢察官,在打贏六場官司之後於1993年7月辭職。1995年9月,小約翰創辦《喬治》雜誌,任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