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品質是孩子美好人生的基石 3.1培養孩子誠信
一個人的品德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好,品德才能優秀。其實,平時的一點一滴是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品德的,隻是不被人們注意罷了。好品德的養成,一方麵靠思想教育,另一方麵靠平時的習慣養成。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良好的思想教育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
喬治?華盛頓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創立者之一。他出生在一個大莊園主家庭。小時候,他家的莊園中有許多果園,裏麵長滿了果樹,夾著一些雜樹。這些雜樹不結果實,但長得很高,影響果樹的生長。
一天,父親遞給華盛頓一把斧頭,要他把影響果樹生長的雜樹砍掉,並在三叮囑,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砍著自己的腳,也不要砍傷正在結果的果樹。華盛頓揮動斧子,一棵接一棵地砍伐雜樹。突然,他一不留神,砍倒了一棵小櫻桃樹。他怕父親知道了生氣,就把所有砍斷的樹堆在一塊兒,用雜樹把櫻桃樹蓋起來。
傍晚,父親來到果園,看到了幾顆掉在地上的櫻桃,就猜到是華盛頓不小心把果樹砍斷了。但他裝作不知道,指著華盛頓堆起來的樹說:“你真能幹,一個下午不但砍下那麼多樹,還把砍斷的雜樹堆在一塊兒。”
聽了父親的誇獎,華盛頓的臉一下子紅了,他慚愧地對父親說:“爸爸,對不起,隻怪我粗心,不小心砍倒了一棵櫻桃樹,我把樹堆起來是為了不讓您發現我砍斷了櫻桃樹。我欺騙了您,請責備我吧!”
父親聽了之後,哈哈大笑,高興地說:“你不愧是個誠實的孩子,對於你的誠實,爸爸感到十分欣慰。雖然你砍掉了櫻桃樹,應該受到批評,但是你沒有說謊,我就原諒你了。你知道嗎,我寧可損失掉一千棵櫻桃樹,也不願意聽到你說謊話。”
莎士比亞說失去了誠信,就等同於敵人毀滅了自己。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為人處事,一個基本前提就是要守信用。守信,會使人對你產生敬意,也因之會使人願意公平地與你合作。和一個不守信用的人合作,考慮到有失信的危險,人們通常會把合作的費用提高,以防萬一。父母要培養孩子言而有信,隻有這樣,孩子日後才能有所作為。
有一個美國孩子,他父親早逝。他父親去世時留下一堆債務。若按常規,欠債人已去,把他的商品拍賣分掉,債務差不多也就算了。但是這孩子一一拜訪債主,希望他們寬限自己,並保證父親留下的債務分文不少地還掉。後來這孩子果然曆二十年之功,把父親留下的債務,連本帶息,分文不落地全還了。周圍的人都非常感動,知道他是一個可靠之人,也就非常願意和他做生意。結果這孩子不但博得了別人的合作,也贏得了他人的尊敬。
父母要使孩子認識到守信是優良品德,失信是不道德的行為。守時和守信,在很多場合是互相聯係的,父母要善於把它們融會貫通,一起訓練、培養,使孩子有良好的守時守信習慣。
宋慶齡的母親叫倪桂芝,浙江餘姚人。早年畢業於上海培文女子高等學堂,後在一所教會學校教書。愛好文學和鋼琴。她是一位賢淑而且有教養的女性,同時又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
倪桂芝也可算得上是教育孩子的行家裏手。她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她與丈夫都認為,不論男孩或女孩都應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後把三個女兒送往美國學習。倪桂芝和丈夫一樣,也很會講故事,小慶齡也最愛聽媽媽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