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和孩子一起尋找夢想 9.3兌現給孩子的承諾(1 / 2)

第九章 和孩子一起尋找夢想 9.3兌現給孩子的承諾

查爾斯?詹姆斯?福克斯是英國著名政治家,他以“言而有信”獲得了政界極高的讚譽。

當福克斯還是一個孩子時,有一次,福克斯父親打算把花園裏的小亭子拆掉,再另行建造一座大一點的亭子。小福克斯對拆亭子這件事情非常好奇,想親眼看看工人們是怎樣將亭子拆掉的,他要求父親拆亭子的時候一定要叫他。小福克斯剛巧要離家幾天,他再三央求父親等他回來後再拆亭子,福克斯父親敷衍地說了一句:“好吧!等你回來再拆亭子。”

過了幾天,等小福克斯回到家中,卻發現舊亭子早已被拆掉了,小福克斯心裏很難過。吃早飯的時候,小福克斯小聲地對父親說:“你說話不算數!”父親聽了覺得很奇怪,說:“不算數?什麼不算數?”原來父親早已把自己幾天前說過的話忘得一幹二淨。老福克斯聽到兒子的話後,前思後想,決定向兒子認錯。他認真地對小福克斯說:“爸爸錯了!我應該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

於是,老福克斯再次找來工人,讓工人們在舊亭子的位置上,重新蓋起一座和舊亭子一模一樣的亭子,然後當著小福克斯的麵,把“舊亭子”拆掉,讓小福克斯看看工人們是怎樣拆亭子的。

後來,老福克斯總是說:“言而有信,對自己的言語負責,這一點比萬貫家財來得更為珍貴!”

父母對自己的言行是否負責,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人品和性格。

不要輕易對孩子許諾,一旦許下諾言,就要盡可能照此執行。實在做不到,也應該給孩子解釋清楚,有條件的話,盡快將此補上。這看起來像是小事,可如果父母總也不實現自己的諾言,孩子便不會再聽信父母的話,因為他們會覺得父母在欺騙他們。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儒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兒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兒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裏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兒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

這話本是哄兒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裏的一頭豬殺了。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後,氣憤地對丈夫說:“我是哄兒子說著玩的,你怎麼就真把豬殺了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他不懂事,還沒有辨別能力,接觸到的是父母,所以什麼都跟父母學。你現在哄騙他,等於是在潛移默化地教他學會欺騙。再說,你現在欺騙了孩子,孩子以後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後還怎麼教育孩子?”

講信用,說話算數。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如果許諾過孩子,那麼無論如何一定要兌現。家長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是看在眼裏的,不要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有時孩子是看的很清楚的,因此,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所以,不要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任,否則那樣你會離孩子越來越遠,即使你們每天生活在一起。

富蘭克林是18世紀的美國人,是著名的科學家,同時還是一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他曾經參與起草了美國的《獨立宣言》,為美國的獨立自由作出了巨大貢獻。

他出身在一個世代打鐵的工匠家庭,由於家裏孩子多,父母很難靠打鐵來維持家裏的生活。十二歲的小富蘭克林看到父母整天為了生計發愁,就想為家裏做些什麼。父親這時除了打鐵之外還作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