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2 / 2)

第四,多讚美,少批評

交流的過程是父母和孩子思想碰撞的過程,無論兩者的想法如何不同,父母都應抱著求同存異的思想,對孩子多讚美,少批評。孩子對有些問題的理解是淺薄的,畢竟孩子的年齡、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麵都不太成熟,這就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包容。隻有掌握與孩子交談的藝術,成為孩子的朋友,才能使兩代人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平等交流。

代溝的化解,需要雙方的理解

有人說,理解是最好的溝通,所以,代溝的化解離不開雙方的理解。隨著孩子一天天地長大,他們的知識麵、接觸麵也不斷增大,他們對一些問題開始有了自己的觀察、思考和看法,並根據自己的想法做事。如果父母還把孩子當作無知者,對孩子橫加幹涉,孩子就會產生反感。特別是當孩子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時,父母常常認為這會影響學習而去阻止孩子。當然,孩子對父母的良苦用心也可能存在偏見和不理解。正是這種相互的不理解才造成了代溝的加深,增加了溝通的難度。

其實,如果父母和孩子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感受對方的心情,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理解是構建和諧家庭的重要元素,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理解。很多父母不理解孩子內心的苦悶,抱怨孩子學習不努力,讓孩子覺得非常委屈。

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劉磊愛上了搖滾樂,並且對外出遊玩產生興趣。因為他希望用搖滾樂來宣泄煩亂的心情,想通過外出遊玩緩解學習的壓力。一次他準備和三個同學去公園遊玩,但是父母不同意。為了不讓自己失約,劉磊偷偷地和同學出去了。當他回家的時候,父母不等他開口,就臭罵了他一頓,當時劉磊感覺委屈極了。從那以後,劉磊不再願意把自己的事情告訴父母。

在初二的時候,劉磊和班上一個女同學成了很好的朋友。但是因為她的學習很差,父母就阻攔他和那個女生交往……

當父母和孩子之間缺少理解的時候,溝通就成了問題。沒有溝通和交流,父母和孩子之間就很容易產生隔閡。想必父母都有這樣的體會:孩子越大,與他們溝通就越難,甚至不知應該怎樣去交談。其實,作為孩子,他們非常希望和父母進行貼心的交談,但是很多時候父母卻強行關閉了理解的大門,所以才使孩子不願意和我們交流。

出於對女兒的擔心和愛護,一位母親經常在女兒麵前嘮叨“不要和男生來往”。有一次,幾個男生來邀請女兒去同學家過生日,卻被女孩的母親臭罵了一頓。這讓女兒感覺在同學麵前丟盡了麵子,那些男生也不再跟她來往。為此,女孩怨恨母親:“你們不讓我好過,我也不會讓你們好過。”她向父母大聲喊叫:“我就是要氣你們!我偏偏不好好讀書!我要把你們的錢拿去花光。”但她的內心也充滿孤獨和苦悶。

如果孩子視父母如“冤家”,經常與父母對著幹,或是將自己封閉起來。這無疑讓父母感到痛心,看著自己親手撫育、一點一點長大的孩子,竟是如此陌生。這時候,雙方的理解就顯得格外重要。但很多父母卻不知怎樣理解孩子,而孩子有時候也不懂得如何理解父母。

理解就是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站在對方的位置考慮別人的感受。父母應該放下家長的權威,發自內心地接受孩子。因為青春期的孩子,非常重視同齡朋友之間的交往,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們,孩子就會向外尋找理解他們的人。反之,父母如果理解孩子,孩子就會感到家庭的溫暖、安全,就願意與父母溝通。

當你的孩子處於青春期時,他們首先需要你的理解,其次才是你的教育和引導。沒有理解的教育,是沒有效果的教育。當父母對孩子尊重信任時,孩子也會體諒父母的苦心,體會到父母的付出是因為愛,是為自己好,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父母。在互相理解的心態下,代溝也就慢慢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