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望子成龍,是所有父母的心願。父母都希望自己的男孩有健康結實的身體、聰明過人的頭腦、堅強勇敢的品性。父母不但希望自己的男孩是個正直高貴的小王子,更希望他具有吃苦耐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父母作為男孩的第一任老師,與其嗬護孩子一路平安順利,不如煉出一個男子漢。男孩需要煉著養,煉出他的男子漢氣質,煉出他承受挫折的勇氣,煉出他適應並改造社會的各種能力。

社會似乎總是偏愛男性,那是因為社會對男性懷有較高的期望值,這就給男孩的成長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因此,作為父母,應當對男孩要嚴格要求,不要給男孩太好的成長環境,要讓他吃吃苦,受受委屈,體會體會艱辛。這樣,當男孩長大了才會變得獨立、堅強,有責任心。

現實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男孩身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如果沒有一顆堅強的心是很難麵對壓力的。男孩最終會成為家庭的一家之主,成為社會前進的主要力量,性別賦予男孩這樣的責任,男孩就要扛起這份責任。

俗話說:“窮養男,富養女。”這裏的“窮養”,並不是說要男孩整天吃不好的食物,穿補丁衣服,而是父母應該從心態和性格上對男孩進行鍛煉和教育。男孩可以不溫柔、不乖巧,甚至不聽話,但是絕對不能不堅強,沒有責任心。男孩能否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關鍵取決於他性格裏的堅強因子和責任因子。因此,男孩需要多經曆風雨,多受挫折和打擊。隻有多摔倒幾次,他才能變得更加堅韌。隻有讓他在小的時候多吃一些苦,他才能在以後的歲月中勇敢地麵對生活中的困難。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自食其力,奮發有為。隻是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抑製了這個良好願望的實現。在這方麵,國外一些家庭的做法值得我們參考。

在美國,家長對中學生提出這樣的口號:“要花錢,自己掙!”不管家庭經濟狀況如何,孩子在12歲以後就得幫父母給庭院除草,給別人送報,以換取些零用錢。

在日本,有一句諺語:“除了空氣和陽光是大自然的賜予,其餘的一切都要通過勞動才能獲得。”家長教育孩子在學好功課的同時,必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在德國,法律規定: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裏承擔一些義務,比如替全家人擦皮鞋等。父母從不包辦孩子的事情,讓孩子成為獨立的個體,給他們空間,讓他們獨立去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

可見,父母想要培養出一個好男孩,就需要從小對他進行素質和能力上的鍛煉。本書共分十章,以男孩要煉著養為貫穿全書的主線,分別從培養男子漢氣質、“窮”養男孩更出息、承受挫折的能力、煉出責任感、培養獨立意識、煉出自控力、培養為人處世的能力、培養紳士風度以及讓他懂得愛和感恩等方麵入手,為天下父母在培養男孩方麵提供了許多有益建議。

作為家長要明白:好男孩是煉出來的,而不是寵出來的。好男孩煉著養,他才能成為未來生活的主宰者、成功的創造者和時代的開辟者。